种植业基础课程形成性考核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695238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植业基础课程形成性考核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种植业基础课程形成性考核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种植业基础课程形成性考核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种植业基础课程形成性考核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种植业基础课程形成性考核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种植业基础课程形成性考核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植业基础课程形成性考核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种植业基础作业辅导基础作业1一、名词解释:1、顶端优势:(参见教材16面)植物主茎的顶芽抑制下部侧芽或侧枝生长的现象叫顶端优势。2、花序:(参见教材22面)大多数植物的花是许多朵花依一定的规律着生在茎上,我们称之为花序3、真果和假果:(参见教材23面)果实是单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称真果。由花托、花萼和子房等共同发育而成的叫假果。4、单性结实:(参见教材24面)未经授粉受精而形成果实的现象叫单性结实5、生育期和生育时期:(参见教材25面)生育期 :植物从出苗到种子成熟的总天数称为生育期。 生育时期 :在植物整个生育期中,植株外部形态和内部生理特征要发生若干次阶段性变化,根据这

2、些变化将生育期划分为若干生育时期。6、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参见教材27面)生物学产量:是指植物在某一时期内单位面积的净生产量(整个植株的干物质重量),又称为广义的产量。 经济产量 :是指作为收获对象的那一部分生产量,又称为狭义的产量。二、填空题:1、植物的种子是由胚珠收发育而来的2、按照根发生的部位不同,分为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三种。3、茎上着生叶的部位称为节,两个节之间的部分称为节间。4、茎、叶、花都是由芽发育成的。三、单项选择题:1、根、茎、叶是(C)A、吸收和输导营养的器官;B、吸收合成营养的器官;C、营养器官;D、繁殖器官2、组成胚的是(A)A、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B、胚芽、胚

3、轴和子叶;C、胚乳、胚芽、胚轴和子叶;D、胚乳、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3、下面关于根和茎的区别,正确的是(A)A、茎有节和节间,而根没有;B、茎生于地上,而根生于地下;C、茎上能长出不定芽,而根不能;D、一棵植株茎的重量远远超过根的重量4、下列食用部分为茎的是(D)A、胡萝卜;B、甘薯;C、萝卜;D、荸荠5、食用部分为根的是(B)A、荸荠;B、甘薯;C、马铃薯;D、莲6、下面关于叶的描述,正确的是(C)A、所有叶片都向其它器官输送光合产物;B、只有幼小叶片才向其它器官输送光合产物;C、细小叶片制造的营养只供其自身使用;D、所有叶片制造的营养都只供叶片自身使用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A、任何

4、花至少都有雌蕊和雄蕊;B、任何花至少都有雌蕊;C、有的花只有雄蕊和雌蕊;D、任何花至少都有雄蕊四、问答题:1、种植业生产有些什么特点?发展趋势如何?(参见教材2-4面)种植业的特点:种植业的产品具有生物学特性;种植业有明显的季节性、周期性;连续性和不可逆性特征;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种植业技术进步较缓慢;受土地数量的制约;具有难控性特征。种植业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种植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下降;种植业要形成现代的农业产业;即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化、集约化的农业,也就是逐步扩大农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实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加强生产、加工以及流通的联系,直至达到一体化,同时要求有更多的资金、技术和科学的投入

5、,达到结构优化、技术进步、管理科学,使农业的效益提高。2、根有那些主要作用?(参见教材10面)根的主要作用是将植物体固定在土壤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类。3、什么是根瘤?什么是菌根?(参见教材12面、12-13面)根瘤:是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共生形成的瘤状物。 菌根 :植物根系与真菌菌丝体共生形成。 4、简要介绍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参见教材19-20面)根的变态类型有:肥大直根、块根、支持根、寄生根。茎的变态可以分为地上茎的变态(包括肉质茎、茎卷须和茎刺)和地下茎的变态(包括根茎、块茎、球茎、鳞茎等)两类。叶的变态有鳞叶、苞叶、叶卷须、叶刺几种类型。5、试述禾谷类作物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6、(参见教材28面)穗数、穗粒数和粒重是禾谷类作物产量的三个基本构成因素6、什么叫休眠?种子休眠的原因是什么?(参见教材26面)植物的整体或某一部分在某一时期自发的暂时停止生长的现象叫做休眠。休眠原因有:种皮透性差、胚未发育完成、后熟作用、存在抑制萌发的物质。7、改善作物的品质可以从那些方面着手?(参见教材34-35面):改善作物品质可以从选育优良品种、改善作物生态环境和改进栽培技术三方面着手。由于有关作物品质的许多性状都受到遗传因素的控制,所以,采用育种的方法是改善作物品质行之有效的途径。改善作物的生态环境,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和土壤环境。改进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密度、施肥技术、灌溉技术及适

7、时收获等几方面。基础作业2一、名词解释:1、有效光幅射:(参见教材40面)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波长为400-700NM波段的辐射能称为有效光幅射。2、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参见教材40面)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与光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质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照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大。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这时的光照强度就叫做光饱和点。3、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参见教材43面)某一段时间内超过生物学零度的日平均温度减去生物学零度所得差数的和为有效积温;活动积温为高于生物学零度的日平均温度的累积。4、土壤质地:(参见教材52面)

8、 土壤中各种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各粒级土粒占土壤质量的百分数叫做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机械组成。5、土壤肥力:(参见教材54面) 是指土壤能够经常的、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产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二、填空题:1、农业生产上三基点温度是指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2、植物通过体表蒸发水份的过程称为蒸腾3、田间持水量是指当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4、土壤水分的种类包括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和重力水5、我们将土壤耕作的难易、耕作质量和宜耕期的长短等,称为土壤耕性6、低产水稻田包括冷浸田、黏结田、沉板田和泛酸田四种类型7、作物营养三要素为氮、磷、

9、钾三、单项选择题:1、能转化为生物化学能的光幅射是(D)A、有效光幅射;B、太阳总幅射能的45%-50%;C、太阳总幅射能的1%-5%;D、有效光幅射1%-5%2、对任何作物都无效的水是(A)A、吸湿水;B、膜状水;C、毛管水;D、重力水四、问答题:1、提高土壤温度的农业措施有那些?你们那里生产上有那些应用?(参见教材46-47面)选择和培育适宜的品种;地膜覆盖;农田防护;农业措施(灌溉、松土、镇压、垄作、选择适当时期播种、合理施用肥料等)2、有机肥料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参见教材63面)改良和培肥土壤;活化土壤养分,平衡养分供给;提高土壤生物活性,维持生物多样性;促进作物生长,改善作物

10、产品的品质;减轻环境污染,节约能源。3、何谓配方施肥?(参见教材65面)是一项综合的科学施肥技术,包括配方和施肥两个部分。所谓配方就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灌溉条件、耕作管理措施和计划目标产量,结合肥料特性及其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等,开出施用肥料的品种和数量的配方。施肥是配方的执行,即将所用肥料在作物的不同生育时期,进行合理的分配,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施入土壤,以获取尽可能多的农产品和经济效益。4、为什么要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农业的技术措施有那些?(那些参见教材50-52面)基础作业3一、名词解释:1、品种:(参见教材69面)品种是经过人工选择培育,在遗传上相对纯和稳定,在形态特征和生物

11、学特性上相对一致,并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的作物类型。2、种植制度:(参见教材86面)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的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单作、间混套作、轮作、连作等)所组成的一套相互联系并和当地农业资源、生产条件以及养殖业生产相适应的技术体系。3、作物布局:(参见教材88面)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制度的具体安排,即作物组成与配置的总称,包括作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作物在区域或田地上的配置和分布。4、复种指数:(参见教材91面)一般将种植指数称为复种指数。种植指数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一年内作物总收获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种植指数=全年作物总收获面积 / 耕

12、地面积 乘100。二、填空题:1、种子生产一般划分为原原种、原种、良种三个阶段。2、现化农业对大田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是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广3、种植制度包括作物布局和种植方式两大内容4、最常见的二种复种方式为平播和套播5、在同一块地上边年种植同一种作物或同复种方式称为单作6、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过程三、单项选择题:1、关于优良品种,说法不正确的是(C)A、优良品种应该是高产、优质、稳产、抗逆的;B、优良品种有地域性;C、优良品种对栽培条件要求不高;D、优良品种具有时间性2、下列种植方式中,属于复种的是(C)A、间作;B、混作;C、套作;D、轮作3、玉米属于(

13、C)A、忌连作的作物;B、耐短期连作的作物;C、耐长期连作的作物;D、只适合轮作的作物4、下列茬中特性最差的是(C)A、豆科作物;B、油料作物;C、麻类作物;D、绿肥作物;5、间、混、套作作物选择标准中的“一肥一瘦”指的是(A)A、作物株型;B、作物叶片形状;C、作物根系分布;D、作物生育期四、问答题:1、什么是优良品种?作用如何?(参见教材69-70面)优良品种是指能够比较充分利用自然、栽培环境中的有利条件,避免或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并能有效解决生产中的一些特殊问题,表现为高产、稳产、优质、低消耗、抗逆性强、适应性好。优良品种应具备的条件适应性强,表现丰产性;抗逆性强,表现稳产;品质优良,营

14、养价值高;栽培管理容易,成本低。 作用: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增强抗逆性;扩大栽培面积。2、简要说明引种的原理?(参见教材71-72面)能进行简单引种的品种,是因为它在原分布区内就具备了适应新环境的潜力,或者说新环境没有超出它的遗传适应范围。而驯化引种,则是在植物生长可塑性、适应性最强的时期,通过选择或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适当调整环境条件,逐步选出适应当地条件的类型。这就是引种的原理。3、简要说明育种的主要方法。(参见教材74-77面)育种的主要方法有: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倍性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杂交优势的利用。4、为什么要实行品种审定制度?(参见教材78面):实行品种审定制度可以加强

15、农作物的品种管理,有计划、因地制宜地推广良种,加强良种成果的转化、利用,避免盲目引种和不良播种材料的扩散,是实现生产用种良种化,良种布局区域化,合理使用良种的必要措施。5、如何加速良种繁殖?(参见教材83面)6、说明建立合理种植制度应遵循的原则?(参见教材86-88面)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可持续地利用农业资源。农业资源中一些资源是可更新的,一些是不可更新,或更新周期极其漫长的,因此不能过度使用这些资源;用地养地结合,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后,土壤养分逐渐被消耗,肥力水平不断下降,必须用地养地结合,采用生物养地,施用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采用灌溉、农田基本建设、土壤改良等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满足社会需求,提高经济效益。7、简要说明间、混、套作技术增产的原因。(参见教材95-96面)原因:充分利用空间、增加了叶面积系数;充分利用边行优势;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发挥作物丰产性能;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稳产保收。8、轮作有些什么作用?(参见教材97-98面)均衡地利用土壤的养分和水分,调节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轻农作物病虫草害。9、目前农业上采取的养地措施主要有那些?(参见教材88面)10、什么是生态农业?目前生态农业多有那些类型?从现化农业的弊端论述生态农业产生的必然性。(分别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