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历史笔记全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7691089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必修一历史笔记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必修一历史笔记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必修一历史笔记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必修一历史笔记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必修一历史笔记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必修一历史笔记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必修一历史笔记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总体特性:初期政治制度,带有原始性(血缘色彩浓厚)一夏、商1.王位世袭制(夏朝)经济上私有制政治权力也变为私有(“家天下”)2中央官制:相、卿士地方:侯、伯(臣服、方国松散)二.西周1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层层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拱卫王室(服从、镇守、作战、贡赋、朝觐)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积

2、极:开发、扩大、趋向严密加强统治;悲观:地方独立性(官员、武装、赋役)西周后期遭破坏影响:、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目的:父系血缘关系维系政治级别解决矛盾统治秩序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世袭制、分封制的规则)内容:嫡长子继承制、余子分封、大小宗作用:贵族特权、垄断稳定、团结,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中国初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初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构造(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

3、的高度集中(史实: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在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第2课: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提示:从第2课至第4课,主线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发展、强化)春秋战国1、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郡县制的建立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浮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履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内容及特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立,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县”从属于“郡”,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

4、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1.西周灭亡、东周开始宗法制、分封制被破坏2春秋:诸侯争霸战国:兼并战争、变法4秦朝统一第一种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二、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核心: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性)皇位世袭)中央官制:三公(分工、配合、牵制,以皇权为中心;参与决策)三公九卿制,中央:丞相(协助皇帝解决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 注意:秦始皇时期,丞相和太尉地位同样,御史大夫是副丞相。皇帝丞相(百官之首、辅佐)佐)御史大

5、夫(副相、监察)诸卿(职能部门)太尉(军事)地方:郡县制郡县制的履行: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重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实质:中央直接管辖地方作用:对地方有效控制巩固统一(建立中央集权的主线性变革)3 历史地位:奠定格局(皇帝直接管理中央和地方)4、影响(1)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近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2)有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

6、用。(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种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第课:汉元总体趋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逐渐加强一 中央集权加强(手段:削弱地方)1 西汉背景:汉初郡国并存,封国对抗中央措施:推恩令(汉武帝)2 北宋背景:唐中后期藩镇割据(政、财、军)措施:(宋太祖)军事:收兵权、禁军行政:文官、通判财政:中央掌控元:行省制度目的:疆域大,只能进行宏观管理,给地方一定的自主权内容:行中书省;经、军大权;中央任命、节制;路府州县、宣慰司(边远民族)作用、影响:便利管理、加强集权、巩固统一;省制开端二.君主专制加强(手段:

7、削弱相权)1.西汉:重用近臣(汉武帝)削弱相权2.隋唐宋:分割相权隋唐:三省六部制形成过程:魏晋南北朝逐渐形成,隋唐确立、完善内容: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监督皇帝中书省(决策)尚书省(执行)门下省(审议)六部(职能部门)吏、户、礼、兵、刑、工作用、影响:加强皇权,制度成熟宋:皇帝中书门下(行使宰相职权)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军权)三司使(财权)六部成果:皇权加强;效率低下3元:中书省替代三省,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相权大,削弱皇权三.选官、用官制度1汉:察举制内容:郡国、孝廉长处:自下而上,广泛搜求缺陷:无法量化.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缺陷:门第、世家大族3.隋唐后来:科举制发展过

8、程:隋文帝:分科考试隋炀帝:进士科,形成唐宋元:继承、完善内容:读书、考试、做官联系起来作用:进步打破特权垄断、扩大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素质、加强中央集权2、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中央日益集权于皇帝)史实:汉武帝从地位低微的士人中破格提拔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重要决策,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档将领也往往参议机要,形成了与属于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相应的“中朝”,实际削弱了丞相权力。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后凡参与政事堂会议的其她官员也等同于宰相,事实上分散了相权。宋朝

9、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割相权。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特点: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地方日益集权于中央)史实:西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渐削弱王国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作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民政、军政、税收);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步采用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1、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1)汉初: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浮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

10、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2)唐末至五代浮现了藩镇割据局面()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措施: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他所有由中央掌控。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导致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端。(4)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行省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元朝为变化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中央机构)直接管理;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

11、。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1)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 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让她们担任尚书令、侍中档,参与军国大事称为中朝,而丞相沦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2)魏晋南北朝 逐渐形成三省体制(3)隋朝 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 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5)宋

12、朝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政机构分宰相军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6)元朝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宣政院为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提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是封建社会步入衰亡期,社会矛盾空前锋利复杂的状况下,地主阶级维护统治的必然选择。一 明1背景:宰相制度阻碍皇权2措施:明太祖废宰相制度、中书省;权分六部皇帝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3内阁浮现:侍从、顾问参与机密事务决策票拟权、首辅非法定,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不也许制约皇权。、废丞相,权归六部(明太祖时期),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3、君主专制制度达到新高度。B、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4.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征询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作用:进一步加强二.清:顶峰1背景: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皇权.措施:康熙:南书房(三足鼎立)雍正:军机处(机构简朴、品级低、钦定、“跪受笔录”、拟写、传达)(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特点:简、速、密作用:提高效率;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顶峰(1)清初: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2)雍正设立军机处 .特点: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 B.影响:提高清王朝行政

14、效率,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悲观):(1)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华。(2)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而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3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积极:统一、社会安定、民族融合、经济文化发展悲观:暴政、腐败、钳制思想;明清时期阻碍社会进步6. 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使得整个国家都处在皇帝的一元化领导之下,皇帝具有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正如美国费正清专家所指出的那样:在这样一种专政社会里,皇帝把教会和国家的职能集为一身,她是军事也是精神的领袖,是行为的楷模和正义的主宰。她的全能总括了国家的一切重要职能,涉及国家对于全人类的尊崇。她是“天下之一人”,是社会政治殿堂前的帅旗。 (1)积极作用 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避免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2)悲观作用 人民的政治压迫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