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教学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7690926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潮》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春潮》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春潮》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春潮》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春潮》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潮》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潮》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潮?教学设计本课教材分析:本文以“春潮为题 ,描写了春潮的形成过程和磅礴气势 ,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春天那不可抗拒的力量。全文共分两局部。第一局部是春潮的序曲 ,描写春潮的孕育、积累、蓄势。第二局部紧承上文 ,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的手法 ,重在表现春潮由弱到强 ,逐渐宏大的气势。文章语言丰富 ,描写形象 ,细腻 ,字里行间表达出作者对春潮的赞美、喜悦之情。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们学校地处南方 ,而?春潮?一文描写的是北方的春潮 ,这一景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大 ,难以取得直观的感受。不过 ,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读通读熟的根底上 ,用语言和画面设置情境 ,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

2、生反复体会朗读 ,想象 ,感知春潮的样子和特点。文章节选自小说?苦菜花? ,应鼓励学生补充阅读该小说 ,不仅如此 ,教师对课文的写作背景也要作相应的介绍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体会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和春天到来时作者的喜悦心情。赏读、品析课文第三自然段的重点词句 ,想象、讨论理解春潮到来时的恢宏场面。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联系上下文理解“衰竭、崩溃、禁锢、驯服等词语的意思。3、凭借“金钥匙的提示 ,学习描写景物的文章的根本质疑思路。训练学生通过质疑与解疑理解课文的能力。4、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 ,鼓励学生背诵课文。教具准备:课文?观潮?的录像资料。教

3、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观潮?中潮来之时的录像资料。师问:这是江潮翻滚的场面 ,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看到的景象?(波浪滔天、势不可挡)引出课题。春潮描写的也是潮 ,不过 ,它是北方的潮 ,今天我们将去北方欣赏春潮 ,看看它是什么样?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指名读 ,出示有关生字新词 ,正音 ,指导学习。3、同桌之间相互把课文读一遍 ,做到正确、流利。4、说说课文描写的春潮是什么?(北方冰冻的江河融化开江的景象。)三、学习对课文质疑的方法。1、自由读“金钥匙的内容 ,说说你明白了什么?2、根据提出的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4、 ,大体找到每个问题所在的段落 ,明确课文的重点段。四、精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 ,说说这两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第一自然段是总起句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第一自然段)。从哪里看出“春天在进攻 ,冬天在撤退。找出有关句子画下来读一读。2、出示第二自然段 ,这一段有几句话 ,请读一读你认为写得好的那一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衰竭的意思。3、指导朗读、想象第二自然段。4、师小结:在山中的雪水 ,一股股聚集起来流进冰封的大江 ,终于有一天爆发了 ,那景象势不可挡。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春潮样子的句子读一读。5、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读。问:读了这一段话 ,你有什么感觉?板书:

5、气势很大 ,不可阻挡。抓住哪些词语才能把春潮的气势读出来呢?小组讨论一下 ,试读。以组为单位推选代表读 ,其他组评议 ,在评议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6、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段话中相关的词语(崩溃、禁锢、驯服)。7、比较下面两组句子 ,体会哪句好 ,好在哪里?然后把认为好的句子朗读出来。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 ,冲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 ,大江复活了!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风从窗缝里吹了进来 ,在我耳边吹着:快去看啊 ,大江复活了 ,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一块块巨大的冰排 ,被江水推动着 ,山一样地竖起来 ,又摔倒下去。一块块巨大的冰排 ,被江水推动着 ,竖起来 ,又摔倒下去。8、自由朗读3、4

6、自然段 ,体会这两段的不同语气 ,表达的情感 ,再全班交流一下。9、配乐朗诵3、4自然段。10、教师总结 ,简介课文的写作背景。(总结提示:抗日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 ,人民力量聚集起来 ,就象势不可挡的春潮。胜利的春天一定会到来的) ,引导学生朗读全文 ,再次体会春潮由弱到强的气势。板书设计:春潮雪水融化大江酥软坚冰崩溃奔腾汹涌春水欢笑由弱到强、势不可挡总评:一、以朗读加深课文理解。“以读为本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 ,首先从第二自然段中就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朗读 ,激发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接着在课文的重点段 ,第三自然段中教师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具体指导 ,最后通过两段的比照朗读让学生体会本文所表达的情感

7、。这些 ,说明本课在对语言“感悟、积累、运用的过程中 ,自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得到了较好的统一。二、以多种形式提高语文素养。多种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在宽松的环境中合作探究 ,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 ,深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 ,该课鼓励学生在课前和课后阅读小说?苦菜花?就是很好的辅助教法 ,不仅能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而且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三、以质疑引发个性探究。古人说过:“学贵有疑 ,小疑那么小进 ,大疑那么大进。学生在个体阅读、思考的根底上有所感悟 ,有所疑问 ,正是个性开展的外在表现。因此 ,阅读教学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逐段分析、面面俱到的做法 ,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并在此根底上 ,鼓励学生抓住重点、难点进行质疑问难。本文的“金钥匙环节就为这一训练提供了很好的训练平台 ,不过 ,在实际的学习中 ,学生的质疑能力还没有方向性 ,教师还应当设定质疑的范围 ,提示学生应针对什么提问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性的问题 ,值得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