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687852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联网工程 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 业道德,掌握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 本方法,并熟悉物联网产业链中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具有较强的专 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 析、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二、培养要求(培养规格)物联网工程专业立足于信息大类知识培养体系,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综合素质 的提高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研究从感知层(包括传感器、射 频识别、核心控制等)到网

2、络层(包括传感网络、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再到以面 向产业和行业应用的应用层的相关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重点突出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2、熟练掌握本学科相关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实践技能;3、熟练掌握基本电子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以及物联网安全技术等;4、系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织与体系结构、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掌握计算机技术在物联网领域中的应用;5、具有学习新理论及新技术的能力、能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知 识更新能力和

3、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具有在本学科以及跨学科从事应用技术开发的基 本能力;6、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和翻译有关的文献、资料和书籍,熟悉国家信息产业 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 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三、主干学科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技术。四、主要课程、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数学、物理、电路、电子技术、物联网技术导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无线传感网 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通 信原理、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数据库原理与设计、中间件技术、云计算、信息安全、信息融合技术、IPv6

4、路由协议栈原理与技术、ZigBee技术及应用、气象传感与仪器等。五、主要实践性环节包括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实践、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416周。六、专业主要实验电路实验、电子技术实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无线射 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实验、单片机原理及嵌入式系统实验、ZigBee技术及应用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通信原理与技术实验等。七、基本修业年限:学制四年丿八、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九、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及毕业要求表1.课程体系学时与学分课程类别课程性质学时/学分占课程体系学分比例 ()公共基础课程必修1072/6737.22通修课程选修96/63.33学科基础课程必修304/1910.55专业主干课程必修320/2011.1专业方向课程选修192/126.67专业选修课程选修256/168.89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必修3318.33选修73.88合计180100十、专业教学计划运行表(附后)十一、其他说明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教育部 2010年批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我校为 全国首批对物联网工程专业招生的高校之一。十二、课程体系关联图(附后)#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关联图物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控制 原理与技术计算机网络 一ff Web技术与应用C#与.Net程序开发网络安全技术*气象信息与网络技术十象传感与仪器#气象业务自动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