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工作要点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7674809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府工作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市政府工作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市政府工作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市政府工作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市政府工作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政府工作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府工作要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政府工作要点 2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_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南平市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的部署,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的实践要领贯穿于各项工作中,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提升工业、项目、商贸旅游业发展水平,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加快充满活力、更具实力、富有魅力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经济强市建设。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20%;外贸出口增长0%;财政总收入增长1.1%,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9%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8%,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在南平市下达的约束性总量指标内。在实际执行中力争更好更快。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扎实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推进农业标准化,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规模,提高优质农产品生产能力。抓住闽台农业合作契机,推进省级龙头企

3、业嘉德农业科技园建设,建立台湾优质水果试验区和花卉示范基地。加强林业资源培育,加快优良纸浆竹种繁育基地和乡土树种优良种资源收集保存基地建设,新建改造乡土珍贵树种、大径材、工业原料材、毛竹丰产高效林等四大基地5.4万亩。建立农业动植物防疫体系,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建成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推动农村现代经营机制创新,促进行业协会、同业公会和各类中介组织发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二)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落实粮食生产各项政策,稳定面积提高单产,重点发展优质稻种植,稳步提高种粮效益。扶持发展农业龙头加工企业,做优做大烟叶、茶叶、食用菌、畜牧、水产等五大特

4、色产业,形成一批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促进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稳定烟叶种植规模,力争实现烟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发展,重点抓好个千亩连片无公害茶园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有机茶,依托茶叶市场做大加工企业规模,建成闽西北茶叶集散地;推广巴西蘑菇和竹荪等草腐类食用菌,积极发展草食性畜禽养殖,培育壮大绿色、无公害特种水产品养殖,力争养殖面积达.4万亩。同时,继续做好农民技术培训,大力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三)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全面落实新农村“六个一”工程建设,加大对试点村的扶持,培育一批精品示范村。切实改善

5、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继续实施农村公路硬化改造、农村客运网络和“六千”水利工程建设。实施43个行政村174项烟田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建设商品粮基地和标准农田8300亩。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做好村镇规划修编,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综合整治村容村貌,继续实施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实现农村美化、净化。 (四)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把更多财力向农村倾斜,努力提高乡镇基层干部保障水平,实现乡镇干部工资全额国库统发,乡镇医务人员工资从今年起纳入国库统发;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各项配套改革,加快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

6、使新造林农户小额贴息贷款面达70%,有效帮助农民解决造林资金短缺问题;开展森林火灾保险工作,力争参保山林面积达5万亩以上;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巩固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果,继续推进农村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积极发展农村信贷担保,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为农村发展拓展新的空间,增添新的活力。同时,继续探索农村工作机制创新,深化南平机制,推行农村户代表制度,开展“农村基层建设年”活动,强化“互动联动”,抓好农村“八大员”队伍建设管理,加强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建设,增强农村社会化服务功能。 二、加快产业集聚,提升工业水平 (一)拓展产业平台。启动产业平台区域规划,依托16国道和高速公路沿

7、线产业带,不断拓展平台建设,打造“效率、效益、环保、和谐”平台,提升平台的筹资、建设、服务、招商等方面水平。邵武经济开发区按照“中心提升、两翼拓展”的要求,盘活存量土地,推进二期开发建设,为项目落户提供用地保障;提升园区功能,突出环保,合理布局,加快区内物业、商住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紫金生活区建设。加快项目落地,建立企业入园评估机制,把好项目评审关、投资强度关、产业集聚关,努力提高项目的投资强度、产业关联度和土地利用率,提高园区效益。继续推进“一区多园”建设,加快推进金塘、拿口、下沙等专业园的路网、污水管网、防洪堤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高速公路沿线的专业园,力争平台发展与高速公路、新农村

8、建设同步推进,促成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引导平台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二)加快产业集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鼓励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产能扩张,推动现有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做大精细化工、林产加工、纺织服装三大主导产业,提升纸制品、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三大产业。精细化工业要加快产业链延伸,重点发展氟系、草酸、煤系等下游精细化工产品,探索发展生物化工产业;林产加工业要向深加工发展,重点发展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纺织服装业要重组提升,重点发展洗洁巾和p革基布为主的上下游配套产品;纸制品业要走基地化发展路子,食品加工业要重点发展绿色产业,机械制造业要着力深度配

9、套。力争六大产业产值增长2%以上,实现全市新增规模企业20家以上,年产值50万元以上企业达25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0家),新增工业税金4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60亿元以上,加快促进产业集聚。 (三)强化产业支撑。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产业发展,研究制订专门的产业配套政策,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促进产业发展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加大政策扶持,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依托省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发挥“18”平台作用,促进科技项目成果对接转化,积极推动鑫森碳业电熔碳、天宇化工与武汉大学合作开发纳米金属氧化系列材料等项目建设,促

10、使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依托优势企业,鼓励争创名牌产品、免检产品和著名商标,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品牌,今年起,对被新评为中国名牌产品、省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0万元重奖。 三、强化项目带动,扩大对外开放 (一)突出重点建设。努力提高“两个比重”,主攻规模大、层次高、效益好的工业项目,加快推动中竹林纸一体化、王斌公司二期、化肥厂技改、正兴轮胎扩建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武邵高速公路建设,完成城市第二饮用水源工程,启动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同时,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支持产业发展,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安排专项

11、资金,确保重点支出。今年安排市重点项目31个,年计划投资9.5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268%,其中列入省、南平市重点项目9个,年计划投资.4亿元。 (二)强化招商引资。继续开展以项目开发为核心的创业竞赛,营造全市上下抓项目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三个中心作用,有力促进项目生成,项目策划中心要瞄准经济发展动态和产业转移动向,高起点策划、筛选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项目,提高项目的吸引力;项目招商中心要创新工作机制,围绕重点产业、龙头企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抓招商,注重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招商选资,注重以商招商、以情招商,力争在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纳税高的项目上有新的较大突破,实现重大项目质和量

12、的同步提高;项目服务中心要加快组建和完善职能,推行项目服务全程代理制,促进项目尽快落地投产。努力改进项目开发方式,完善“四个一百”项目工作机制,促进滚动发展。 (三)激活社会投资。完善和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调动全民创业热情。积极推动民营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升民营经济的产业层次和企业素质。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项目对接、人才培训、对外合作服务体系,指导和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鼓励民营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提升技术含量和产品竞争力,推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积极发展异地商会组织,鼓励外地企业家回

13、乡创业。 (四)扩大对外经贸。大力实施“南接北联”战略,积极开展招商推介活动,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沿海的经济辐射,充分利用“516”、“618”、“98”和中国朱子文化节等载体,加强山海协作,拓展对外交流,大力引进发达地区的产业、技术和资金。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加快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引导重点出口企业创新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出口名牌,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保持出口有效增长。 四、突出市场建设,加快商贸旅游业发展 (一)繁荣商贸物流业。科学规划布局,重点推进城南商贸走廊建设,建设一批大型综合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烟叶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形

14、成集工业、商贸物流、仓储为一体的新兴物流区。培植做大流通骨干企业,重点抓好汽贸汽配、木材建材、果品水产、茶叶农资等专业市场。探索盘活改造原水北二级站资产,推进铁路集装箱站和汽车货运中心建设。实施“信福工程”、“双百工程”和“万村千乡”工程,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努力把邵武建设成为闽西北商贸物流中心。 (二)加快发展旅游业。打响南武夷旅游品牌,整合城乡旅游资源,努力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和平古镇要加大保护开发力度和重要旅游景点建设,积极筹备参选0*年cctv中国魅力名镇,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天成奇峡要加快景区建设,加大旅游推介,尽快形成旅游品牌。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接待水平,积极

15、推动四星级宾馆建设,协助火车站争取开通上海方向列车。推进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发挥地处闽西北旅游“绿三角”中心的优势,加快融入“大武夷”旅游圈,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发展。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发展服务企业生产的现代服务业,鼓励发展市场推广、产品监测、售后服务等新型服务业;加快发展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规范发展法律服务和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中介鉴证服务,完善房产中介服务,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不断提高服务业在全市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 五、破解制约瓶颈,优化发展环境 (一)破解瓶颈,优化投资环境。努力解决产业发展环境中的交

16、通、资金、用工、资源等问题。突破交通瓶颈,全力推进武邵高速公路全面动工,继续实施16国道改造工程,完成城南大道二期工程和经济开发区主干道延伸工程,完善城乡公路等一批内通外联的交通网络建设。突破资金瓶颈,继续实行金融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奖励政策,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资金主渠道的作用,培育并完善信用担保、典当等民营合作机构,加强银企合作,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快速通道。突破用工瓶颈,稳定本地务工人员,制定组织输入外地劳务人员奖励政策,采取举办企业用工招聘会等形式,搭建用工供需平台,充分发挥外来工接待站作用,加强用工培训和就业引导,为进城务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良好服务,逐步形成特色的劳动力市场,解决企业缺工问题。突破资源瓶颈,积极执行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采取有效措施,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工业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