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三基精彩试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674467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内科三基精彩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神经内科三基精彩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神经内科三基精彩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神经内科三基精彩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神经内科三基精彩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内科三基精彩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内科三基精彩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标准文档神经内科三基试题(1)来源: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网kui.cc考试培训网 点击:1 次神经内科三基试题(1) 1.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A. 高血压 B. 脑动脉粥样硬化 C. 先天性脑底动脉瘤 D. 脑血管畸形 E. 血液神经内科三基试题(1)1.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A. 高血压B. 脑动脉粥样硬化C. 先天性脑底动脉瘤D. 脑血管畸形E. 血液病。2. 一位胸推结核患者,表现为截瘫,双侧胸5以下感觉障碍,其病变位于:A. 第2胸推B. 第3胸推C. 第4脚推D. 第5胸椎E. 第6胸椎3. 癫痫小发作(失神性发作)的首选药物是:A. 丙戊酸钠B. 三甲双酮C

2、. 安定D. 硝基安定E. 乙琥胺或苯琥胺4. 病理反射的出现是由于:A. 脊髓反射弧的损害B. 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C. 基底节受损D. 锥体束损害E. 脑干网状结构损害。5.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A. 高血压病B. 脑动脉粥样硬化C. 各种脑动脉炎D. 血压偏低E. 红细胞增多症6. 脑出血的内科疗法中,最重要是:A. 降低血压B. 控制出血C. 控制脑水肿,预防脑疝D. 加强护理,注意水与电解质平衡E. 气管切开,吸氧7. 一位脑出血的病人,很快昏迷,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四肢瘫痪,高热,呼吸障碍,出血部位应考虑;A. 内囊内侧和丘脑附近B. 外囊附近C. 桥脑D. 小脑E. 内囊内侧扩

3、延至外囊附近8. 根性坐骨神经病,最常见的病因是:A. 椎管内肿瘤B. 风湿或受寒C. 腰椎间盘突出D. 腰既关节炎E. 黄韧带肥厚。9. 脊髓半侧损害的感觉障碍为A. 受损平面以下的同侧痛、温觉障碍,对侧深感觉障碍B. 受损节段的痛、温觉障碍,对侧深感觉障碍C. 受损平面以下的同侧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D. 受损节段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E. 受损平面以下对侧深、浅感觉均障碍。10.左侧偏瘫、右侧外展神经麻痹和右面神经周围性麻痹时,病变部位在A. 右内囊B. 右中脑C. 右桥脑D. 右延髓E. 左延髓。11.一位病人有行走不稳(夜晚黑暗时加重),行走时双目注视地面,跨步阔大,举足过高

4、,踏步作响,应考虑为:A. 小脑性共济失调B. 前庭功能障碍C. 感觉性共济失调D. 下肢痉挛性轻瘫E. 鸭步。12.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的脑脊液为:A. 淋巴细胞明显增多B. 多核细胞明显增多C. 糖、氯化物降低D. 蛋白及细胞均增高E. 蛋白增高而细胞正常或接近正常13.节段型分布的痛温觉障碍,无深感觉和触觉障碍,病变部位在:A. 后根B. 后角C. 脊神经节D. 脊髓丘脑侧束E. 脊髓丘脑前束14.深反射亢近见于:A. 后根受损B. 前角受损C. 肌肉病变D. 恼或脊髓损害E. 后束受损15.左侧舌下神经周围性瘫痪表现为:A. 伸舌偏右,伴右侧舌肌萎缩B. 伸舌偏左,伴左侧舌现萎缩C.

5、 伸舌偏左,无舌肌萎缩,有肌纤维震颤D. 伸舌偏右,无舌肌萎缩,有肌纤维震颤E. 伸舌偏左,伴左侧舌感觉减迟参考答案1.C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先天性脑底动脉瘤,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和脑动脉粥样硬化,少见的病因为高血压及血液病等。2.B 由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脊髓长度的增长比脊柱慢,因此成人的脊髓比脊柱短,每个脊髓节段的位置比相应的脊椎为高:下部颈髓节段较颈椎高一个椎骨,上部胸髓节段(胸1-6)较胸椎高二个椎骨,下部胸髓节段(胸7-12)较胸椎高三个椎骨。3.E 乙琥胺或苯琥胺对失神小发作最有效,可作为首选药物。丙戊酸钠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对各种癫痫均有一定疗效,可作为次选药物。三甲双酮虽

6、有效,但因毒性大,目前已少用。安定和硝基安定用于治疗肌阵孪性小发作及非典型小发作。4.D 病理反射是由于锥体束受损,对脊髓失去抑制而产生。脊髓反射弧损害引起深反射减弱或消失。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表现为腱反射增强。基底节受损产生肌张力改变和不自主运动。脑干网状结构损害主要引起意识和呼吸障碍。5.B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部小动脉变化及各种脑动脉炎,少见的病因为红细胞增多症。血压偏低可作为脑血栓形成的诱因。6.C 由于脑出血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脑水肿和脑疝,因此使用脱水剂来控制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是内科治疗的最重要措施。吸氧、止血、降低高血压,限制液体和钠盐的

7、摄入,以及保持呼吸道通杨,亦是有益的疗法。7.C 桥脑出血轻者出现病灶侧周围性面瘫及对侧肢体瘫痪,重者病人很快昏迷,四肢瘫痪,双侧瞳孔极度缩小,高热和呼吸障碍。内囊及其附近出血表观为意识障碍、偏瘫及一侧瞳孔扩大。小脑出血则以急性颅内压增高及共济失调为特点。8.C 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因,以腰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椎管内肿瘤、黄韧带肥厚亦可引起。腰骶关节炎是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因之一。风湿或受寒可能引起原发性坐骨神经痛。9.C 传导深感觉的纤维由后根进入脊髓。在同侧后束上行,于延髓下部的薄束核和楔束核换神经元后,交叉至对侧。传导痛、温觉的纤维从后根进入脊髓,于后角换神经元后。经脊髓前连合交叉至对侧的楔

8、束和薄束,上行至丘脑。10.C 外展神经核位于桥脑中下部,其纤维向腹侧行走。面神经核在桥脑深部下外侧,锥体束位于它的腹侧。当右侧桥脑腹侧受损,便出现右眼外展不能,右侧周围性面瘫和左侧偏瘫。内囊等病变不引起外展及面神经麻痹。11.C 此病人的步行符合感觉性共济失调。小脑蚓部病变,行走呈醉汉步态;小脑半球或前庭病变,行走向患侧偏斜。两下肢痉孪性轻瘫行走时,出现剪刀步态。鸭步见于肌营养不良症,因骨盆带肌无力,走路左右摇摆。12.E 淋巴细胞、多核细胞增多以及蛋白、细胞同时增高,见于脑脊髓膜或脑脊膜的炎症。糖、氯化物降低发生于细菌性或真菌性脑膜炎,以结核性脑膜炎最为明显。13.B 这是由于损害传导痛。

9、温觉第二级神经元或未交叉的纤维所致。脊神经节及后根的病变,出现相应节段的各种感觉障碍。脊髓丘脑前、侧束受损,则产生病变水平以下的对侧痛、温觉障碍。14.D 由于网状脊髓束及锥体束对脊髓反射孤的抑制被解除,故出现深反射亢进。后根、后角和肌肉病变,因损害深反射弧,故产生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后束受损引起病变水平以下的深感觉障碍和深反射减弱。15.B 舌下神经周围性瘫痪表现为伸舌偏同侧,伴同侧舌肌萎缩。舌下神经中枢性瘫痪伸舌偏向对侧,无舌肌萎缩。舌头感觉是由三叉神经支配,16.运动性失语,其病变部位在:A. 左侧大脑半球B. 右侧大脑半球C. 主侧(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D. 角回E. 第一、二颞回后部1

10、7.某病人颈5-胸2的脊髓灰质前连合受损时出观A. 双上肢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B. 双上肢痛温觉缺失或减退而深感觉和触觉保留C. 病变平面以下躯体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D. 病变平面以下躯体痛、温觉减退,而深感觉和触觉保留E. 一侧上肢所有感觉缺失。18.意向性震颤见于:A. 大脑半球受损B. 小脑半球受损C. 深部感觉受损D. 基底节受损E. 前庭神经受损。19.右侧颈5-胸2后角受损时产生A. 病变水平以下的对侧肢体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B. 病变水平以下同侧肢体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C. 右上肢所有感觉减退或缺失D. 右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E. 左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而触觉和深感

11、觉保留20.重症肌无力常与哪一种疾病同时存在A. 甲状腺肿瘤B. 甲亢C. 胸腺肿瘤或胸腺增生D. 系统性红斑狼疮E. 多发性神经炎21.一病人需强烈刺激或反复高声呼唤才能唤醒,醒后表情茫然,反应迟钝,只能作简单的回答,这种意识状态是属于A. 嗜睡B. 浅昏迷C. 昏睡D. 意识模糊E. 以上均不是22.浅感觉纤维在脊髓丘脑束中的排列是:A. 按骶、腰、胸、颈次序,由前向后B. 按骶、腰、胸、颈次序,由后向前C. 按颈、胸、腰、骶次序,由内向外D. 按骶、腰、胸、颈次序,由内向外E. 以上均不对23.人体的运动功能位置在前中央回的排列是:A. 头面在上部,下肢在下部B. 躯体在上部,头面在下部

12、C. 下肢在上部,头面在下部D. 头面在上部。上肢在下部E. 上述排列均不对24.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哪一种是近来认为也能奏效的药物:A. 苯妥英钠B. 维生素B12C. 酰胺咪嗪D. 苯巴比妥E. 安定25.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物是A. 丙戊酸钠B. 氯硝安定C. 苯妥英钠或苯巴比妥D. 安定E. 扑痫酮。26.下列各反射的神经支配哪一个是错误的A. 膝反射(腰2-4)B. 提睾反射(腰1-2)C. 踝反射(骶2-4)D. 肛门反射(骶4-5)E. 肱二头肌反射(颈5-6)27.面神经炎急性期,下列哪一种药较为重要A. 青霉素B. 加兰他敏C. 维生素B12D. 强的松E. 地巴唑28.运动

13、性失语病人与闭锁综合征病人都是不能说话,能理解别人说的话,他们之间主要的区别在于:A. 前者发音器官肌肉无瘫痪,后者则瘫痪B. 前者一侧偏瘫,后者双侧偏瘫C. 前者可用手势表达,后者用眼球上下运动表达思想D. 一人清醒,另一人昏迷E. 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16.C 言语功能的完成虽与两大脑半球有关,其中起主要作用是某些皮层区。运动性失语病变位于主侧或优势半球(善于用右手者为左半球,用左手者为右半球)的额下回后部。当主侧第一、二颞回后部有病变,引起感觉性失语。主侧角回病变产生失读症。17.B 因传导双上肢痛、温觉及部分触觉的神经纤维在颈5-胸2的灰质前连合处交叉经过,此处病变将损伤它们,而传导双

14、上肢深感觉和另一部分触觉的纤维在同侧后索走行,不受前连合病变的影响。18.B 因小脑半球与肢体运动的协调有密切关系。受损时出现意向性震颤。19.D 支配右上肢的颈5-胸2的痛、温度觉及部分触觉神经纤维在同侧后角换神经元,而深感觉纤维和部分触觉纤维直接进入后索,故右侧颈5-胸1后角受损会造成右上肢的痛、温度觉障碍而深感觉和触觉保留。20.C 病理检查发现15的重症肌无力病例伴发胸腺肿瘤,其余病例的80也显示胸腺髓质中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多。仅少数病例伴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甲状腺功能亢进。21.C 嗜睡者被唤醒后,表现正常;浅昏迷者则唤不醒;意识模糊者并不以睡眠过多为特征;只有昏睡者符合题中所述情况。22.C 浅感觉第二级神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