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考点分类例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67351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氨气考点分类例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氨气考点分类例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氨气考点分类例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氨气考点分类例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氨气考点分类例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氨气考点分类例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气考点分类例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氨气考点分类例析1. 考査nh3的制备例1(2003年上海高考化学题)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A B解析:NH4CI固体受热分解生成3和HCI,而当温度降低时,13和HCI又重新化合成固体NH4CI,气4334体进入干燥管的机会不多,A项错误;向CaO中滴加浓氨水,CaO遇水生成Ca(OH)2,同时放出大量热量,2使浓氨水分解出氨气,B项正确;固体加热制气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使产生的水能够流出,以免损坏试管,C项错误;对于D项,浓氨水加热制取NH3的方法和试剂都是正确的。本题答案为A、C项。例 2.(2004 年天津高考理综题)I. 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和国

2、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写出氨的两种重要用 。II. 实验室制备氨气,下列方法中适宜选用的是。 固态氯化铵加热分解 固体氢氧化钠中滴加浓氨水 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 固态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加热III. 为了在实验室利用工业原料制备少量氨气,有人设计了如下装置(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实验操作 检査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后,关闭弹簧夹a、b、c、d、e。在A中加入锌粒,向长颈漏斗注入一定 量稀硫酸。打开弹簧夹c、d、e,则A中有氢气发生。在F出口处收集氢气并检验其纯度。 关闭弹簧夹c,取下截去底部的细口瓶C,打开弹簧夹a,将氢气经导管B验纯后点燃,然后立即 罩上无底细口瓶C,塞紧瓶塞,如图所示。氢

3、气继续在瓶内燃烧,几分钟后火焰熄灭。 用酒精灯加热反应管E,继续通氢气,待无底细口瓶C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打开弹簧 夹b,无底细口瓶C内气体经D进入反应管E,片刻后F中的溶液变红。回答下列问题:检验氢气纯度的目的是。C瓶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A装置内发生的现象 ,防止了实验装置中压强过大。此时再打开弹簧夹b的原因是,C瓶内气体的成份是。在步骤中,先加热铁触媒的原因是。反应管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解析:I.氨的用途比较广泛,如制化肥、硝酸、铵盐、纯碱以及在有机合成工业中制合成纤维、塑 料、染料、尿素等。其中制化肥、硝酸是较重要的两种用途。II. 实验室制备氨气可选用。对于,向

4、固体NaOH中滴加浓氨水,NaOH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使浓氨水分解出氨气。III. 结合所给装置,操作的目的在于排除B、C装置外的其余装置内的空气。可通过检验H2纯度的 方法来证明空气是否被排净,以保证实验的安全。操作的目的在于让无底细口瓶C内空气中的o2与h2反应掉,从而提供n2。对于操作,先加热反应管E中铁触媒的原因是铁触媒在较高温度时活性增大,以便加快氨合成的反 应速率。当C瓶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A装置可看到的现象是锌粒与稀硫酸脱离,不再产生氢气, 防止了实验装置中压强过大。此时打开弹簧夹b,锌粒与稀硫酸接触,产生氢气。这样一方面能使无底细 口瓶C内的、H2经D干燥后进入反应

5、管E内发生反应,另一方面尽量增大氢气的浓度以提高氮气的转化 22率。答案:I.制化肥、制硝酸II.III. 排除空气,保证安全 锌粒与酸脱离尽量增大氢气的浓度以提高氮气的转化率n2、h2铁触媒在较高温度时活性增大,加快氨合成的反2 2应速率 N + 3H铁触媒2NH2232 考査NH3的弱碱性气球例3. (2000年全国高考化学题)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所示 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 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 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溶液;加热

6、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解析:本实验装置为一封闭的体系,原溶液受热颜色发生变化,是由于其中某种物质以气态挥发所引 起,冷却后,挥发出的气体又溶解在溶液中,得到原来的溶液。能使溶液在红色和无色之间变化的物质在 中学阶段最常见的是酚酞和品红,从而不难分析出导致品红溶液颜色变化的是碱性气体nh3,导致酚酞溶 液颜色变化的是S02。2答案:(1)稀氨水和酚酞稀氨水中的nh3逸出,所以溶液的颜色变浅 溶有SO2的品红 SO2气体逸出,品红溶液恢复红色223 .考査NH3的水溶性例4. (200;年全国高考理综题)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 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写 出 实 验 室 制 取 氨 气

7、 的 化 学 方 程式。收集氨气应使用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做干燥剂。图1图2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该实验的原理是。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解析:实验室常用NH4CI与Ca(OH)2混合加热来制NH3。由于nh3易溶于水,又密度比空气小,只能用瓶口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干燥nh3可选用碱石灰。用挤入法,利用nh3极易溶于水的性质,使较多量nh3溶于少量水中,气体量急剧减少,体积不变, 烧瓶内压强必减小。故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水面上的大气压强将水压入烧瓶,形成喷泉。 要形成喷泉,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nh3必须与水接触,二是造成

8、足够的压强差。本题利用气体 热胀冷缩原理,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捂住烧瓶,nh3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中的空气和水, nh3与水接触溶解,即发生喷泉。3答案:2NHCI+Ca(0H) 2NH f+CaCI+2H0 向下排空气碱石灰 打开止水夹,挤42322出胶头滴管中的水nh3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nh3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和水,nh3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4.考査NH3的还原性nh3与02反应例 5(2004 年北京高考理综题)资料显示:“氨气可在纯氧中安静燃烧”。某校化学小组学生设 计如下装置(图中铁夹等夹持装置

9、已略去)进行氨气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实验。用装置A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大试管内碳酸盐的化学式是 ,碱石灰的作用是。将产生的氨气与过量的氧气通到装置B (催化剂为铂石棉)中,用酒精喷灯加热: 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停止反应后,立即关闭B中两个活塞。一段时间后,将试管浸入冰水中,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请结合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将过量的氧气与A产生的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C中,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 两气体通入的先后顺序是,其理由是。 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解析: 碳酸盐加热分解能产生nh3,只有(nh4)2co3或nh4hco3

10、,其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通过碱石灰后,CO234 23432和 H2O 被吸收,可得到纯净的 NH3。23NH与过量0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4NH+50催笄=4NO+6H 0,通过无水CaCI后,未323222反应完的NH3和生成的H20被吸收,生成的N0在试管内被过量的02氧化为红棕色的N02气体,方程式为:32222N0+0 =2N0。2 2将试管浸入冰水中,由于2N02(g)二N204(g);AHV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当温度降低时,平衡22 4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部分红棕色的N02转化为无色N204,故颜色变浅。22 4 由于装置C上端开口,要点燃NH,须先通入0,后通入NH,因为

11、若先通入NH,NH在空气中不 32333能点燃,NH3逸出会造成污染。NH3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02 = 2N2+6H20 (02置换)。33322222点燃 答案:见解析nh3与氮氧化物反应例6. (2000年全国高考化学题)在一定条件下,N0跟NH3可以发生反应生成N2和吗0。现有N0和NH3 的混合物lmol,充分反应后所得产物中,若经还原得到的N2比经氧化得到的N2多1.4g。322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若以上反应进行完全,试计算原反应混合物中N0与NH3的物质的量可能各是多少。解析:得到2e_X6I16N0+4NH = 5N. +6H.

12、0从方T,6molN0还原得到3molN , 4molNH氧化得到2molN,还原得到的N比氧化得2322到的 N 多 lmol。现 N 多 1.4g/28g mol-i=0.05mol,相当于 0.3 molN0 和 0.2 molNH 反应。题目所给的 N0223和NH共lmol,其中必有一种为过量,故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两种:0.3molNO和0.7molNH; 0.2molNH和 0.8molNO 。答案:见解析例7. (1995年上海高考化学题)在硝酸的生产过程所排放出来的气体中含有NO和N02,它们污染环2境,现用氨催化还原法将它们转化为无毒气体 (填名称)直接排入空气中。写出有关的方

13、程式。假设NO和N02物质的量之比恰好为1:1,则两者的混合物相当于一种酸酐。写出用烧碱溶液吸收这种 酸酐的方程式。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用NH3将NO、N02还原为无毒气体,该气体只能是N2,有关方程式322为:4NH +6N0 = 5N +6H 0,催4NH+6NO = 7N+12HO崔。剂322322NO和N02按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相当于N203,即为HNO2的酸酐,与碱反应生成亚硝酸盐和水,方程22 32式为: N O +2NaOH=2NaNO +3H O。2 322答案:见解析NH3与CuO反应例 8. (1996年上海高考化学题)实验室用氨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铜的近似

14、相对原子质量,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2NH +3Cu N +3Cu+3H 03 22试回答:如果选用测定反应物CuO和生成物H20的质量m(CuO)、m(H20)时,请用下列仪器设计一个简单的22实验方案:NH4CI浓硫酸 仪器连接的顺序(用字母编号表示,仪器可重复使用); 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实验完毕时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列出计算Cu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 下列情况将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以下选择填空不限1个正确答案,均用字母编号填写)A. CuO未全部还原为CuB. CuO受潮 C. CuO中混有Cu如果仍采用上述仪器装置,其他方案可选用测定的物理量有。A. m(Cu)和m(CuO) B. m(N)和m(H0) C. m(Cu)和m(H0) D. m(NH)和m(H 0)22232解析: 仪器连接顺序由实验目的决定。该实验主要是要测定NH3与CuO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CuO 的质量在实验前即可称出),故应先制备干燥的NH3 (用碱石灰干燥,不用浓H2SO4,因为浓H2SO4会与nh3324243反应),然后让NH3与 CuO反应,再测定生成水的质量(用碱石灰吸收反应后生成的水蒸汽,不能用浓H2SO4324吸收,因nh3不一定反应完)。另外为了吸收多余的nh3,同时也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汽造成实验误差, 最后应接d装置。故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