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备课资料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7663435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备课资料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备课资料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备课资料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备课资料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备课资料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备课资料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备课资料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地壳的岩石类型岩石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矿物或岩屑组成的有规律的集合体,是地质作用的产物。岩石是组成岩石圈的基本单位。岩石类型复杂多样,按岩石形成的自然作用类型,可将它们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类。1.岩浆岩岩浆岩是由炽热的岩浆冷凝结晶而成的岩石,它可以分成两个成因系列:一是由岩浆侵入地壳并在地壳中结晶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二是岩浆喷出地表(突破地壳),在海上或大气中冷却形成的岩石,称为火山岩。在侵入岩中最为熟悉的是花岗岩,可以作为岩浆岩的代表。2.沉积岩沉积岩仅占地壳岩石总体积的5,但由于它形成于广泛分布的陆地表面及海洋盆

2、地中由沉积作用形成,因而,它占据地表75的面积,沉积岩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性,在山区常常可以看到一层层的岩石,这就是沉积岩。组成沉积岩的物质来自陆地上已生成的各类岩石,它们称为沉积岩的母岩(或源岩)。除以上母岩外,火山喷出物、生物物质、水体中的化学沉淀物也是沉积岩的组成部分,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岩中还有宇宙物质加入。沉积岩根据物质来源、沉积物搬运和沉积作用方式可以分为陆源碎屑岩和化学及生物化学沉积岩两大类。3.变质岩地壳内早先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为适应新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在不断发生整体熔融的固态前提下,矿物成分和岩石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称为变质作用。经过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变

3、质岩形成后还可经历新的变质作用过程,有的变质岩是多次变质作用的产物。虽然岩浆岩和变质岩都是内生地质作用的产物,但两者的形成机制和特征有很大的不同。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主要是从流体相(岩浆)结晶转变成固相(岩石)的降温过程产物;后者主要经历了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是从一种固相转变为另一种固相的结晶过程。沉积岩和岩浆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成为变质岩。在地球表面,岩浆岩、变质岩又可以通过风化搬运沉积转变成沉积岩;变质岩、沉积岩进入地下深处,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熔融成岩浆,再经历冷却结晶作用又可生成岩浆岩。因此,在地壳地幔范围内,三类岩石处于不断循环演化过程中。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连续不断、长期而缓慢地

4、进行的。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内,运动的性质和强度不一样,在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内可出现不同的运动形式,而在同时期内不同地区里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因此,地壳运动的性质和强度,存在着区域性和时间上的差异性。1.地壳运动的类型地壳运动的类型是复杂多样的,根据其性质和方向,可归纳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两种。前者表现为大规模的、长期缓慢的隆起和下沉;后者表现为岩层被挤压变形。两者都能使岩层发生断裂,并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密切联系。地壳的垂直运动又称升降运动、造陆运动或振荡运动。这种运动表现为范围较广地区的隆起和相邻地区的下降,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发生变化和重新分配,可形成高原、断块山和凹陷、盆地和平原。地壳的

5、水平运动又称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这是大致平行于地球表面的运动,使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而发生褶皱和断裂,可产生一些大规模的褶皱带、挤压带,形成狭长的山地和凹陷、岛弧和海沟。2.地壳运动的原因地壳为什么会发生运动?运动的力量从何而来?为了解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曾提出过许多学说。近年来根据大量调查研究资料,又提出了新的学说。综合起来,主要的地壳运动学说有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地质力学等。(1)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说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在1912年提出的。他根据大西洋两岸两块大陆,如非洲和南美洲两个大陆的种种相似性和连续性,包括海岸线的形状、地层、构造、岩相、古生物等以及古气候、大地测量、地球物

6、理的证据,认为由硅铝层组成的大陆能够像船一样在较重的硅镁层上漂浮。由于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有些证据说服力不强,理论上也不够完善,所以存在着漂移和反漂移的争论。到了50年代中期,由于发现了新的强有力的证据,大陆漂移说重新被重视,并得到新的发展。例如,大陆和海底大规模平移断裂的存在、古磁极的迁移等都证明存在大陆漂移这样大规模的水平运动。根据一套完整的大陆漂移图证明,二叠纪时地球上只有一个联合古陆,大西洋和印度洋还不存在,非洲的东岸与南极大陆相连。联合古陆自三叠纪开始分裂以后,南北美洲、南极洲和印度大陆、澳大利亚分别向西、向南、向北漂移。侏罗纪时,北大西洋和印度洋继续发展。侏罗纪末期,南美洲和非洲开

7、始分裂,南大西洋开始出现。白垩纪时,北大西洋向北延伸,南大西洋扩展,西班牙半岛向左旋转形成比斯开湾;马达加斯加岛由非洲裂出;澳大利亚与南极洲脱离;印度大陆继续北移。新生代时,澳大利亚北移很快,新西兰半岛由其东部分开;大西洋继续向北延伸,将格陵兰岛由欧洲分开;非洲略向北移,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汇合形成喜马拉雅山系。大陆为什么能在硅镁层上漂移呢?海底扩张说回答了这个问题。(2)海底扩张说海底扩张说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美国的赫斯和迪茨提出的。他们根据大量的大洋地质、地貌和地球物理调查资料分析,发现地壳厚约70100千米的岩石层下部为厚几百千米的软流层。对流作用发生在软流层内,对流速度每年约1厘米至

8、几厘米,对流所产生的拽力作用于岩石的底部,而不是地壳的底部。深部物质在大洋中脊处涌升,形成新的大洋岩石圈。它们从中脊的轴部向外做对称运动或扩张,到汇聚区又流入地下,熔化在软流层中。这个循环系统可达几千千米。海岭是对流的上升区,海沟是下降区。海岭两边地形非常崎岖不平;海岭上热流较高;离大洋中脊愈近,沉积物愈薄;基底地层愈近中脊愈年青;海底死火山和平顶山离海岭愈远,年龄愈老;具有交替变化的极性磁异带常在中脊两侧作对称排列,记录了各时期玄武质岩浆的磁场方向。这些都是海底扩张的证据。由于海底的扩张,整个海底每三四亿年就要更新一次。这就是海底沉积很薄和海底没有比中生代更老的岩层的原因。对流的形态决定了地

9、球内部的情况,而与大陆的位置无关。大陆随硅镁层一起流动。当大陆达到对流的汇聚点时,因大陆较轻,便相对稳定。而硅镁层由大陆下部拐入地下,所以一般说,大陆常坐落在对流汇聚的地点;但如果一个新的对流循环恰由一块大陆下面上升,则大陆将被冲破而形成新的断裂。所以,大陆常处在压性应力之下,从而产生褶皱、逆掩断层和其他挤压型构造;海洋盆地则处于张性应力之下,从而海岭、海沟常被转换断层所切断。另外,若大陆随硅镁层一起漂移,它的前缘并不受力因而比较稳定,这相当于大西洋海岸的形式;若硅镁层由大陆下部拐入地下,由于拽力将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和岛弧,这相当于太平洋海岸的形式。(3)板块构造说板块构造说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

10、引申。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如海岭、岛弧构造、水平大陆断裂等所割裂,形成不连续的单元,叫板块。美国的勒比雄把岩石层分为欧亚、美洲、非洲、太平洋、澳大利亚和南极六大板块。这些板块的界限是海岭、岛弧和大断裂,而不是大陆的边缘。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完全是水域外,其他板块都包括部分海洋和大陆。板块由于对流的带动由海岭向两边扩张,在岛弧地区或活动的大陆边缘处沉入地下,通过软流层完成对流循环。大地构造活动的基本原因是几个巨大的岩石层板块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这些板块的强度很大,主要的变形仅发生在它们的边缘部分,如喜马拉雅、阿尔卑斯等山脉就是板块相撞后缝合线上的产物。板块内部则以强度大

11、的断块为主。由于天然地震是大地构造活动的表现之一,所以世界上的大地震带就分布在板块的分界线附近。冲积扇与冲积平原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又分成许多交汊,呈扇状向外流动,河流能量显著降低,大量物质堆积下来,又有利于河流改道。随着各支汊的不断堆积和变迁,就形成冲积扇。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的物质逐渐变细,分选也较好,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黏土,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抬升,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冲积平原系指大面积的河漫滩、三角洲平原以及山前冲积

12、扇和山间盆地冲积平原。它可由一条或几条河流形成。冲积平原多发生在地壳下沉的地区,这里地势平坦,有深厚的沉积层。例如华北平原上天津市内老西井钻井,深达863.4米,均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江淮平原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厚度也达数百米,组成物质主要为冲积物,表层大多为亚黏土及黏土。下部为砾石、沙及粉沙。密西西比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亚马孙平原和恒河平原等都是世界有名的大冲积平原。冲积平原的形态与物质结构主要取决于河流的特性。由于河流泛滥,粗粒物质首先在沿河地带堆积,而较细物质被带至较远的地方,慢慢堆积下来,使沿河两岸往往形成由沙、粉沙构成的略微高起的天然堤。而河间地带地势相对低下,常有湖沼分布,组成物质

13、多为亚黏土、黏土和湖沼的沉积物。随着河床不断堆积,天然堤逐渐增高,特别由于筑堤以防洪水。堤内河床堆积更多,进一步抬高了河床,人工堤亦必须随之加高,于是河床显著高出于两岸,成为地上河,如黄河郑州京广桥以下河段。一旦洪水冲决人工堤防或天然堤,就使河流改道,原来的河间低地为河流所占据。形成新的河床和天然堤,并逐渐堆积加高,而废弃的河道和天然堤相形低下,或逐渐埋没于黏土、亚黏土和湖沼堆积之下,使冲积平原的形态与结构复杂化。平原中往往粗细物质相间成层,其中古河床的沙砾层为丰富的含水层,漫滩上部黏土为相对的隔水层。所以对冲积平原的形态特征与物质结构的研究,关系到农业生产地下水的探测。规模较大的冲积平原主要

14、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山前平原,属冲积洪积型,由洪积扇的合并或大冲积扇构成,如黄河出孟津形成的大冲积扇;一种是泛滥平原,即广阔的河漫滩平原,一般分布在河流中下游或山间盆地,主要由冲积物组成,如长江中游平原(江汉平原);再一种为三角洲平原,属于冲积海积型,沉积物质颗粒较细,泛滥带与河间低地地势高差很小,沼泽面积较大,海面升降或周期性海潮入侵,造成海积层与冲积层相互交替的现象。它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及太湖湖滨地带。华北平原主要就是由黄河和海河等三角洲不断向海滩推进而形成的冲积平原。在沿底湖西部,有宽广的湖成三角洲平原。风沙对地表的作用干燥地区风力对地表物质进行作用是通过风蚀(吹蚀和磨蚀)搬运和堆积三种

15、过程来完成的。这三种过程的结果就产生各种类型的风成地貌。风成地貌除在干燥区分布外,在沙源充足、地面平坦的海滨平原或湖滨平原等地也可形成。由于风沙活动在一个广阔的空间,而且风向随时都有变化,因此它在某一地区不同时间内,就会出现不同的过程;在一定时间内,不同的地区也可出现不同的作用过程,甚至在某些地段的很短距离内,也有可能同时看到风蚀、搬运和堆积作用。风吹经地面时,因为地面不平,气流发生乱流作用,可以吹扬地面的沙粒。风吹起沙粒并挟带沙粒向前移动,运动的沙粒对岩石表面或岩石裂等凹部进行摩擦和旋磨,因此风蚀作用实际上包括对地表的吹蚀和对岩石的磨蚀两方面。在这两种作用下形成了各种风蚀地貌。在离地面2米高

16、处的风速达4米秒左右时,风就可将地面松散的细沙粒(0.010.25毫米)扬起,并挟带沙粒随风前进,即形成风沙流。风沙流含沙量是随高度增加而减少的,如:风速5米小时,沙粒90集中在近地面11厘米高的气流中移动;风速7米秒时,沙粒99.9分布在近地面76厘米以下的高度内的气流中移动。根据风速和沙粒粗细的不同,风的搬运形式也不一样,可分为悬移、跃移和蠕移三种形式。风力减弱,使气流中含量相对增多,或风沙流在前进中遇到障碍物而使风力减小等,均可使沙粒发生堆积。经风搬运和堆积的碎屑物称为风积物。风积物主要有沙漠堆积和风成黄土。沙漠堆积通常为风成沙,其特点是:一般分选良好,构成沙丘的风成沙主要为粒径0.10.25毫米的细沙,有时能具有斜层理和交错层理;磨圆度高;硬度大的矿物含量高,以石英为主。由风堆积的风成沙,可形成各式各样的沙丘。(1)风蚀地貌常见的风蚀地貌有雅丹、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谷和风蚀残丘。下面着重介绍两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