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旋转教学反思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657788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的旋转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面的旋转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面的旋转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面的旋转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面的旋转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面的旋转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的旋转教学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面的旋转教学反思篇一:面的旋转教学反思面的旋转教学内容实际就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重点在认识圆柱 和圆锥的特征,通过观察学生发现圆柱和圆锥的根本特 , 教材更突出 结合具体的情境 , 让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体会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整体把握 “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动手剪一剪,发现圆柱和圆锥的侧 面展开图的特征,并且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 , 开展学生的空间观 念。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比拟直观,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把开 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摆在首位。为了能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通过观察 情境图 1 和图 2 ,感受“点动成线”,通过学生用笔代替线段在桌

2、 面上平移,感受“线动成面”,通过转动竖立的数学书(代替一个长 方形的面),感受“面动成体”。为了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开展空间 观念,课前让学生准备了长方形、半圆形、三角形、梯形的四面小 旗,同桌合作完成。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快速的旋转小旗的棒子,仔细 观察转动后的结果,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篇二:面的旋转教学反思旋转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使学生 感知和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还要 使学生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的实质,并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平移后 的图形。据此,在教学中,教师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感知出发。通过大 量的情景设置来引发学生

3、的学习兴趣,通过积极的探究活动来激发学 生的思维,并注意到布置学生的课后实践,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数学 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兴趣。“面的旋转”主要知识内容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是在学生 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 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圆柱和 圆锥,学生已经能够直观识别,本节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从三方面进 一步加深认识:第一: 从“静态”到“动态”,即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 体。这不仅是对几何体形成过程的学习,同时让学生体会面和体的关 系也是开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第二: 从“整体识别”到“局部刻画特征”

4、,鼓励学生在以前研 究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根底上,研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同时,对 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的认识,使学生对面的认识从平面过渡到曲面,这 是认识上的再一次上升。第三:从观察圆柱、圆锥实物到认识它们画在平面上的“图”。 课上表达的是“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关注 “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课堂上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让学 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 联系。首先设计了一个利用自行车车轮转动体会“点的运动形成线” 的活动,即在自行车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观察彩带随车轮转动的情 况,发现彩带转动后

5、形成了圆。然后又呈现了三幅情境图,让学生结 合这些生活现象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第一幅图是 “很多小的风筝在天空中连成一条线”,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点的 运动形成线”;第二幅图是“雨刷运动时的情况”,引导学生感受 “线的运动形成面”;第三幅图是“转门”,引导学生感受“面的旋 转形成体”。在结合具体情境感受的根底上,又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 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开展学生的空间观 念。教学时,注意准备了必要的操作材料,引导全体学生在观察、操 作、想象的根底上进行交流,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还把点、 线、面的运动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想象的根底

6、上,让学生进一 步观察。另外,对于教材中通过旋转形成的几何体中出现的球和圆 台,让学生在“面旋转成体”的过程中增加体验,鼓励学生通过观 察、操作和想象认识这两种几何体。课上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球只要求学生认识,不要求掌握特征;圆台不知名称,只要学生能连线, 知道是由哪个平面图形旋转形成的就可以了。篇三:面的旋转教学反思“圆柱与圆锥”是小学六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内容,这一单元包括 圆柱的认识、外表积、体积、圆锥的认识、体积几局部内容。在以往 的教材中,不曾安排点线面体知识间沟通联系的课。这套新教材把面 的旋转与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结合起来教学,很好的沟通了点线面体之 间的联系,对学习圆柱和圆锥又起到省时

7、省力的效果。很好地帮助学 生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培养了学生观察、类比、归纳、概括 能力。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沟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几何中讲“点”是有位置而无大小,无厚薄;“线”有长短无粗 细;“面”是有长宽而无薄厚;又说,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点、 线、面、体,这些东西是存在我们想象中,这种玄学的讲法,怎能不 使学生迷糊、头痛。如何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易懂易掌握的知识 呢?我思考了很久决定用学生常见的烟花、流星、汽车雨刷、旋转门 等现象,这些是点线面体在生活中的原型,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把静态 的知识转化成动态的知识,使学生在动态中充分感悟点运动形成线, 线运动形成面,面运动形成体,很好的开展了

8、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 结果证明学生对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掌握得很好。二、创设有效的情境。教学开始从学生熟悉的奥运会开幕式的镜头入手,很自然的把点 线面体这些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生活,就存在 于身边。引入圆柱和圆锥的学习环节,通过出示不同形状的五盏灯, 引出小学阶段所认识的所有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 锥、球。圆柱和圆锥区别于长、正方体的特征是圆柱和圆锥的侧面都 是曲面,而且底面是圆,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整体感知了圆柱、圆锥 区别于长、正方体的特征,同时在抽象出圆柱、圆锥透视图的过程 中,( )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也有了初步感知,这样在大的立体图 形的背景下引出对圆柱和圆

9、锥的研究,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 的内在联系,在抽象出立体图形并区别它们的过程中,已经从整体上 把握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三、辨析比拟中建立模型教学先认识圆柱的特征,在学生对圆柱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认识 之后,通过课件演示,圆柱变成圆台,再由圆台变成圆锥,在观察课 件演示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体会了圆锥和圆柱的区别,即圆柱有 2 个底面,圆锥只有 1 个底面;圆柱有无数条高,而圆锥只有 1 条高。 在研究圆锥特征的过程中,学生对圆锥的底面、侧面、高的认识借鉴 了对圆柱的研究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不断进行比拟、辨析,最后 归纳、概括出圆锥的特征,既认识了圆锥的特征,又进一步加深了学 生对圆柱特征

10、的认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这样的教学真正 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最优化。四、应用中建立形与体的联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我根据不同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辨析、比拟的时机, 而这种辨析和比拟,恰恰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因为在比拟和 辨析的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层次的思考、有了运用,有了 自己的判断,不仅稳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了空间观 念,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类比能力和抽象概括能 力。总之,在教学之前,先让学生制作圆柱和圆锥,使学生在学习新 知时不感到陌生,并激起学生自己探究的乐趣,我感到这样处理不但 没有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反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有效统整和合理优 化,实现了教学的优质、高效。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