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表格式导学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7653813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错过》表格式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错过》表格式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错过》表格式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错过》表格式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错过》表格式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错过》表格式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错过》表格式导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错过表格式导学案 课题 错过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 习 目 标 一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熟悉内容,把握文章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 2、理解“错过产生的原因,体会本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时机。 3、品味本文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获取人生的体验。 二、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 三、学习难点: 学生有“错过的经历,但不足对“错过的深刻体验。 课 前 预 习 学 法 指 导 1熟读课文,从感情上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对人生中“错过的认识和态度。 2这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杂

2、文。学习中,要结合议论文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作者所运用的论证办法和修辞办法,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3小组合作探讨语言的哲理性,并结合自身对“错过的体验,与作者的体验进行比拟,从而加深对哲理语言的理解。 4如何理解比喻句的含义?可分三步:一是根据喻体找本体;二是分析本体之间的关系,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三是结合比喻句中关键词句找到比喻句蕴藏的含义。 相 关 链 接 【作者简介】 刘心武1942-,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长篇小说?钟鼓楼、?风过耳、?四牌楼等,还出版8卷本?刘心武文集。刘心武对生

3、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背景介绍】 社会中不少人面对人生中的挫折而灰心丧气,甚至一蹶不振。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错过呢?作者从辩证的视角阐述了精辟而入情入理的看法,来引导人们习惯和品味生活中的错过,以坦荡的胸怀,珍惜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与朝阳。 【杂文知识】 杂体文章。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是反映社会事件或社会倾向的短小精悍、具有强烈战斗性的文艺性论文。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挖苦小品、风趣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既是说

4、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风趣、挖苦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杂文的表现手法,以议论为主,注重形象说理与感情渲染,把叙事、说理与抒情融为一体,使议论富有文学色彩。 杂文的写作,要借端生议。可借社会生活的一事一物,一点感受,甚至一句话生发开来,深刻地剖析这些事物,并围绕一定的中心,由此及彼地生发联想,从而提示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 知 识 预 习 一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犹豫y斑斓(ln)侥幸(jio)惆怅(chuchng)贻误(y)情愫(s)驾驭(y)憬悟(jng)颟顸(mn hn)渊薮(su)滞涩zhs咀嚼(jju) 二解释以下词

5、语。 1跳槽:比喻人离开原来的单位到别的单位或改变职业。 2贻误:错误遗留下去,使受到坏的影响。 3情愫:真实的情意。 4驾驭:使服从自己的意志而行动。 5憬悟:醒悟。 6颟顸:糊涂,不明事理 7渊薮:比喻人或事物汇集的地方。渊:深水,鱼所聚处;薮:水草旁边,兽所聚处。 8斑斓多味:文中比喻生活的灿烂多彩,意味深远。 9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 10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失掉好时机。 三填空: ?错过的作者是 ,文章体裁是 ,选自 。他获得首届全国小说首奖的是 ,长篇小说 那么荣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刘心武 文艺性政论文杂文 ?刘心武杂文自选集 ?班主任?钟鼓楼 课 堂 探 究

6、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一颗流星划过天际,我错过了许愿;一只蝴蝶在我眼前飞舞,我错过了嬉戏;一个故事只讲一遍,我错过了聆听;一段人生只走一回,我错过许多许多。其实是否错过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对待错过。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刘心武的?错过看看他是如何认识的。 二联系旧知,分析结构 1介绍杂文文即文艺性政论文知识: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某一种形式,可以议论;也可以叙事。本文以议论为主,可以作为议论文来学习。议论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明确: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按照这一结构,本文可以分为哪三局部? 明确:引论1-2;本论3-6;结论7-15或: 第一局部第12段,提出问题,摆

7、出事实:大小错过真不少。 第二局部第36段,分析问题,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 第三局部第713段,解决问题,具体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 第四局部第1415段,总结全文,强调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时机,含笑达到终点站。 文章开头摆出“错过现象,从中提出问题,然后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许多“错过,怎样正确对待“错过。在分析问题时,充斥着辩证的色彩,对具体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很有说服力。结尾总结全文,深化论述的中心。 3各局部主要内容是什么?借用原文中的有关词句答复 第一局部:大小错过真不少。 第二局部:错过是人生的常态。 第三局部:对于错过要习惯它、品味它。 第四局部:要

8、把握人生的关键。 ?错过的层次以及层次间内在的逻辑顺序:认识“错过是人生的常态;对“错过持有“品味、“观赏的态度;“错过并无大碍,抓住关键才是紧要。可以说这是有一定人生高度的三个见解。同时这三个见解是递进的三个层次,“错过是人生的常态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要习惯和品味错过那么回升到了理性的分析了;“要把握人生的关键处是一种升华,在全文中具有结论性意义。 4全文运用的论证办法主要有哪些?找出例段。 明确:第2、5段:事实论证;第7、8段和第9、10段:比照论证;第14、15段:比喻论证。 三重点研读,品味哲理 1文中第12、13段看似矛盾,应怎样去理解? 明确:不矛盾。错过,既然不能防止我们当然“

9、习惯它 。但你如果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力挽狂澜于既倒,把错过转化为掌握,就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能酿出诗意与哲理 2文章中说:“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试结合阅读课文并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人生充斥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必须“习惯过错;错过自有意义,人“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盛的情愫。“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产生“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所以必须“品味过错。 3“人生如飞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10、。 明确:把人生比喻为“飞驰的列车,“窗外的美景、奇景比喻的是人生中的一些小的“错过,“预定的到站比喻的是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基本的追求。 4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明确: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烘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

11、这段话意在肯定“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 作者的这段话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描写保尔柯察金在墓碑前的心理活动的一段话:“人最珍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他回顾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目碌碌羌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小结:本文哲理语言有这样几类:一是长句:从在偶然路过的一家小小书店,意外地买到了久访不得的一本诗集,这类小小的收获,到自己积极参与的一项改革,果然取得了重大突破,那样的精神特物质双丰登.算起来,也还不少,我们就应感到欣慰!二是比喻句:人生如飞驰

12、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察看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三是比照句: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到了以后,竟滞涩,凝结住了我们的行动;这们的错过,那么几乎于过错.四是整句: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五是设问、反问句:人生的路啊,为什么,为什么总是充斥了这样多的错过然而细想,可有万无一失的人生 四结合实际,体验人生 1列举生活中“错过的实例:某个同学因病错过了期中考试,失去了一次展示自我的时机

13、。面对这样的“错过,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明确:不能自怨自艾,一蹶不振,而是应该在奋斗中默默地等待下一次时机的来临。 2在现实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错过?你当时是怎样做的?学习了本文以后,你觉得如何做才是正确的?找寻课文中的话语来概括它或勉励自己。 请用“从到说一说。 要认识错过并立刻行动起来,设法改过弥补,使它转化为收获。 学生可能援引的话语有: 1可能“万无一失的人生? 2错过,一般来说,属于人生的常态。 3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 4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5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

14、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 6人生如飞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7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美好的。 3有一句广告词这样说:“人生有如一次旅行,不必在于目的地在哪儿,关键在于美好的风景和心情。请分析此观点与本文观点的异同。 本文强调的是结果,广告词强调的的的是过程。 4课堂小结:这是一篇教育意义很强的文艺性议论文,即杂文。学习本文,不仅要了解文章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面对人生中接踵而至的“错过,在“错过中,体会人生的真谛,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巩 固 训 练 当 堂 练 习 一“错过和“过错 的意思一样吗?区别“错过与“过错 明确:1 从词性上看,“错过是动词,“过错是名词。 2错过:失去机会、对象过错:差错、错误。 3 “错过:是一种行为,“过错是一种结果。 4 如果说“错过带给人的只是遗憾的话,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