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楚州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20052020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648765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1,0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安市楚州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20052020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淮安市楚州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20052020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淮安市楚州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20052020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淮安市楚州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20052020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淮安市楚州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20052020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淮安市楚州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200520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安市楚州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20052020(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淮安市楚州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20062020年)(送审稿)淮安市楚州区人民政府二0一0年四月目 录前 言1一、总则3(一)指导思想3(二)规划任务3(三)规划原则3(四)规划依据3(五)规划范围5(六)规划期限5二、规划背景6(一)区域概况6(二)土地利用状况11三、基本农田保护的现状分析13(一)耕地数量与分布13(二)现行规划基本农田调整情况13(三)2004年基本农田大检查结果13(四)2005年基本农田保护情况15(五)基本农田保护存在的问题15四、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17(一)规划目标17(二)基本农田保护区与整备区划定18(三)基本农田实际划定情况20(四)基本农田保护区管

2、制规则21五、基本农田调整分析23(一)基本农田调整原因23(二)基本农田调整原则23(三)基本农田调整类型24(四)基本农田调整方案24(五)基本农田调整方案合理性分析27六、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30(一)制度保障30(二)组织保障31(三)技术保障32(四)资金保障33七、附表及附图341前 言基本农田是指根据一定时期的人口数量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农业产品的需求,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不得以任何方式占用的耕地,它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后代子孙赖以生存的物质保证。保护基本农田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党

3、中央、国务院一直都高度重视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工作,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十届会议上指出:“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要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2004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更把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放在了首位。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切实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09294号)要求县(市、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通过审查后,各地应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工作,尽快编制县级基本农田保护专项规划,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落实基本农田区位。基本农田保

4、护专项规划的编制以基本农田大检查成果为基础,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本县(市、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涉及基本农田调整的必须以耕地补划为基本农田,确保调整后的基本农田面积达到上级规划的指标,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楚州区隶属于淮安市,位于江苏省中部,介于东经1185911937、北纬3363345之间,全区东西长64公里,南北宽43公里。全区总面积1500多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人口118.2万。随着境内高速公路网络建成和铁路运输的开通,楚州区区位优势更加明显,这将给楚州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伴随着楚州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规划期内建设用地需求增长将非常迅

5、猛,并给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带来相当大的压力。为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为全面落实完成淮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确定的楚州区新一轮规划修编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特编制淮安市楚州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2006-2020年。一、总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保证基本农田数量长期稳定,质量逐步提高,保证粮食安全,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

6、持续发展。(二)规划任务1、切实落实上级下达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目标;2、结合楚州区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目标;3、与区域发展规划、村镇布局规划、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划等充分协调,优化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将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分解落实;4、制定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三)规划原则1、依法依规编制的原则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符合江苏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地方土地管理法规的要求。2、确保数量、提升质量的原则规划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淮安市下达楚州区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规划划定的基本农田利用质量高于现状基本农田质

7、量。3、优先保护集中连片和高产稳产耕地原则按照优先保护集中连片和高产稳产的耕地原则调整基本农田布局,保证基本农田布局总体稳定。4、发展和保护并重的原则与楚州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和规划相适应,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建设用地区“两区”同时划定,为规划期内楚州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留出充足的空间,同时对位于有条件建设区边界范围外的耕地予以严格保护。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5、切实可行的原则综合楚州区土地资源实际情况及特点,确定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方案,制定保护措施。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使楚州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2006-2020年)切实可行。(四)规划依据1、中华人

8、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12月27日国务院令第257号发布);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56号令);4、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196号);5、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技术规程(试行)(1996)国土规字第46号;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7、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 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8、江苏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3年12月29日通过,2004年6月17日第二次修正);9、江苏省基本农田

9、保护条例实施办法;10、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11、关于加快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切实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09294号);12、楚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五)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淮安市楚州区行政管辖范围,包括28个乡镇,土地总面积1489.97平方公里。(六)规划期限本次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以2005年为规划基期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规划远期:20112020年。二、规划背景(一)区域概况1、自然地理概况楚州区位于淮河下游,地处江淮平原与淮海平原的交界处,总面积148997.23公顷,耕地面积89833.56公顷,境内地形为

10、一片宽广冲积平原。黄河故道穿越北部边境,境内长47.65公里;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境内长度为35.8公里;苏北灌溉总渠横穿东西,境内长53.5公里;白马湖位于西南部,境内面积31平方公里;马家荡、绿草荡位于东南部,境内面积42.8平方公里。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作为中国东部气候带的分界线,全区跨北亚热带与温暖带两个气候带。气候深受大陆、海洋和季风的影响,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0,无霜期204天,年平均降水量945毫米,夏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土壤类型主要为潮土和水稻土,前者分布于灌溉总渠以北地区,后者分布在渠南。均适宜稻、麦、油、绿轮作。楚州地形以平原为主,地面高程一般在

11、47米,平均约6米(以废黄河入海口为零点)。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最高点位于废黄河滩,真高9.7米;最低点位于流均镇湖荡地区,真高仅1米。境内河渠纵横,水网密布,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苏北灌溉总渠横穿东西。地质钻探资料表明,楚州境内是典型的冲积平原,近一千万年来地壳以沉降为主。古代淮安离黄海很近。淮河和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夺淮入海后的黄河流经淮安,带来大量泥沙沉积,使地面不断淤高。到清咸丰五年(1855年)年黄河北徙后,形成今天所见的规模宏大的黄泛冲积平原。境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新生代松散沉积岩类孔隙水。可划分为三个含水岩组。第一含水岩组浅层水,属潜水和浅层承压水。从含水层岩性总的来说以

12、细砂、粉砂为主,其次是亚砂土及含有粉砂薄层或钙质结核亚粘土。潜水层与下部浅层承压水之间无好的隔水层,在许多地区通过“天窗”直接发生水力联系。第二含水岩组中层水,属中层承压水。含水层时代相当于早、中更新世。中层水市境东北部苏嘴一带,含水层岩性为含砾细砂及泥质中砂,砂层厚度3040米;含砂比率4050%。单井涌水量小于1000吨/日,一般为400500吨/日,属中等富水区。第三含水岩组深层水。含水层顶板埋藏深度一般大于150米。含水地层相当于中上新统盐城群上段。深层水含水层为上第三系盐群上段河湖相中细砂孔隙承压含水岩组。境内钦工三堡朱桥车桥泾口一线以西和以南,含水层岩性以泥质细砂为主,夹有薄层的泥

13、质中砂,厚度约10米,砂层厚度占含水岩组总厚的510%。单井涌水量300吨/日左右,属中等富水区。境内第四纪沉积物覆盖厚,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尚未发现有价值的金属矿藏。但已探明地下盐矿储量巨大,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尤其是淮安盐矿位于东经1190011921,北纬33203304范围内,以淮城镇为中心,西部旁及淮阴县、市区部分地区,面积为247平方公里。该矿系1956年江苏省石油勘探指挥部和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探第三地质队在钻探中发现。19781985年间,探明储量为2500亿吨,含矿地层为中生代白垩系浦口组(K2p),顶板埋藏深度800900米,边缘矿层顶板埋藏600700米,含盐系地层厚达1400

14、1800米,盐层累计厚度平均为347.41米,矿层含盐率一般为50%60%,盐层品位中等。1500米深度以上含盐系厚度为967米;盐矿床累计厚度377米,储量为1018.05亿吨。这是一特大型盐矿床,将为淮安发展以盐为原料的化学工业提供丰富的矿产资源,对发展淮安经济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2、社会经济概况2005年全区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7.73亿元,是2000年的1.66倍,2000至2005年平均增长11.39%。工业园区从2002年开工建设以来,目前1000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60多个,已竣工投产的项目有38个。因历史上一直是农业主产区,全区土壤、大气、农田灌溉用水均符合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

15、环境要求,是较为理想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997年,经江苏省水产局认定,运西3333.33公顷稻田养殖基地成为省无公害稻田养殖示范基地。1998年,经江苏省政府认定,渠北6666.67公顷蔬菜种植基地成为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 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农田基本建设、水、电、路、排灌设施等农业生产条件迅速改善,农业经济发展较快。上世纪八十年代,先后成为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生猪生产百强县。1997年以来,全区围绕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先后建成蔬菜、生猪、家禽、水产、林果、花卉等六大主导产业。现年饲养生猪140万头,家禽2500万只(其中肉鸽600万只,水禽500万只),年产蔬菜80万吨,水产品6万吨,以意杨为主的林木蓄积量达112万立方米,年可采伐10万立方米。丰富的农副产品可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充裕的原料。全区目前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5家,列统企业169家,资产总额约22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