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示范高中、实验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641182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示范高中、实验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示范高中、实验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示范高中、实验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示范高中、实验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示范高中、实验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示范高中、实验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示范高中、实验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台区师范高中、实验高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将答案写在答题栏,第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2.交卷时,只交答题卡。3.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达了人们对安定生活的期盼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反映的是小

2、农经济理想追求,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展现了自给自足的经营模式,也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均符合题意;小农经济是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人们勉强维持温饱,谈不上生活富裕,排除,排除AB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联系所学小农经济的特点分析解答。2.中国古代传统中历来提倡节俭,而在明代中期,陆楫提出“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社会消费观念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 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C. 戏剧发展推动奢侈风气D.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答案

3、】A【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古代历来提倡节俭,但是,陆楫对节俭和奢侈提出了新的观点,即奢侈风气重的地区消费能力高,便于增加就业人数,有利于民生,再联系“明代中叶”,即可得出正确结论。观念的变化缘由应来自于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所以选A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影响3.唐后期,武进开凿孟渎,引江水溉田四千顷。新唐书记载:“天下大计,仰于东南”。这表明当时A. 兴修水利是江南发展的唯一因素B. 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江南地区C. 江南地区的粮食生产居全国首位D. 江南粮食高产推动地域商帮出现【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唐朝在江南地区改进灌溉体系,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使此地区粮食产量

4、生产不断增长,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唯一”;南宋时期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故B项错误;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4.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A. 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B. 经济各部门发展并举C. 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D. 经济发展与环保同步【答案】B【解析】A不是材料的主旨;由“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说明经济各部门都要发展,B正

5、确;C材料无法体现;材料与“环保”无关。5. 清政府曾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这反映的实质是A. 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规模B.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 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D. 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题干中引文主要反映了清政府明令规定,机户的织机不得超过百张,对于超过的要进行处罚,说明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而实质上体现了封建的生产关系的阻碍作用,故项正确;属于现象;材料中不适反应该信息;中兼并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6.1893年,

6、当德皇威廉二世威胁要将议会中的反对者们击得粉碎时,这一谈话只是在议会中引起了小心谨慎的批评。然而,到1912年做出类似威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报刊纷纷警告这位君主“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导致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当时德国A. 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B. 面临世界大战的威胁C. 君权遭到公共舆论制约D. 已经确立了代议制度【答案】A【解析】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德国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人们的民主法治意识增强,希望德国的君主立宪制下对君权的制约能够真正实现,故选A;B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所问的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排除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即表明已经确立了代议制,排除D

7、。7.17世纪被誉为“荷兰时代”,荷兰成为“模范国家”“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人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等,但到了17世纪晚期荷兰却风光不再,导致其急剧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A. 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B. 商业资本发达但工业资本不足C. 英法颁布一系列歧视性的法令D. 三次英荷战争中失去殖民优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内因起决定性作用,虽然17世纪一度出现了“荷兰时代”,但荷兰继续发展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是其最终衰落的主因,A项正确。从荷兰自身分析,排除C项。荷兰商业资本发达,但17世纪的欧洲各国工业资本均不足,排除B项。D项为外因,实际上正是因为荷兰内

8、部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才使得其在与英国的竞争中显得实力不济。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荷兰的殖民扩张8.16世纪至19世纪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殖民者对美洲人的屠杀B. 外来疾病在美洲的传播C. 殖民者对美洲的不断征服D. 欧洲人在美洲分布广泛【答案】C【解析】新航路开辟后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扩张,导致16世纪至19世纪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故C正确;对美洲人的屠杀,属于殖民扩张征服的手段之一,故A排除;外来疾病在美洲的传播,不属于根本原因,故B排除;

9、欧洲人在美洲的分布广泛,也是根源于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扩张,故D排除。故选C。9.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图(15001900年)。其中第段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出台航海条例B. 发起奴隶贸易C. 蒸汽动力的出现D. 推行大企业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航海条例是指英国为加强北美殖民地对宗主国的经济依赖,于1651 年和1660年先后颁布的两个条例,符合,排除A项;奴隶贸易发起于15世纪,不符合,排除B项;蒸汽动力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并投入使用,符合。故C项正确;大企业制,即垄断组织大量出现的“大企业时代”于1

10、882年最先在美国产生,之后欧美发达国家大量出现垄断企业符合,排除D项。10. 下图是世界上第一列火车和第一架飞机的历史图片。他们当时使用的动力分别是 ()A. 柴油机和汽油机B. 蒸汽机和电动机C. 蒸汽机和内燃机D. 内燃机和电动机【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两次工业革命相关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其使用的动力是蒸汽机。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使用的动力是内燃机。因此C选项正确;A、B、D选项不符合题意,错误。【点睛】本题依据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蒸汽机车和飞机的内容即可得出答案11.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

11、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蒸汽机提供动力,工业生产进入机器大生产时期蒸汽机的使用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蒸汽机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欧洲列强以武力侵略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提供动力,使工业生产进入机器大生产时期,极大地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从而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故正确;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尚未紧密结合,故错误;蒸汽机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提供了条件,正确;工业革命的完成,欧洲列强以武力侵略为主转向

12、以商品输出为主,故错误,排除;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12.看到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等企业的资料,你会联想到的历史现象是A. 列强开始在中国投资办厂B. 农工商总局的成立C.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D.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答案】D【解析】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诞生的代表性企业,故选D;题干中的企业是中国人开办的企业,A与题干无关;农工商总局的成立是在戊戌变法期间,故与B题意不符;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19世纪末,故C不合题意。13.“从香港和五口输入外国商品,使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新的生产方式在取

13、代着旧的生产方式,并因此而造成了城乡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这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具有两重意义。”这里的“两重意义”指A.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工业逐步产生B. 民族工业产生,民主革命的兴起C. 自然经济解体,反帝反封民主革命兴起D. 中国社会逐步融入工业文明潮流【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经济结构在近代由于西方的侵略而发生变化,一方面,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近代工业逐步形成,近代化开始,材料的内容恰好印证这一变化,故选A;经济结构中的变化并不包含民主革命等政治内容,故可排除BC;D体现的是一个方面的影响,不符合题目要求,故可排除。14.观察下表,表中处填写正确的是中国出口商

14、品分类比重A. 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B. 手工制品、原料、机器产品C. 机器产品、原料、手工制品D. 原料、机器产品、手工制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893年到1910年,和的数据不断增加,的数据不断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90年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沦为外国的原料产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应为原料;应为中国手工制品,其出口量应是随着近代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代企业的产生发展,手工制品的出口量不断下降;应为机器产品,随着近代企业的产生发展,机器产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综上所述,排除BCD,所以选A。15.“开平煤矿产的煤,除供应

15、国内各局以外,还投放市场。煤的质量优良,价格便宜,很快打开销路,并逐渐取代了洋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材料表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A. 彻底打破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C. 使中国实现了富强D. 彻底解决了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逐渐取代了洋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故B项正确。仅开平煤矿一家企业无法实现彻底打破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实现富强,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开平煤矿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故D项错误。16.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环境中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中国近代化的中坚力量,下面叙述有误的说法是A. 是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