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例研究报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7627793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课例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信息技术课例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信息技术课例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信息技术课例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信息技术课例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课例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课例研究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以西师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装扮田野”为例歇马教管中心信息技术教研组 罗德能 罗先强 杨发智 周伟 刘洁一、问题的来源。“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景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索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自主学习和协作的环境下,在讨论和对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技能,还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是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

2、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任务驱动法”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北碚区提出“双主共学”卓越课堂建设中,我镇提出了“先学后导,四段六步”的卓越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四段”,即一堂课的四大教学环节:预学导学展学拓学。“六步”,即一堂课学生学习的六个步骤:个体学习同伴互学互动展学教师导学实践研学提升拓学。通过四个教学环节,让老师们“先学后导,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通过“六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学为本”,扩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合作学习的效度和探究学习的深度,培养学生自主学

3、习的能力。不难看出,不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还是卓越课堂建设,都体现了“双主共学”,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目前,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受着一些陈旧模式的影响,理念、思想、方式滞后,已凸现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具体而言,目前教育中存在问题表现在: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得到发展;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软件操作为中心,以教师演示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学生的学习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学生上课不知该

4、做些什么,该如何消化教师课堂所传授的知识;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较快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剩余的时间做什么?玩游戏!导致了部分学生宝贵时间的虚度。作为农村小学的我们,由于没有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老师只是以教师为主,以教师演示为中心,学生的学习方式十分的单一、被动,因此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开始兴趣盎然,但是越到后来,学生对于学习没有了兴趣,感到十分的枯燥。这样导致信息技术课程并未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没有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出现改变了教师单向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取知识的过程,使教育过程以人为本,把教育过程转变成了师生双向主体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任务驱动”教学法

5、提出了一种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的实用性,因此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引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可以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种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另外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探

6、讨,从而学习到更多的技巧与方法,获得更大的益处。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让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去学习,也就是在学生上机实习时,给每个学生安排一定的任务,让他独立完成,与上课时让学生自由实习相比,可说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术的实践性很强,俗话说“百看不如一练”,“纸上谈兵”在学习计算机上是行不通的,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比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稀里糊涂强得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知识讲解、演示后,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动手实践,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中掌握方法。本课例将以西师版小学五年级装扮森林为研究样本,对“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

7、运用”进行研究。二、文献研究综述。郭善渡在信息技术课与“任务驱动”教学法一文中强调,“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要不断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方式获得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

8、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并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不是简单的给出任务,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小

9、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三、教学假设。本课例将以西师版小学五年级装扮森林为研究样本,对“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任务来驱动组织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合

10、作、探索创新的能力将是我们重点研究的方向。四、研究过程。研究目标:1、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将“任务”设计融入到教学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2、在课堂教学中,将学习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将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预先设计的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3、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双主共学”卓越课堂。研究模式: “两段两反思”模式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装扮田野”为例教学目标: 1、能够学会使用矩形和椭圆两种选框工具。2、能够使用移动工具将选中的图片移到其他图片上。3、认识图层的概念。4、能够学会利用魔棒工具将图片的背景改成透明。教学重难点:认识和使用矩

11、形工具、椭圆工具和移动工具和魔棒工具,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图层的概念。人员分工陈述:执教老师:北碚区大磨滩小学 罗先强。课例研究老师:罗德能、杨发智、周伟、刘洁。第一次教学主要展示片段:选取移动图片 主要观察点:1、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将“任务”设计融入到教学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2、在课堂教学中,将学习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将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预先设计的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学生观看熊出没的视频。2、师:大家知道这部动画片叫什么名字么?生:(熊出没)3、师:熊大和熊二就是森林里的环保小卫士,没有了它们森林就会被光头强砍光,动物们就会失去它们美好

12、的家园,我们如何将熊大和熊二送回森林里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装扮森林(出示课题)就是照片的合成。二、 设计任务,新课学习。1、回顾旧知。师:首先,我们思考一下,将熊大和熊二送回森林,要经过那几个步骤?生:第一步:选取 第二步:移动 第三步:去除图片的背景师:总结。2、选取移动图片。师:如果我们想把这张图片中的熊大请到森林中,使两张图片合成为一张图片,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要用到那些工具和命令呢?学生回答,教师相机讲解。3、教师讲解选框工具。师:选框工具包括矩形选框工具、椭圆选框工具、单行选框工具和单列选框工具,根据图片情况选择合适的选框工具,在这里我选择的是矩形选框工具,拖动鼠标选中熊大,熊大

13、的四周会出现一个矩形虚线框,这时我们的第一步“选取”就完成了。4、教师讲解移动工具。师:第二步就要用到我们的移动工具了,点击移动工具,这时我们的鼠标的样子也改变了。按住鼠标,将熊大请到森林中,我们可以看到鼠标拖动到森林图片上时,鼠标的下面会出现一个“+”,并且我们的原图没有改变,这说明移动实际上是一个复制的过程。5、学生展示交流。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使用椭圆选框工具和移动工具,把熊二也请到森林中来。(请一位同学上来操作,老师进行指导)6、学生合作学习。师:学生操作将熊二请到森林中去。除了老师刚才讲到方法以外,你还有那些方法?如果你遇到困难,你可以先看书,也可以请教旁边的同学或请教老师。教师巡

14、视指导7、全班反馈交流。()解决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你还有哪些方法将熊大请森林中去? 【课堂发现】可取之处:本堂课老师按照“双主共学”和“四段六步”卓越课堂的教学模式来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尝试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让教师的角色由单纯意义上的传授者、施教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又将学习任务融入教学中,让学生知道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的学习。这堂课,这些目的是达到了。具体体现在:1、借助学生喜欢的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完成新知识的迁移学习。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堂课的学习任务。4、通过学生的个体学习同伴互学互动展学教师导学

15、实践研学提升拓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问题发现:本节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太多,把两课的内容融合到一节课中,以至于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本节课教师没有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以为很简单的操作,学生根本完成不了。还有没有很好的关注学生的学情,由于农村学生对于计算机操作不够熟练,选框工具还找不到,因此,学生很难完成选取图片的过程,导致后面的学习没有完成。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参与和思考都非常积极,但是有几个孩子则显得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下手。最为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整堂课大多数时间都是老师的讲解,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虽然“任务”设计融入到教学情景中,但是任务不够细化,因此学生的学习十分困难,以至于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原因诊断: 1、本课时的“任务”不够细化,导致学生学习十分困难。任务不够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做到哪一步,不够明细,一些孩子很快完成,多数孩子完成不了。2、学生学情分析不到位,对于五年级的农村孩子,教师怎样准确的确定教学目标。 3、“四段六步”卓越课堂老师提出来了,但是真实的课堂中,教师并没有体现,教师主导太多,学生主体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能体现。4、由于教师一位的讲解,让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一部分学生根本不听老师的指挥,而是自己玩自己的。改进建议:1、认真钻研教材,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课时教学目标制定准确,教学重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