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核心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624961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核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核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核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核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核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核心在科学界,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都知道,自然科学之所以能在短短几百年时间里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学科门类齐全,而且各学科间可以相互贯通,可以相互佐证的严密严谨的庞 大科学体系,其最主要、最有效的鉴真识伪的思想武器就是科学共同体始终坚守不渝的科学 精神和科学理性。而从另一方面说,在人类社会长期的实践发展过程中,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大凡出现了大弯路、 大误区的时候,也大都是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背离了科学精神与科学 理性的结果。这两个判断,实际上已被大量的科学实践和社会实践反反复复一再证明了的。 在我看来,这也正是我们要探索科学精神与社会人文发展,要研究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

2、相关性的主旨所在。这既是本文要表述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也是本文要展开论述的中心议题。一、科学精神的实质内涵其实,科学精神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或是一种号召。科学精神是有着非常实质性的可规范、可实践的内涵要素的。 大家知道,科学本身是一项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和认知过程,一一实际上,科学探索是人类一代代人,每一个人,以自己有限的内 在主观能力去认知无限的外在客观存在的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科学认知又总是以后人发现前人认识的偏差、不足,乃至错误,予以补充、纠正,乃至推翻错误 结论而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正是从科学的这两个基本本征出发,我们可以梳理、也纳出 科学精神、科学理性中内含的最重要的

3、尖顶要素。在我看来,科学精神,科学理性至少包含 以下六大要素,即:“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沦,实践的检验, 宽容的激励”。试想想,哪一位严肃严谨的科学家,在他们一生的科学探索、科学实践中能 离得开这六条?实际上这六条是他们从事科学活动时,缺一不可为,须臾不可离,少一难为继的。而且,实际上这六条不仅构成了科学精神、科学理性最坚实的内核,也构成了科学精 神的实践品格,而且也是科学精神、科学理性最能够说服人、征服人的真正力量所在。同时 我想,这六条实际上也是始终贯穿于整个科学发展史的一根主线,是促使科学事业终于能形成一个严密严谨、精确精准庞大科学体系的一根主线。我想,我这样讲,

4、科学家们,以及整 个科学共同体,是不会心存异议的。二、人文精神的内涵、主旨,及其与科学精神的密切联系上面说了科学精神的实质内涵,那么人文精神的内涵、主旨又是什么?为什么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相贯通,相包容,不可分割的呢?所谓人文精神,说到底就是指“一切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要以人性、人文理念 来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观察社会上方方面面的人,以及人们在成长、 发展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人间关怀和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问题。人文精神的宗旨,就在于从根本上启发、启迪社会上每一个人的“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强不息的人生悟性和人生动力;在于启迪、启动人的自重、自爱,以及人间关爱的人生追

5、求和人生价值。而种 种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这种智理、纯朴的人生理念和人生追求,仅仅靠空洞的说教和灌输是不可能真正形成的。一个人,若不反复地、多次地经历对种种实际具体问题,具体 事件的客观观察,独立思辩和自主判识, 是不可能建立起以科学精神, 人文理念为基础的价 值观、人生观的。历史事实也证明,由灌输、说教所形成的所谓“精神”、“觉悟”、都是没有基础的,是经不起种种外在的客观真实和外种历史演进的冲击的。而本文上述的科学精神、科学理性的实质内涵, 恰恰是能帮助人们达至客观观察,独立思辩和明智判识的最有力的思想武器。试想如果每个人在观察、思考、判断任何事、任何现象,任何问题时,都能 自觉或比较

6、自觉地寻找客观的依据,都能抱以理性的存疑,在坦陈己见时、也能认真地去听取别人的见解和争辩,懂得真诚地尊重别人不同见识的权利;而且最后大家又都能在实践检验的结果面前心悦诚服地服从实践检验的结论,那么我想,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民,不都 将是人人部是既有自信自尊,又很懂得更要尊重得事实,尊重实践的有悟性有理性的人,同时又是有道德,有礼尚,懂得真诚与人合作共事、注重团队精神的社会公民了吗?不难看出, 正是在这一层面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鲜明地体现出了它们二者间在实质内涵上的相融相 通性。我相信,一切智者,一切明理者,都会欣然得出这个结论的。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巨大社会作用这里还必须指出,上述的以六

7、大要素为内核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还有一个巨大的社会功能,那就是可以把社会上每一个成员,每一个人都潜在赋有的智能潜力调动起来,开发出来。试想想,如果人人都把上述六大要素变为自己观察思考问题的思想利器,人人都学会客观的观察,学会在存疑中主动自觉的理性思考, 学会深人的钻研探究,那么,每个人在自己生活、工作的范围内,不就经常会有所发现,有所领悟吗?新的思路,新的见解,新的聪明办法不就会时不时地产生出来了吗?那样的话, 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所蕴藏着的聪明才智,创造活力,创新潜能不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调动起来,发掘出来了吗?蕴藏在广大民间的无穷智慧和力量,不就会像原子核连锁反应一样不断爆发出来了吗?因此

8、,我想,中国的历史,中国的社会发展到了当今这个阶段,国家提 出“科教兴国”战略,倡导科学精神,是极具重大意义,极具深远眼光的。四、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是确保中华民族21世纪中兴大业成功的理性保障我们还应该 看到,当前社会上盛行的浮华、浮躁和种种形式主义歪风,以及几乎无所不在的“假、大、空”现象,令人堪忧。而在我看来,通过上述人人能领会,能掌握,能实践的具有实质性的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将是一切假、恶、丑,假、大、空现象的真正克星。因为严肃严谨的 科学精神和真诚真挚的人文追求,都是最讲求真务实的,都是最讲刚正刚直的,是与一切空泛、浮华,与一切假、大、空、假、恶、丑格格不入、水火不相容得。因此,一

9、旦上述具有 实质内涵得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真正被广大公众所领悟所掌握,真正变为人人心中识假鉴 伪,求真求实得思想武器时,一切浮华、空假,一切形式主义得花式花招就没有市场了,就只有被迫退出历史舞台了。 因此我认为,将具有实质要素内涵得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推向社 会,在广大公众中普遍弘扬和倡导,将是我们今后把握住历史机遇,少走,不走弯路,少人,不入误区,真正在 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中兴大业得理性保障。五、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也是贯穿于、呼应于马克思所追求的理想目标中最后,我还要突出强调的一点是,本文所阐述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也是完全符合马克思终生探索、追求的人类理想社会目标的。 大家知道,马克思以自己

10、毕生的生命和精力投入了对人类理想社 会的研究和求索,为世人留下了鸿篇巨帙。 而他理想社会的实质内涵,我认为可以归结为三大目标,即:1生产力极大地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2社会每一个成员在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机会公平、公正;3社会每一个成员个性全面自由发展基础上的全人类的解放。这三 个目标汇聚到一点,其核心,就是“一切为了人,为了社会中的每一个的人”。这正是马克 思开辟的人类解放事业最崇高最实质之处,也是其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最集中的体现之处。当然马克思还提出了检验这三大目标是否达到了的三大检验标准,即:1看是否消灭了城乡差别;2看是否消灭了工农差别;3看是否消灭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而在我看

11、来,在上述三大目标中,无论是生产力,无论是公平公正,还是从个性发展到人类的全面解放, 其真正的实现,无不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实质内涵紧密关联,无不与在科学精神、人文 精神指引下的科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紧密关联。历史的种种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为了实现马克思的伟大理想,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推动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弘扬与实践。论述至此,不难发现,本文上面所展开阐述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及其实质内涵,也正恰是与马克思毕生追求的伟大理想目标,与中国当前的历史性任务,是完全呼应,完全贯通的。、人文精神 的弘扬与实践。论述至此,不难发现,本文上面所展开阐述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及其实 质内涵,也正恰是与马克思毕生追求的伟大理想目标,与中国当前的历史性任务,是完全呼 应,完全贯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