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名词解释、简答)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599642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名词解释、简答)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名词解释、简答)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名词解释、简答)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名词解释、简答)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名词解释、简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名词解释、简答)(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狭义的课程:指的是一门学科。广义的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者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学科:也称教学科目,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从某一门科学中选择出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心理顺序重新组织构成的新的知识体系。学科是与科学相对应的概念。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是指教育结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在一定课程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直线式编排:把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

2、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即课程内容直线前进,前面安排过的内容在后面不再呈现。螺旋式编排:在不同单元乃至阶段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教学: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简言之,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基础知识:是指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等及其系统。直接经验: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

3、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此外还包括各种现代技术形式表现的知识与信息。非智力活动:主要是指在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活动因素。智力活动:主要指在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进行的观察、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里因素。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教学方法: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个别教学制:资本主义社会以前都是以个别教学制为主。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他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向学生集体授课。分别

4、学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的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诊断性评价:它是指教师在教学前进行的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教学前是否具有新的教学单元目标所需的基本技能、能力。根据评价结果,教师可确定教学起点,安排教学计划。形成性评价: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评价。总结性评价:它是指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教学评估,主要用于评定学生对一学期、一学年或某个学习课题结束时,教学目的达到的程度,判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并全面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给学生划分等级。总结性评价应该成为一个新的教学起点。简答题学科课程: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

5、门学科中选择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也称为分科课程。以赫尔巴特为代表。(1) 学科课程论主张分科教学。它的特点为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和准备;重视教材的组织逻辑;强调训练的价值;(2)缺点:是完全从成人的生活需要出发,不重视甚至忽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活动课程:以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科学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以美国的杜威和克伯屈为代表。(1)活动课程论是要求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特点: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认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2)缺点: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

6、,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片段、零碎的知识,降低了教学质量。课程设计:1是以一定的课程观为为指导制订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活动,是对课程目标、教育经验和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具体化过程。2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内容的概念,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组织)3.课程编排的三个原则: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4.直线性编排;5.螺旋式编排。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说就是课程现代化的问题。总的趋势就是课程的现代化。具体表现为:1.追求卓越的整体性目标;2.注重课程编制的时代性、基础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7、3.讲究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我国基础教育各级学校课程设置的特点: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2.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3.高中阶段则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2.教学时进行全面发展,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体力、智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和态度。教学过程的性质是什么: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

8、程。2.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3.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求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地基本阶段有哪些: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问题、探究式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有哪些:明确问题;深入研究;做出结论。教学过程中几种必然联系有哪些: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3.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联系4.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5.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有何联系:1.学习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习间

9、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经验积累的偏向。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联系有哪些:1.智力的发展与知识地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地掌握,知识地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2.生动活泼地理解和创造性知识才能有效地发挥他们的智力;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注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之间有何联系:1.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来提高思想是现代教学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方向;2.只有使所学知识激起情感、态度产生积极的变化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3.防止单纯的传授知识或脱离知识教学的思想教育偏向。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1.学生的学习、认识活

10、动也包括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2.按教学的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效的进行智力活动;怎样处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洁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2.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3.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其要求:1.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讲授法基本要求:讲授内容要系统性、可行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讲究语言艺术。2.谈话法3.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

11、参考书以获取或巩固知识地方法。4.练习法5.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实验或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软件、特制的课件、是学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和巩固知识的方法。6.实习作业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7.讨论法8.研究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能力发展的方法。基本要求:正确的选择研究课题;提供必要的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如何上好一节课,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1.明确教学目的;2.保证教学的可行性和思想性;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5.组织好教学活动;

12、6.布置好课外作业。教学评价的分类:1.按作用分:诊断性教学评价、形成性教学评价和总结性教学评价;2.按方法和标准分: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教学评价的原则:客观性、发展性、指导性、计划性。教学评价的方法: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评教的要求:1.注重分析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不是评价他的专业水平;2.根据学生的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3.注重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的几种水平:记忆水平;理解水平;探索水平;新课改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论述题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1.(课程任务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任务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

13、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课程结构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地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技术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14、、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课程评价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交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1.(1)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躬行,这是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2)“教学相长”的原则出自学记。2.产婆数:在教学中并不把真知直接交给学生,而是通过对话、诘问让学生陷于矛盾的困境,然后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真知的方法

15、。也叫苏格拉底法。3.(1)德国教育学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五段论教学法分析、综合、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过程。(2)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4.赞科夫的教学过程理论: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科夫,他进行的“教学与发展”实验,主张“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在教学过程理论方面,他主张教学应推动发展前进。在理论上提出教学应推动发展和高难度、高速度、以理论为主导、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等著名教学原则外。(俗称跳一跳摘桃子)5.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代表作为教育过程,提倡发现法。6.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理论,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育过程最优化的

16、理论他以系统论研究教学过程,较全面、具体地阐述了教学的实际进程。这有助于教师最优的制定教学方案和组织教学过程以获得最佳效果。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各有何合理因素与片面性: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地传授是无关紧要的。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到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需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显然,两派的主张都是片面的,都把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人为地割裂开来了。形式教育论者虽然强调了对学生智力加以训练的必要,但是他们看不到智力发展依靠于知识地掌握,离开基本科学知识地掌握去去进行思维形式的训练,其效果是不好的。实质教育论者虽然强调了了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必要,但他们看不到认识能力发展与知识掌握的区别,以为掌握了知识也就是自然地发展了智力,实质上忽略了智力的发展。如在今天的教学中出现的“双基”教学,就是认为双基教学抓好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