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与中学语文教学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596645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与中学语文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课改与中学语文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课改与中学语文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课改与中学语文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课改与中学语文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改与中学语文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与中学语文教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与中学语文教学 董 浩内容提要:在新课改的今天,中学语文有效性教学正越来越被重视。本文对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同时就如何推动中学语文教学良性发展做了一些粗浅的思考。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教学观念的转变 学习任务的转变新课改的“浪潮”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学语文教学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状况谈一些看法。一、唯教参是从现在中学语文教师手中有一本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料就是教学参考资料。在他们眼里,教参是“权威”,教参是“救星”。他们备的是教参,写的是教参,讲的是教参,探究讨论的也离不开教参。在这种情况下,让

2、“光芒四射”、“魅力无穷”的语文教学变成了可量化的“机械运作”,多少思维被扼杀了,多少创造被埋没了。难怪乎有人说,语文最容易教,什么人都可以教。因而一旦出现脱离教参的内容或教参少讲没讲的内容,他们就步履维艰,无所适从了。这种现象在应试教育的时候大量存在,在新课改的今天也不缺少。例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里的“华山”、“花山”的读音,有不少语文教师辨不清。因为课本上教参上都没有完全讲明。又如,一些较含蓄朦胧的诗歌,许多语文教师不能正确解读,是“囫囵吞枣”,像2000年高考试题里的郑敏的诗歌金黄的稻束,又有多少语文教师能很好地解读这首诗呢?恐怕不少人是根据题目的选项说个大概吧。这正是“传声筒”导致的危

3、害和结果。强调教参内容的落实,当然也是一种有效,不过是一种较低级的有效。问题在于不少教师没有或很少摄入自己有效的思维成分,导致自己理解、分析等语文能力的停滞和退化,而且,时间一久,很容易走入“机械重复”的套路教学,会严重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深刻到位和发展。说白了,就是教学水平的“低效”或“无效”。另外,作为死套教参也会导致教育理论思维的迟钝和语文教学问题的难以发现,这正是语文教师教科研能力越来越弱的体现。这怎么能够推动语文教育理论的发展?又如何去指导语文教学的进步呢? 是什么原因导致“教参的传声筒”的出现?首先是教师的从教观出现了问题,没有很好的奉献精神,把语文教学当成了一项任务来完成,而不是把它

4、当作一门“艺术”来教。其次,是有些教师的语文基本功的欠缺,自己不能很好地理解、分析,不能解决问题,所以只有依靠教参。另外,有些教师认为语文教学任务繁重,哪有那么多时间自己去钻研呢,利用教参省时省力且“高效”,等等。二、唯标准答案是从现在不少语文教师的职责是“公布标准答案”。教学有“标准”,考试更是有“标准”。不少语文教师是靠“标准答案”来维持自己的师道尊严和教学生命的。离开了所谓的“标准”,则“寸步难行”。有的教师甚至坦言:“我与学生的区别就是多了一套标准答案。”语文试卷上的词语选择、成语使用、阅读题的选择题项等,在有答案但无详解的情况下,许多教师的讲解是自说自话,哄骗学生;如果没有答案,则更

5、是东西南北方向都辨不清了。试问一下,华夏大地的语文教师又有几个人敢理直气壮地说“我完全不需要标准答案”?何其悲乎哀哉的现实啊! 当然,这个问题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和探索。语文学科有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所在。制定标准答案本身也没有完全的错误,使用标准答案也并非完全没有益处。问题出在:不少语文教师用“标准答案”代替自己的思考,形成一种思维的惰性,这种无思维性、无创造性正是教学水平的“低效”或“无效”啊;作为标准答案的代言人,是忽视了中国语文模糊性和发散性的特点,与中国语文可以探究,可以解读和回答的多元化和立体化是背道而驰的,是把有丰富内涵的中国语文当作了可以量化分割和唯标准是

6、论的纯自然科学学科,这扼杀了个性和创造。 是什么原因形成了这种尴尬的局面呢?首先,是“权威”和“应试教育”造成的恶果,或者说是语文教育的霸权。盲目学习西方的标准化考试,忽视了我们也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学啊,造成了现代版的“八股文教育”。让一千个读者心目中的“哈姆雷特”变成了相同的一个。这怎么能够让语文“生动活泼”起来?又怎么能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呢?其次,是我们语文教师教学上的“不作为”的体现。使用“标准答案”可以省却许多教学上的“努力”。再者,还是教师的语文内蕴和能力的不足的体现。不足才会过分依赖“标准答案”。三、资料管理员现在由于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达,可以共享的“资源”异常丰富。无论是公

7、开课的举行、试卷的制定,还是论文的撰写,等等,不少语文教师是手到擒来,成了“资料管理员”。公开课多半是资料的重新组合,少有自己思考的成果。试卷经常是东拼西凑,甚至是整张试卷拿来。论文更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常常是大段大段,甚至是整篇文章从网上或其他地方摘抄过来。公开课的“少作为”,试卷的拼凑,论文的抄袭,等等,会导致语文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成因为何呢?首先,是没有真正理解语文资料“共享”的含义。资料“共享”有其一定的益处,但不可少了自己语文教学的思考,不可忽视各地语文教学的独特性和学生的独特个性。是借鉴,更多的是自己的创造,而且应该更多地“关注人(学生)”而不是着眼于“物(资料)”。其次

8、,是语文教师没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没有发现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曹雪芹不是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吗?语文学习需要积累,难道语文教学就不需要“积累”和“留心”吗?另外,语文教师的语文内涵和能力的不足也是一个成因。当然,还有教育行政任务的压力也会催生这一现象。四、“个性”的扼杀者扼杀“个性”体现在语文教师不能因学生的“材”而施教,不能因“地”的特点而制宜,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地区的语文教育现状和特点。它的一些显著的表现是:语文课堂上漠视学生独特的思考;语文教学上忽视对学生独特才能的培养和引导;语文教学无视本地教育现状和本校生源特点盲目地赶潮流,等等。这种语文教学把活生生的有

9、巨大发展潜能的“人”当成了机械的相同的可批量生产的“物”,泯灭了人性;无视地区特点和现状,是盲目的教学,是功利性的“泡沫教学”的体现。这正是语文无效教学的体现 。例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有学生提出,已经“不洁”的被休女子刘兰芝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求婚,甚至有身份有地位的太守也探问“花讯”呢?这是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还是一处败笔呢?我们有的老师则斥之为“偏离主旨的思想开小差”。本来是多么好的独特的思考火花,一下被泯灭掉了。五、功利的追求者语文教学上的唯“分数”、“升学率”是论;教学上的不顾学生实际和地区特点而赶潮流;公开课的“作秀”;论文的东拼西凑和抄袭以应对任务、考核和职称评定;语文师资上因功利

10、追求而导致的不正确的流动;跟从教育领导违背教育规律的错误决策,等等,都是功利性的表现。追求正当的“功利”本无可厚非,本身能产生一定的动力,对促进语文有效教学有一定的作用。但问题出在,功利追求过了头。不少教师以“自我”为中心,以“有利于我”为原则,甚至是目中无“生”,目中无“教”,是“个人主义”在教育上的表现;有些可能主观上想服务于教育,但客观上却体现了不利于教育的功利性,导致了一些教师的“偏向”。这都与“新课程”的“关注人(学生)”是南辕北辙的。功利性会导致教育缺乏推进的阶段性,也会导致教育的盲目性和冒进性。这些都令中学语文教学走到了低层次的甚至是有害的教学的地步了,即“无效教学”。如:语文教

11、学公开课,很多就是“作秀”,“自主、合作、探究”只不过是公开课的“招牌”,甚至还会出现“回答香蕉的同学今天没来”的翻版超级笑话。 语文教师的过分强调个人的生活需求,过分追求功利;语文教师的“浮躁”心理,没有真正的从教心态;教育领导的导向错误,追赶课改风,来体现教育县市的先进性,等等,都会导致语文教学的功利性。这种功利的追求会导致语文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情况呢?就是要真正领悟新课改的实质,真正认识到到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生的学习任务的转变。 一、 转变教学方式。多年来,我们语文老师教学上习惯于“满堂灌”,教师把课文分条缕析,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

12、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学习新课标以后,我们对新课程的内涵有了重新的认识,要想转变原来的教学方式首先做的就是应该转变老师自身角色,提高自身素质,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做学生的合作者。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主重要的。这要求老师要走下讲台,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不仅是身体走下来,更重要的是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就是说老师要尽量使自己

13、具备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三、做一个促进者。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关注每个人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件“小事”。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与方法运用中的行为,不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的: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因此,教师要重视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让每个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者得到尊重,都有表现权利,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五、做一个引导者。教师需要引导,激励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导演自己的人生。教学中,“导”要因势利导,教师要多一点

14、启发引导,多一点参与激励,多一点多元思维-“导”要有法可导,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要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空间中引导;“导“不要依对象而导,要注意学生的差异,因材而导。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教学任务的制定都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中学语文教学的现实而言,要回答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忽略任何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需要我们带

15、领学生完成的任务很多,诸如字词的认读,各种知识(常识)的积累,语法修辞的理解,应用,赏析,写作实践的落实与经验积累等等。在新大纲,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的学习任务也有新的要求,我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应够讲一口流畅的普通话。(即朗读学)很多农村学生对朗读的训练还很缺乏,让学生学会正确,流畅,富有感表地朗读课文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是日常的教学中就要突出这一要求,古人曾说“思而未晓则读“多读就能领会文章的内容,而富有感情的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融入学生独立的体验使文章声情并茂。读是学生认知语文的开始,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写读训练的基础。 第二、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学生除了会读,还要能造性的运用自己的语方。新课改要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要学生学会运用语言不一定要在课堂教学生如何表达,只要不生多积累语言,词汇,多练习表达,并善于体验生活,处处留心将各种各样的生活体验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的表达出来,并将课本中的语言联系到生活当中,在实践中积累语言,在语言中感受生活,让生活成为学习语文的一面镜子,让生活成为不生潜移默化的老师,能够真正的用语言与生活进行交流。 第三、学生能够写一手漂亮的字,得体的文章。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