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二模语文卷和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7574059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埔区二模语文卷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黄埔区二模语文卷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黄埔区二模语文卷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黄埔区二模语文卷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黄埔区二模语文卷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埔区二模语文卷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埔区二模语文卷和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浦区2013年高考模拟考语文试卷 (150分钟完成,满分150分) 2013.4.10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 6题。(16分)新艺术 丰子恺世间盛传“新艺术”这个名词,浅虑的人,就在现在的新艺术与过去的旧艺术之间划了一条不可超越的界限,以为过去的都是无用的废物了。其实并不如此。艺术的分新旧,是仅就其表面而说的。艺术的表面跟了时代而逐渐变相,现在的为新,过去的为旧;但“艺术的心”是永远不变的,这犹如人的服装因了各时代的制度而改样,或为古装,或为时装;但衣服里面的肉体是不变的。脱去了衣服,古人与今人都是同样的人,无所谓古今。同理,不拘泥其表面,而接触其内部的精神,艺术也是不

2、变的,无所谓新艺术与旧艺术的。“艺术的心”不变,故艺术可说是“常新的”。大画家,是从自然获得深刻的灵感,而成就其为大画家的。各人获得的情形不同,其表现的艺术样式也不同,绘画上就有种种的画派。伟大广博的自然,具有种种方面。从自然的形象方面获得灵感,而创作绘画,便成为“写实派”;从自然的色彩方面获得灵感,而创作绘画,便成为“印象派”;从自然的构成方面获得灵感,而创作绘画,便成为了“表现派”。各派时代不同,表现异样;但在对于自然的灵感这一点上,各派画家是相同的。现今的艺术界中,流行着表现派的画风。有一班青年的艺人,以为表现主义是二十世纪的特产,这才适合于二十世纪新青年的精神;于是大家做了塞尚与马蒂斯

3、的崇拜者。提起笔来,就在画布上飞舞线条,夸弄主观,以为非此便不新,非新便不是二十世纪的青年艺术家了。这是浅见。他们没有完备健全的“艺术的心”,他们所见的是艺术的表面。他们的艺术,犹如一个服装时髦而体格不健全的人。这人无论如何讲究服装,终于妆不出好看的模样来。反之,若先有了强健丰满的体格,则无论着何种服装,都有精神,正不必拘泥于老式与时髦了。这所谓体格,在艺术上便是“艺术的心”。何谓“艺术的心”?简言之,就是前述的“灵感”。艺术创作的时候,必先从某自然中获得一种灵感,然后从事表现。全无何等灵感而动手刻画描写,其工作不成为艺术,而仅为匠人之事。倘学画的人只知多描,学诗的人只知多作,而皆闲却了用心用

4、眼的功夫,其事业便舍本而逐末,而事倍功半了。在艺术创作上,灵感为主,而表现为从;即观察为主,而描写为从;亦即眼为主而手为从。故勤描写生,不如多观自然;勤调平仄,不如多读书籍。胸襟既广,眼力既高,手笔自然会进步而超越起来。所以古人学画,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训话。可知艺术完全是心灵的事业,不是技巧的功夫。西洋有格言道:“凡艺术是技术;但仅乎技术,不是艺术。”仅乎技术不是艺术,即必须在技术上再加一种他物,然后成为艺术。这他物便是“艺术的心”。有技术而没有“艺术的心”,不能成为艺术;有“艺术的心”而没有技术,亦不能成为艺术。但两者比较起来,在“人生”的意义上,后者远胜于前者了。因为有“艺术的心”

5、而没有技术的人,虽然未尝描画吟诗,但其人必有芬芳悱恻之怀,光明磊落之心,而为可敬可爱之人。若反之,有技术而没有艺术的心,则其人不啻一架无情的机械了。于此可知“艺术的心”的可贵。日本已故文学家夏目漱石在其旅宿中有这样的话:“诗思不落纸,而铿锵之音,起于胸中。丹青不向画架涂抹,而五彩绚烂,自映心眼。但能如是观看所处之世,而在灵台方寸之镜箱中摄取浇季溷浊之俗世之清丽之影,足矣,故无声之诗人虽无一句,无色的画家虽无尺縑,但其能如是观看人生,其能解脱烦恼,其能如是出入于清净界,以及其能建此不同不二之乾坤,其能扫荡我利私欲之羁绊较千金之子、万乘之君、一切俗界之宠儿为幸福也。”这里所谓“解脱烦恼”、“出入于

6、清净界”、“建此不同不二之乾坤”、“扫荡我利私欲”诸点,皆“艺术的心”所独到的境地。艺术的高贵的超现实性,即在于此。高尚的艺术,所以能千古不朽而“常新”者,正为其具有这高贵的超现实性的原故。故研究艺术,宜先开拓胸境,培植这“艺术的心”。心广则眼自明净,于是尘俗的世间,在你眼中常见其为新鲜的现象;而一切艺术,在你也能见其“常新”的不朽性,而无所谓新艺术与旧艺术的分别了。1“艺术的心”在文中的意思和表现的特点分别是 和 。(2分)2依据文章的意思,填入第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然而 而且 因此 B如果 那么 所以C假使 那么 于是 D但是 因而 所以3简析第段比喻论证的表达效果。(

7、3分)4对“艺术与技术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凡艺术作品,是以技术为支撑的。 B画家只有技术,其作品不一定是艺术。 C“艺术的心”是由技术到艺术的桥梁。 D在“人生”的意义上,“艺术的心”比技术重要。5第段作者引述夏目漱石的话是为了 。(2分)6结合文章结构,分析作者是怎样论述“无所谓新艺术与旧艺术的分别”的。(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2分) 离我太远了,皮兰 冯骥才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地方从来没听人说过,去了之后却永难忘怀,这个地方就是皮兰。对我来说,它实在太远;我在“远东”,它藏在地球西边亚得里亚海最上端那个海湾,好像掖在欧洲的胳肢窝里,皮兰就在这天涯

8、海角似的地方。这个只有四千多人的小小的中世纪的古城,密集着层层叠叠两三层的小楼,全是雪白的墙和砖红色的尖顶。如果艳阳高照,白墙更白;一场雨后,红顶瓦变为深红再给湛蓝、深郁和辽阔的大海一衬,色彩分外独特又鲜艳。这时,偶尔飞来几只极黑的乌鸦,醒目地落在屋顶或烟突上。如此的景象,叫谁看了不醉?皮兰就像大地鲜亮的舌尖,伸进大海,舔弄着无穷而清凉的碧涛。走进皮兰,不像进什么名城,心理上会有意无意做点准备。在皮兰海边散着步,边走边看海上的美景,不经意就走到它城中心的广场上。欧洲的广场无论大小,四周的建筑都是城市的门面。皮兰的门面可没有花团锦簇般的大厦,一律是墙面斑驳甚至是破损的老楼,然而它们简朴、素雅、沉

9、静,像中世纪的农夫农妇、工匠市民平和地站在那里;铺满广场的石板石钉早已磨得光亮,像铁的;一些长长的石条凳围着广场放了一圈,人们三三两两坐在上边消闲,一看便知是本城的百姓;两个女孩儿坐在那里逗狗;一位老妇人抱着婴儿晒太阳,旁边坐着个老头,舒舒服服打着瞌睡;一群男子在下棋,其中一个中年男人穿着很漂亮的海员制服,帽檐却斜着。年轻的父亲在教他的孩子学步,孩子乍着胳膊摇摇晃晃走在前边,父亲笑呵呵跟在后边,走着走着,情不自禁地和孩子走的姿态一样了。皮兰湾很静,适合扬帆出海,这里有桅樯如林的小码头。皮兰的海水比矿泉水还干净;海边的岩石上常常会悠闲地躺着一些沐日的泳装女子,粗粝的石块和光嫩的皮肤强烈地对比着;

10、海鸥们常常在海面上自在地飞掠盘旋。 偶尔能看到一两个背包的旅行者站在旁边贪婪地拍照。皮兰的地标是在城中鹤立鸡群般高高耸起的尖顶的钟楼,它叫人想到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的钟楼,只是更简约更古朴一些。皮兰历史上曾属威尼斯王国管辖。广场立着一块石头旗桩,上边刻着的年号是1466,它是威尼斯王国时代的遗物吧。在威尼斯统治的漫长的五百年里,它骨子里已浸入太多意大利人的气息与气质。尤其是对历史的态度。街头巷尾处处可以看到历史的见证。一棵与一根石柱死死缠成一体的古藤,东一块西一块有刻痕的建筑残石,多半已经锈烂在土里的铁锚没人去动它们。让它们以历史的原状存在。城中还有些中世纪的残垣断壁,更是地面上的文物。用不着标

11、明“文保单位”,也被人们当做“沉默的老者”备受尊崇地活在人间。比如一座中世纪的修道院,早已荒芜,仅存中庭,只有一些残损的雕像或兽头放在廊子上,其他空空如也;人们把庭院打扫干净,却任由野草丛生,播放一些古典音乐用音乐唤起的想象与情感装满它。这不是意大利人擅长做的事吗?没有人去拙劣地添油加醋,或者去涂脂抹粉“打造”它。历史是不需要加工的。无形的音乐是一种灵魂。古典音乐是历史的灵魂,皮兰人用它来轻轻唤醒历史。早在17世纪这里诞生了作曲家和小提琴家塔替尼。皮兰人在塔替尼去世二百年时,仍然怀念他,以他为荣,便制作一尊雕像放在广场的中心。真正的雕像都是为了一种精神,不是城市广告。最深厚的皮兰还是在城中往复

12、迴绕的哥特式的老街老巷里。今天的皮兰没有为了“扩大旅游经济”而去放大街道尺度。老墙老屋老门老窗一切依旧,房中的生活设施却正在“现代化”。他们依旧在窗口伸出杆子晾晒衣服,依旧在窗框上挂满花盆,让五颜六色的花朵镶在阳光射入室内的地方;然而,钻进一些地下室地洞似的小门,里边艺术家工作室的照明、通讯与生活设施却十分现代。这些艺术品店很少出售千篇一律乏味的旅游商品,多是艺术家富于个性的创造。他们尊重历史,却又不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是一个劲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上拼命挤奶。这样的文化才是真正活着的。只可惜它离我太远了,皮兰。7第段作者是怎样描写古城景物的?(3分)8辨析第段画线句不同语序的表达效

13、果。(2分)(1)原句:走进皮兰,不像进什么名城,心理上会有意无意做点准备。(2)改句:走进皮兰,心理上会有意无意做点准备,不像进什么名城。9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段和第段。(3分)10联系上下文,对第段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对简约古朴钟楼的生动形象描写,引发了对威尼斯统治时期的遥想。 B借助对广场上旗桩的描绘,感受皮兰人骨子里的意大利气息和气质。 C运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了石柱古藤、建筑碎石、生锈铁锚的原状存在。 D由皮兰“沉默的老者”备受崇敬活在人间,反思中国对文物的态度。 E“用音乐唤起的想象与情感装满它”,呈现皮兰人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F优美形象的语言,富有理性的思

14、辨,充分感受皮兰真正活着的文化。11第段画线句的含义和所表现的作者的情感是 。(3分)12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末段加以评析。(5分)(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1) ,白露为霜。 (诗经国风秦风)(2)虎鼓瑟兮鸾回车,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4) ,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5)景翳翳以将入,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孟子二章)(7) ,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8) ,满川风雨看潮生。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见樱桃花悉已披谢梅尧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