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7563581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 言0.1总则为指导组织员工遵循科学的活动程序,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统计方法,有效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特制定本标准。 质量管理小组是各岗位员工自主参与质量管理、质量改进和创新的有效形式。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时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升组织绩效的有效途径。资料性附录为质量管理小组应用常用统计方法及活动现场、成果发表评审提供参考。附录A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常用统计办法汇总表,附录B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评审表。0.2基本原则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全员参与 组织内的全体员工自愿组成、积极参与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小组活动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发挥每一个成

2、员的积极性和作用。 b)持续改进 为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提升组织管理水平,质量管理小组应开展长期有效、持续不断的质量改进和创新活动。 c)遵循PDCA循环 为有序、有效、持续地开展活动并实现目标,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遵循策划(Plan,P)、实施(Do,D)、检查(Check,C)、处置(Action,A)程序开展适宜的活动,简称PDCA循环。 d)基于客观事实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的每个步骤应基于数据、信息等客观事实进行调查、分析、评价与决策。 e)应用统计方法应用统计办法针对问题针对需求解决问题满足需求Action Plan 处置 策划 全员参与 持续改进 Check Do检查 实施 基于客观事实

3、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应正确、恰当地应用统计方法,对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分析、验证,并作出结论。 基本原则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的体现如图1所示。 成果转化和推广图1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基本原则示意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程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组织员工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3 术语和定义GB/T 19000界定的以

4、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质量管理小组 quality control circle由生产、服务及管理等工作岗位的员工自愿结合,围绕组织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环境、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团队。注:质量管理小组亦称QC小组。3.2活动程序 activity procedures遵循PDCA循环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步骤。3.3问题解决性课题 problem-solving project小组针对已经发生不合格或不满意的生产、服务或管理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质量改进,所选择的质量管理小组课题。注:问题解决性课题

5、包括现场型、服务型、攻关性、管理型4种类型。a) 现场型:以稳定生产工序质量,改进产品、服务、工作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现场环境等为选题范围的课题。b) 服务型:以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为选题范围的课题。c) 攻关型:以解决技术关键问题为选题范围的课题。d) 管理型:以提高工作质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选题范围的课题。3.4 创新性课题 innovative project 小组针对现有的技术、工艺、技能和方法等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运用新的思维研制新产品、服务、项目、方法,所选择的质量管理小组课题。4 活动程序要求4.1 问题解决型课题4.1.1 总

6、则问题解决性课题目标根据来源不同分为自定目标和指令性目标。自定目标和指令性目标的课题在活动程序上有差异,如图2所示。效果检查制定巩固措施达到目标总结和下一步打算确定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对策实施设定目标目标可行性分析原因分析指令性目标课题选择课题现状调查选择课题设定目标自定目标课题 PD 否C 是A图2 问题解决型课题活动程序4.1.2 选择课题4.1.2.1 选题来源针对存在问题及改进对象,小组应结合实际,选择适宜的课题。课题来源一般有:a) 指令性课题b) 指导性课题c) 自选性课题。小组自选课题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落实组织方针、目标的关键点; 在质量、效率、成本、安全、环保等方面存在问

7、题; 内、外部顾客的意见和期望。4.1.2.2 选题要求小组选题要求应包括:a) 小组能力范围内,课题宜小不宜大;b) 课题名称直接,尽可能表达课题的特性值; c) 选题理由明确、简洁。4.1.3 现状调查为了解问题的现状和严重程度,小组应进行现状调查:a) 把握问题现状,找出问题症结,确定改进方向和程度;b) 为目标设定和原因分析提供依据;c) 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分层和整理;d) 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具有客观性、可比性、时效性和全面性。4.1.4 设定目标4.1.4.1 目标来源 根据所选课题,小组应设定活动目标,以掌握课题解决的程度,并为效果检查提供依据。课题目标来源:a) 自定目标。小组

8、明确课题改进程度,由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的目标;b) 指令性目标。上级下达给小组的课题目标或小组直接选择上级考核指标作为目标。4.1.4.2 目标设定依据小组自定目标可考虑:a) 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或要求;b) 顾客需求;c) 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d) 小组曾经接近或达到的最好水平;e) 针对问题或问题症结,预计问题解决的程度,测算小组将达到的水平。4.1.4.3 目标设定要求 目标设定应与小组活动课题相一致,并满足如下要求: a) 目标数量不宜多;b) 目标可测量;c) 目标具有挑战性。4.1.4.4 目标可行性分析 指令性目标应在选题后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目标可行性分析可考虑: a) 国内同行业

9、先进水平; b) 小组曾经接近或达到的最好水平; c) 针对问题或问题症结,预计问题解决的程度,测算小组将达到的水平。4.1.5 原因分析 小组进行原因分析应符合以下要求: a) 针对问题或问题症结进行原因分析; b) 问题和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清晰,逻辑关系紧密; c) 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考虑,以充分展示生产问题的原因,避免遗漏; d) 将每一条原因分析到末端,以便直接采取对策; e) 正确应用适宜的统计方法。4.1.6 确认主要原因 小组应依据数据和事实,针对末端原因,客观地确定主要原因: a) 收集所有的末端原因,识别并排除小组能力范围以外的原因; b) 对每个末端原因进行逐条

10、确认,必要时可制定要因确认计划; c) 依据末端原因对问题或问题症结影响程度判断是否为主要原因; d) 判定方式为现场测量、试验及调查分析。4.1.7 制定对策 小组制定对策应: a) 针对主要原因逐条制定对策; b) 必要时,提出对策的多种方案,并进行对策效果的评价和选择; c) 按5W1H制定对策表,对策明确、对策目标可测量、措施具体。 注:5W1H即What(对策)、Why(目标)、Who(负责人)、Where(地点)、When(时间)、How(措施)。4.1.8 对策实施 小组实施对策应: a) 按照对策表逐条实施对策,并对对策目标进行比较,确认对策效果和有效性; b) 当对策未达到对

11、应的目标时,应修改措施并按新的措施实施; c) 必要时,验证对策实施结果在安全、质量、管理、成本等方面的负面影响。4.1.9 效果检查 所有对策实施后,小组应进行效果检查: a) 检查小组设定的课题目标是否完成; b) 与对策实施前的现状对比,判断改善程度; c) 必要时,确认小组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1.10 制定巩固措施 制定巩固措施,小组应: a) 将对策表中通过实施证明有效的措施经主管部门批准,纳入相关标准,如工艺标准、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等; b) 必要时,对巩固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跟踪。4.1.11 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小组对活动全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打

12、算。包括: a) 针对专业技术、管理方面和小组成员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 b) 在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次活动课题。4.2 创新型课题4.2.1 总则创新型课题按照图3所示的程序开展活动。效果检查标准化达到目标总结和下一步打算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制定对策对策实施设定目标及目标可行性分析选择课题否PDCA 是图3 创新型课题活动程序4.2.2 选择课题4.2.2.1 选题来源小组针对现有的技术、工艺、技能、方法等无法实现或满足工作任务的实际需求,运用新思维选择的创新课题。4.2.2.2 选题要求小组选题应满足以下要求:a) 针对需求,借鉴查新不同行业或类似专业中的知识、信息、技术、经验等,研制(发)新的产品、服务、方法、软件、工具及设备等;b) 课题名称应直接描述研制对象;c) 必要时,论证课题的可行性。4.2.3 设定目标及目标可行性分析4.2.3.1 设定目标 小组围绕课题目的设定目标,目标设定应满足以下要求: a) 与课题所达到的目的保持一致; b) 将课题目的转化为可测量的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