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偏差的种种表现及教育应对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558460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心理偏差的种种表现及教育应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学生心理偏差的种种表现及教育应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学生心理偏差的种种表现及教育应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学生心理偏差的种种表现及教育应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学生心理偏差的种种表现及教育应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心理偏差的种种表现及教育应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心理偏差的种种表现及教育应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lSMART*青兑教育中国领先的高端教育连锁集团中学生心理偏差的种种表现及教育应对一. 骄傲自负心理。这种心理偏差主要表现在思维敏捷,智力水平不低,成绩拔尖,活泼好动, 较受老师表扬的学生身上,特别是一些长期担任班干部、竞赛获奖、父母有权力 的等尤为明显。他们对待问题常常浅尝辄止,马虎应付,不愿作深入的思考,“半 罐水响叮当”。这一部分学生一挨批评,就与教师赌气,不听课,不回答问题, 不完成作业。自傲和自卑一样,都源于错误的自我估计,自傲者喜欢过高地估计 自己,在交往中表现为妄自尊大,自吹自擂、盛气凌人,而且不愿和自认为不如 自己的人交往。这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往往更差,一但受挫,会感觉“没面

2、子”, 变得较为自卑。应对:对有骄傲自负心理的学生应施以”挫折教育”不要让他们养成凡事总 是“一帆风顺”的思想,适当地给他们出一些难题。同时要引导他们变挫折为动 力。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并在克服困难方面为学生树立榜 样。当学生在交往中遭遇挫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受挫折的原因,从中汲取 教训,并想办法克服困难。如果学生独自克服不了困难,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安慰, 并提供一定的帮助,以免他们过分紧张,影响身心健康。教育他们把挫折与失败 看作磨练自己,总结经验与教训,跌到了,爬起来再干。二. 自卑孤僻心理自卑心理是由于后进生的自尊心在学习生活中没有得到尊重并多次受挫伤后 产生一种带消

3、极反抗性质的情感,是自尊心的另一种极端的表现形式。自卑心理 源于心理上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很多心理学家指出,自卑感实际上和本人的 智力、受教育程度、所处的社会地位等因素无关,而仅仅是对“自己不如他人” 的确信。这样的学生多数来自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或农村贫困地区。单亲或家 庭不和睦的学生,往往也会在干部、富家子弟、有特长的同学面前感到自卑,心 理压抑,行为孤僻,自尊心异常强烈,敏感,往往因小事耿耿于怀,影响学习。 自卑孤僻的学生大多性格内向,气质类型属抑郁质和黏液质。自卑的学生对自己 的知识、能力、才华等作出过低的估价,进而否定自我。自卑心重的学生往往很 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这本身不是坏事,

4、可是他老是用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比,不是激发起奋起直追的勇气,而是越比越泄气,从而贬低、否定自己,以偏 盖全。“自卑型”这类学生也有自强、自重的愿望,也发上进,摘掉后进生的帽 子的自信心,也愿意作努力,也努力过,但由于他们学习成绩不好,不遵守纪律 或屡犯错误,心理压力又过大,不了解自身的优点与长处,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 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总是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nlSMART*青兑教育中国领先的高端教育连锁集团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破罐破摔,形成一种“定势”一一“我不如人”的自 卑心理。这类学生往往学习成绩差赶不上队,被同学看不起。他们的心理承受能 力差,往往因

5、为一次失败而一蹶不振,或因自己某方面的过失而全盘否定自己。自卑的学生在交往中,虽然有良好的愿望,但是总是怕别人的轻视和拒绝,因而 对自己没有信心,很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又常常很敏感地把别人的不快归为自己 的不当。有自卑感的学生往往过分地自尊,为了保护自己,常表现得非常强硬, 难让人接近,在人际交往中变的格格不入。有孤独倾向的学生多由自卑引起,而 引起自卑感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有的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 有的是由于身体原因,如身材矮小、长相不美、身体缺陷等。也有一些自视清高 的学生有孤独感。应对:对于自卑的学生,要教育他们自尊,自信,不畏难。中学生会碰到困 难是肯定的,在困难面前不要

6、畏惧。当学生自己克服了困难时,教师应鼓励、肯 定。这样,学生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还要教育学生要 对自己有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对于自卑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赞扬 为主。每一个人都喜欢别人的赞扬,可以说这是人的一种天性。赞扬赞扬可以增 加人生的动力,它是一种外在的肯定,外在的肯定可以导致自信心的高涨,可以 使人获得动力,发挥其潜力。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终坚持少批评多鼓励的“赏识教 育”原则,多给掌声,少呵斥。多赞扬学生,用他们的优点克服他们的缺点。用 积极的心态克服消极的心态。实际上,对于这类学生,批评是有弊无利的。例如 对待一个非常自卑的学生,他好不容易举一次手,但回答

7、是错的,教师说,“不 会你举什么手? ”这样的指责会让他越来越越自卑,最终可能形成一种心理定势, 再也没有信心回答问题了,假如说,“错了,坐下。”这个学生的唯一的一点自 信就回一扫而光。再假如说,“不错,今天某同学表现很积极,请大家为他鼓掌! ” 这一次掌声可能会给这位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灵震撼,让他深刻地体验到成功的喜 悦,信心会倍增,渐渐走出自卑的阴影。所以,培养学生自信心,是克服学生自 卑感的强心剂。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实践证 明,具有坚定的自信心,会更多地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易形成较多的责任感和 进取心,有助于学业成功。相反,如果青少年学生缺乏自信而自卑,就会

8、过低地 估计自己的能力,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或优势,处处感到不如他人,无所作为,悲 观失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让学生摆脱自卑就 是要让他们多体验成功,让他们获得一种“原来我也能成功,成功竟是这样美好” 的内心体验。教师特别要给那些内向、沉静、腼腆、害羞、表达能力差、不大引 人注目的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引发求知欲,促其 上进。心理的认知是一种体会,一种感悟,只有真正体会到了,才会感悟到,只 有真正感悟到了,才能真正提高心理水平。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坚持“赏识教育” 原则,少进行负面刺激。三. 胆怯畏惧心理。nlSMART*青兑教育中国领先的高端教育

9、连锁集团部分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主要是女生,羞于用语言表达思想,沉溺于内 心活动和笔头表达。内心活动不能外显,妨碍了思维素质的深入发展。这类学生 在心理学上和自卑的学生一样,属黏液质或胆汁质的气质,情绪发生缓慢,不强 烈,语言动作不迅速,也易执拗,缺乏灵活性和果断性,也易多疑,有高度的情 绪敏感性和体验的深刻性,经受不了大的打击,显得脆弱。应对:对有自卑、胆怯畏惧心理的学生要施以“磨难教育”;注意不嘲笑他们。 不要责怪他们这错那错。四. 焦虑心理。焦虑是人格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与学生的学习密切相关。焦虑是指自尊 心受到威胁或预计可能受到威胁所产生的一种类似担忧的反应。焦虑对学习既有 促进也

10、有抑制,是促进还是抑制,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包括学习 者焦虑水平的差异,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以及学习者本身的能力水平。对于机械 的学习,不太困难的有意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焦虑会激起个体力求达到目标, 对学习有促进作用。但当学生遇到新的学习情境,尤其是遇到难度较大,无现成 答案的问题时,高度的焦虑往往对解决新的问题有破坏作用。处在高度焦虑状态 下的学生自述经常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头痛、失眠、疲劳等症状。在这些身 体症状中,有的是真正的“病”,但当这些“病”同时出现时,大多是由于焦虑所造 成的。中学生由于不能及时排解心中的烦恼和郁闷,便以身体症状进行逃避。学 习焦虑。他们害怕考试、害

11、怕学校、害怕老师、甚至讨厌学习。学习焦虑在开始 时是怕学习成绩不好受父母和老师批评,被同学瞧不起。如果真的学习成绩不好, 受到了斥责、批评和歧视,久而久之便会产生过强的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另外, 成绩排队、中高考压力等也是产生学习焦虑的原因。对人焦虑。他们在众人面前 感到不安,表现出退缩、提心吊胆、拘谨老实、不敢讲话等特点。对人焦虑大多 是经验不足造成的,或者因家长娇惯总是一个人在家里玩,或者是受到过大孩子 的欺负不敢到外边玩;家长过于严厉的管教也是学生怕人的原因。考试焦虑是焦虑心理的典型表现,担心老师家长同学对自己成绩的评价,担 心成绩不好会对自己的意像带来损害,也担心个人未来的前途,担心个

12、人对应试 缺乏准备等。考试焦虑往往受三方影响:家长老师的期待,这是导致焦虑的外因; 自信心不足是内因,它或许是家长教师期望过高或过严与自己能力不足的直接产 物,但更重要的是其本身的自卑感;其三是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准备,实际上是学 生为自己找“退路”。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形成“考试恐慌 症”。于是焦虑心理就转为了恐惧心理。后进生由于品德不良或学习成绩低下, 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同学的挖苦和旁人的冷眼,产生一种焦虑、 紧张的“恐学”、“恐考”、“恐校”心理。表现在学习上有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 怕被人讥笑;犯了错误不敢主动承认,怕老师批评;考试怯场,怕考不好受家长、

13、老师责罚等方面。这种心理尤以性格内向的后进生更为明显。曾经就有这样一个 事例,一个成绩向来优秀的学生在家长的苛刻要求之下,造成严重的焦虑和恐慌nlSMART*青兑教育中国领先的高端教育连锁集团心理,成绩急速滑坡,最后不堪重负,出现弑母的犯罪行为。由此恐惧心理的严 重程度及承受能力之差可见一斑。应对:在教学中,应注重对试卷科学性的探讨,在组织测验考试时,要从知 识的基本点出发,让全体学生都能接受,兼顾各层次的学生的水平,让他们都得 到正确的评价,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通过 考试看到希望,增强信心。同时要作好家长的工作,沉重的家庭压力已成为学生 严重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

14、之一,急功近利、面子观点,以及家庭各因素的变化, 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压力。老师应及时加强对家长的联系,要求家长能实事 求是的对待学生的学习成绩,客观地为学生选择升大学习或就业,使学生从家庭 的压力中得到解放。五、逆反心理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变时期,身高体重剧增,性发育开始。生理上的 急剧变化使儿童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孩子,“成人感”增强。随着生理的变化,学生 心理产生“独立,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老师、家长在他们心目中的权威降低, 同学之间相互影响增强。心理学上称“心理断乳期”,即离开父母的保护而取得 本人独立自主的时期。思维上发展了批判性,但由于经验的缺乏含有片面性和主 观性;行为上出现

15、“独特性”和“受暗示性”乃到“抗拒性”,即逆反心理;情绪上带有 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自己;兴趣和愿望上带有随意性、多变性、狂热性,常为了 所谓讲“义气”而庇护同伴,或为同伴打抱不平;感情上具有“闭锁性”,而对于艰 苦的学习活动特别重要的意志品质,则还处在比较软弱的状态。他们有强烈的独 立心,自尊心和好胜心。要确立自我,要求具有成人平等的地位和人格,独立决 定和处理他们个人的事,并在各种场合表现自我。但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 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老师的批评教育,对父母的管 教和无微不全的关怀不满。对当别人的面揭他们的短相当反感,以全顶牛,明知 自己错了,也不承认。他们常常

16、对周围的人持一种怀疑态度,尤其对有关自己的 一些褒贬议论非常敏感,往往错误地认为老师的批评教育是有意找麻烦整他,家 长的苦口婆心是嫌弃他,同学的帮助是瞧不起他,因此产主一种对立情绪和逆反 心理。他们为了证实自己不在是小孩,力图通过优异成绩在大人面前表现自己, 树立自己的威信。实际上,他们还没有成熟,还处在半成熟,半幼稚阶段。他们 自觉知识经验日增,兴趣也日益广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个人活动的欲望也就 虽之增强,特别是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社会治安,纪律所不允许的那些个人活动 欲望,容易使他们的心理上产生冲突和矛盾。也就产生“不让他干什么他偏干什 么”的逆反行为。应对: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只有当教师尊重学生时,学生才会尊重自己, 珍惜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关心自己的荣辱,体验到做人的尊严感。教师只有真心 诚意地与学生沟通,和他们建立平等关系,放下老师的架子,蹲下来和他们说话,nlSMART*青兑教育中国领先的高端教育连锁集团把微笑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