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造血系统疾病讲稿(精品)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54570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学造血系统疾病讲稿(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内科学造血系统疾病讲稿(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内科学造血系统疾病讲稿(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内科学造血系统疾病讲稿(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内科学造血系统疾病讲稿(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学造血系统疾病讲稿(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造血系统疾病讲稿(精品)(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贫血概述一、定义 贫血( Anemia )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为测量方便,临床常以血红蛋白( Hemoglobin,Hb ) 浓度来代替。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Hb浓度、红细胞计数( RBC )和 / 或血细胞比容( HCT )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可诊断贫血。 二、诊断标准 1. 我国诊断贫血标准:海平面地区 男: Hb 120g/L RBC 4.5 1012/L 和 / 或 HCT 0.42 , 女: Hb 110g/L RBC 4.0 1012/L 和/ 或 HCT 0.37 孕妇: Hb 100g/L RBC 3.5 1012/L

2、 和/ 或 HCT 0.30 2. 国外诊断贫血标准:在海平面地区, Hb低于下述水平诊断贫血: 6 个月 6 岁: Hb110g/L 614 岁: Hb120g/L 成年男性: Hb130g/L 成年女性: Hb120g/L 孕妇: Hb110g/L 3. 婴儿、儿童、妊娠妇女的 Hb 浓度较成人低。多与造血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多,摄入相对不足有关。 4. 久居高原地区的居民平均 Hb 浓度较海平面居民高。与高原地区缺氧状态刺激促红素生成增多有关。 5. 某些状况下,血液稀释(血浆容量增多,如充血性心衰、巨球蛋白血症、妊娠等;补液过多等)可表现 Hb 浓度相对下降;血液浓缩(失血、脱水等),则可

3、表现血红蛋白浓度相对增高。所以,需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方可正确作出贫血的诊断。 6. 老年人诊断贫血的指标可适度降低。 三、 贫血的临床分类 1. 按贫血进展速度: 急性贫血( acute anemia ):常见于失血性贫血; 慢性贫血( chronic anemia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多表现为慢性贫血。2. 按血红蛋白浓度分: 轻度贫血 90g/L Hb 正常低限;中度贫血 60g/LHb90g/L;重度贫血 30g/LHb60g/L;极重度贫血 Hb30g/L。 3. 按红细胞形态分:见表 4. 按骨髓红系增生程度分: 4.1 增生不良性贫血 (dyshyperplasia

4、 anemia) :再生障碍性贫血;4.2 增生性贫血 (hyperplasia anemia) :除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其他贫血。四、发病机制与病因分类1. 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干祖细胞异常 :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 )、纯红再生障碍性贫血( pure red cell anemia )、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各类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 MDS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 congenital dyserythropoeitic anemia ); 造血调节异常 :骨髓基质细胞受损(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坏死、骨髓转移癌、骨髓炎等)、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肾功能不全、甲

5、低、肝病等 EPO 生成不足;慢性疾病体内产生炎症因子等造血负调控因子)、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介导造血细胞凋亡或产生抗体破坏或抑制造血细胞)、造血细胞凋亡亢进(如 PNH );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 :缺铁性贫血(铁相对或绝对缺乏或利用障碍);巨幼细胞贫血(叶酸或 VitB 12 相对或绝对缺乏或利用障碍)。2. 红细胞破坏过多内源性 红细胞形态异常(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酶异常 ( G-6PD 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血红蛋白异常 (镰形细胞贫血、海洋性贫血等血红蛋白病);抗红细胞膜抗体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外源性 机械性因素(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行

6、军性血红蛋白尿);生物因素 (疟疾、溶血链球菌感染、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化学因素 (苯、铅、砷中毒,磺胺类,伯氨喹林);物理因素 (大面积烧伤);脾亢。3. 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出凝血性疾病:血友病,严重肝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非出凝血性疾病:消化性溃疡,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结核,痔疮,功血。五、临床表现 1. 神经系统: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耳鸣眼花、畏寒乏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易躁易怒、肢端麻木等; 2. 皮肤粘膜:皮肤粘膜苍白,毛发角质粗糙缺少光泽; 3. 呼吸循环系统:心悸气短,活动后加剧。体查可能发现脉压差增大及闻及心脏杂音;4. 消化系统:食

7、欲减退,腹胀、腹部不适、腹泻或便秘,舌质改变等。缺铁贫可有吞咽异物感;5. 泌尿生殖系统:多尿、尿比重低、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分泌及回收功能障碍。性功能减退,女性患者月经紊乱或闭经; 6.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功能紊乱; 7. 血液系统:血细胞量,形态及生化成分改变; 8. 影响症状的因素: 贫血的速度 、 程度,患者的体力活动程度,患者的年龄 ,有无其他基础疾病,机体对缺氧的代偿及适应能力(2,3-DPG)。六、诊断: 分两步: 明确有无贫血、程度和类型;找出贫血的病因。1. 详细询问病史:现病史、既往病史、家族史、饮食习惯、用药史、月经生育史、危险因素暴露史等。 强调病史对明确病因

8、的重要意义 。 2. 全面体格检查 3.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骨髓检查,必要时行血清造血营养物质水平测定、溶血性贫血相关检查及原发病检查。七、贫血的治疗 1. 病因治疗:最重要,有原发病者治疗原发病。缺铁贫或巨幼贫贫者补充铁剂或叶酸、维生素 B 12 ;溶血性贫血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或行脾切除;遗传球行脾切除;再生障碍性贫血予造血正调控因子、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环孢素 A 等治疗;肾性贫血补充 EPO ,等。 2. 对症治疗:目的是减轻重度血细胞减少对患者的致命影响,为对因治疗发挥作用赢得时间。包括输血,上氧,防治感染,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等。3. 骨髓移植八、思考题: 1. 试述贫血的常见病因 2.

9、试述贫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3. 简述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对诊断贫血的意义? 贫血性疾病 第一节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的贮存铁已被用尽,不能满足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是最多见的贫血。一、诊断1. 引起铁缺乏的原因 胃肠道出血、月经过多、钩虫病、痔疮、胃大部切除术后、偏食等。2. 贫血的一般表现 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头昏眼花、耳鸣、心悸气促、纳差、水肿、低热。3. 缺铁的特殊表现 易兴奋、激动、头痛、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口角炎、皮肤干燥皱缩、指甲条纹隆起、反甲、吞咽困难。 二、辅助检查1. 血象 严重贫血时红细胞形态为小细胞低色素,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2.

10、 骨髓 呈增生性贫血骨髓象,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扩大。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消失,铁粒幼细胞10%;3. 血清铁蛋白12g/L;血清铁8.95mol/L;总铁结合力64.44mol/L;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4.5g/gHb; 三、治疗1. 病因治疗;2. 铁剂治疗 2.1口服铁剂:硫酸亚铁 0.3g 口服 每日3次。血红蛋白升至正常后,需小剂量继续治疗36个月,以补充贮存铁。2.2注射铁剂 口服铁剂有严重胃肠道反应者可用。右旋糖酐铁。补铁总量(mg)=150-患者Hb(g/dl)体重(kg)0.33肌注50mg,若无不良反应,第二日起,每日肌注100mg,直至累积剂量达到补铁总量。

11、 第二节 巨幼细胞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是指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等原因导致细胞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类贫血。一、诊断1. 贫血 神疲乏力、头晕耳鸣、心悸气促等贫血的一般表现,可有轻度黄疸;2. 胃肠道症状 舌炎、牛肉舌、镜面舌。厌食、腹胀、腹泻或便秘;3. 神经系统症状 肢体麻木、软弱无力、共济失调等。腱反射亢进或减弱甚至消失。 二、辅助检查1. 血象 红细胞为大细胞、正常色素型,MCV100fl,MCH32pg,白细胞轻度减少,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血小板轻度减少,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稍增多。2. 骨髓象 呈增生性贫血髓象,粒红比例减低,巨幼红细胞增多,呈“老浆幼核”,粒细胞可见巨大杆状核

12、、晚幼粒及中幼粒细胞。巨核细胞减少、体积增大、分叶过多。骨髓铁染色增多。3. 血清维生素B12 74nmol/L;叶酸6.86nmol/L;血清间接胆红素轻度增高。 三、治疗1. 防治原发疾病,纠正偏食习惯。2. 补充维生素B12治疗 维生素B12 100g 肌肉注射 每日1次,2周后改为每周2次,待血象恢复正常后改为每月1次维持治疗。恶性贫血,胃切除术后的病人需终身维持治疗。3. 补充叶酸 叶酸 510mg 口服 每日3次。肠道吸收不良者可改用甲酰四氢叶酸钙 6mg 肌肉注射 每日1次,连续23个月。 再生障碍性贫血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导致造血功能衰竭而发生的一类贫血。发病率

13、1.87-2.1/10万,男女2.6-41一、病因:1. 遗传因素再障可分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先天性的有家族倾向和其他先天异常,如Fanconi 贫血。2. 化学因素2.1药物:在继发性再障中,药物是最常见的发病因素。常见的有氯(合)霉素、解热镇痛药、抗甲状腺药、抗糖尿病药等。2.2化学毒物:苯及其衍生物最见,农药所致的再障近年来也时有发生。2.3.物理因素:X射线、r射线,可损害造血微环境,造成再障。3. 病毒感染所有能够导致肝炎的病毒都可导致再障。4. 其他因素妊娠、慢性肾功能衰竭、SLE、类风湿性关节炎,PNH和AA的关系密切,15的再障可转变为PNH,2030PNH可转变为PNH,叫做

14、AA-PNH综合征。 二、发病机理:1. 造血干细胞异常2. 造血微环境的异常3. 免疫机制 三、临床表现:1. 急性再障的特点为起病急、进展迅速、病程短。发病初期贫血常不明显,但随着病程进展,贫血进行性加重,多有明显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虽经大量输血,贫血也难以改善。出血和感染常为起病时的主要症状,几乎每例均有出血,出血部位广泛,除皮肤、粘膜(口腔、鼻腔、齿龈、球结膜)等体表出血外,常有深部脏器出血,如:便血、尿血、阴道出血、眼底出血及颅内出血,后者常危及患者生命。半数以上病例起病时即有感染,以口咽部感染、肺炎、皮肤疖肿、肠道感染、尿路感染较常见,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致病菌以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感染往往加重出血,常导致患者死亡。2. 慢性再障的特点为起病缓、病程进展较慢,病程较长。贫血为首起和主要表现,输血可改善乏力、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出血一般较轻,多为皮肤、粘膜等体表出血,深部出血甚少见。病程中可有轻度感染发热,以呼吸道感染多见,较易得到控制,如感染重并持续高热,往往导致骨髓衰竭加重而转变为重型再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