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学重点笔记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53718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统计学重点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卫生统计学重点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卫生统计学重点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卫生统计学重点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卫生统计学重点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统计学重点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统计学重点笔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师资格考试蓝宝书-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方法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基本步骤( 非常重要)一、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设计(最关键、决定成败)、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总体:根据研究目的决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确切地说,是性质相同的所有观察单位某一变量值的集合。总体的指标为参数。实际工作中,经常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作为样本,用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样本的指标为统计量。由于总体中存在个体变异,抽样研究中所抽取的样本,只包含总体中一部分个体,这种 由抽样引起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愈小,用样本推断总体的精确度愈高; 反之,其精确度愈低。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称为概率,用P表示,在01

2、之间,0和1为肯定不发生和肯定发生,介于之间为偶然事件,或为小概率事件。二、变量的分类变量:观察单位的特征,分数值变量和分类变量。第二节数值变量数据的统计描述(重要考点)一、描述计量资料的集中趋势的指标 有1 .均数均数是算术均数的简称,适用于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2 .几何均数适用于等比资料,尤其是对数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 对数正态分布即原始 数据呈偏态分布,经对数变换后(用原始数据的对数值lgX代替X)服从正态分布,观察值不能为0,同时有正和负。3 .中位数 一组按大小顺序排列的观察值中位次居中的数值。可用于描述任何分布, 特别是偏态分布资料的集中位置, 以及分布不明或分布末端无确定数据资料

3、的中心位置。不能求均数和几何均数,但可求中位数。百分位数是个界值,将全部观察值分为两部分,有X%比小,剩下的比大,可用于计算正常值范围。二、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趋势的指标1 .全距和四分位数间距。2 .方差和标准差 最为常用,适于正态分布,既考虑了离均差(观察值和总体均数之差), 又考虑了观察值个数,方差使原来的单位变成了平方,所以开方为标准差。均为数值越小, 观察值的变异度越小。3 .变异系数多组间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的情况。变异系数计算公式为:CV=s/XX 100%,公式中s为样本标准差,X为样本均数。三、标准差的应用表示观察值的变异程度(或离散程度)。在两组(或几组)资料均数相近、度量

4、单位相同的条件下,标准差大,表示观察值的变 异度大,即各观察值离均数较远,均数的代表性较差;反之,表示各观察值多集中在均数周围,均数的代表性较好。(常考!)四、医学参考值的计算方法,单双侧问题,医学为95%医学参考值是指正常人体或动物体的各种生理常数,由于存在变异,各种数据不仅因人而异,而且同一个人还会随机体内外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而需要确定其波动的范围,即正常值范围。医学参考值的计算公式: 正态分布资料95%医学参考值:X 土(双侧);X+或永(单 侧),s为标准差。百分位数法和(双侧);P5或P95 (单侧)。第三节数值变量数据的统计推断(重要考点)一、标准误,标准误与标准差和样本含量的关

5、系标准差和标准误的区别 。样本标准误等于样本标准差除以根号下样本含量。标准误与标准差成正比;与样本含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因此。为减少抽样误差,应尽可能保证足够大的样本含量。样本标准差与样本标准误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统计量,二者的联系是公式:二者的区别在于:样本标准差是反映中本中各观测值 Xi, X2,,Xn变异程度大小的一个指标, 它的大小说明了对该样本代表性的强弱。样本标准误是样本平均数1, 2,的标准差,它是抽样误差的估计值,其大小说明了样本间变异程度的大小及精确性的高低。(掌握!)二、t分布和标准正态 u分布关系均以0为中心左右两侧完全对称的分布,只是t分布曲线顶端较u分布低,两端翘。

6、(v逐渐增大,t分布逐渐逼近u分布)。正态分布的特点:以均数为中心左右两侧完全对称分布;两个参数,均数u (位置参数)和s (变异参数);对称均数的两侧面积相等。三、总体均数的估计样本统计量推算总体均数有两个重要方面: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称点估计。总体均数区间估计(可信区间)的概念:按一定的可信度估计未知总体均数所在范围。其统计上习惯用95% (或99%)可信区间表示总体均数科有 95% (或99%)的可能在某一 范围。可信区间的两个要素,一为准确度,反映在可信度1- “的大小,即区间包含总体均数的概率大小,当然愈接近 1愈好;二是精度,反映在区间的长度,当然长度愈小愈好

7、。在 样本例数确定的情况下,二者是矛盾的,需要兼顾。总体均数可信区间的计算方法:1 .当n小按t分布的原理用式计算可信区间为:X t ”/2, vSX2 .当n足够大 因n足够大时,t分布逼近;1分布,按正态分布原理。用式估计可信区间为:X2Sx可信区间与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区别:二者的意义和算法不同。四、假设检验的步骤1 .建立假设:H0 (无效,两样本代表的总体均数相同)(备择,两样本来自不同总体), 当拒绝H0就接受H,不拒绝就不接受 H。2 .确定显着性水平:区分大概率和小概率事件的标准,通常取a=。3 .计算统计量:根据资料类型和分析目的选择适当的公式计算。4 .确定概率P值:将计算得到

8、的t值或u值查界值表得到 P值和a值比较。5 .做出推断结论。I t I值、P值与统计结论a1 t 1值P值统计结论不拒绝H,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v)拒绝H,接受H,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v)拒绝H,接受H,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五、两均数的假设检验 (常考!)1 .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 u检验和t检验用于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比较。 理论上 要求样本来自正态分布总体实际中, 只要样本例数n较大,或n小但总体标准差b已知, 就 选用u检验。n较小且b未知时,用于 t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时还要求两总体方差等。Xt SX以算得的统计量t ,按表所示关系作判断。2 .配对资料的比较 在医学研究中,常用配

9、对设计。配对设计主要有四种情况: 同一 受试对象处理前后的数据;同一受试对象两个部位的数据;同一样品用两种方法(仪器等)检验的结果;配对的两个受试对象分别接受两种处理后的数据。情况的目的是推断其处理有无作用;情况、的目的是推断两种处理(方法等)的结果有无差别。tSdSd /. nv二对子数-1 ;如处理前后或两法无差别,则其差数 d的总体均数应为 0,可看作样本均数d和总体均数0的比较。d为差数的均数;S4为差数均数的标准误,Sd为差数的标准差;n为对子数。因计算的统计量是t ,按表所示关系作判断。3.完全随机设计的两样本均数的比较 体均数科1与科2是否相等。根据样本含量t检验用于两本本含量

10、ni、 两样本方差相差显着则需用 tu检验:两样本量足够大,n2较小时, 检验。n50。亦称成组比较。目的是推断两样本各自代表的总 n的大小,分u检验与t检验。且要求两总体方差相等,即方差齐。若被检验的Xi X2SX大2X2SC(nin2)nin2222 Si2(ni-1) S2(ni-1)sc-ni n2 - 2v=(ni-i)+(n 2-i)=n i+n2-2式中S,二,为两样本均数之差的标准误,Sc2为合并估计方差(combined estimateXi X2variance )。算得的统计量为t,按表所示关系做出判断。4 . I型错误和n型错误弃真,拒绝正确的 H为I型错误”表示,若显

11、着性水平a定为,则犯I型错误的概率;接受错误的H为n型错误,概率用3表示,3值的大小很难确切估计。当样本含量一定时,两者反比,增大 n,当a一定时,可减少3。 i-3称为检验效 能或把握度,其统计意义是若两总体确有差别,按a水准能检出其差别的能力。客观实际拒绝H不拒绝HH成立I型错误(a)推断正确1- aH不成立推断正确(1-3)n型错误(3)5 .假设检验注意事项保证组间可比性;根据研究目的、资料类型和设计类型选用适当的检验方法,熟悉各种检验方法的应用条件;“显着与否”是统计学术语,为“有无统计学意义”,不能理解为“差别是不是大”;结论不能绝对化。第四节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一般考点)相对

12、数是两个有关联事物数据之比。常用的相对数指标有构成比、率、相对比等。一、构成比表示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通常以100为例基数,故又称为百分比。其公式如下:事物内部某一构成部分的个体数X 100%事物内部各构成部分的 个体数总和该式可用符号表达如下:构成比=A X 100%ABC构成比有两个特点:(1)各构成部分的相对数之和为100%.(2)某一部分所占比重增大,其他部分会相应地减少。二、率用以说明某种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故又称频率指标,以100, 1000, 10000或100000为比例基数(K)均可,原则上以结果至少保留一位整数为宜,其计算公式为:率和构成比不同之处:率的大小仅

13、取决于某种现象的发生数和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数,不受其他指标的影响,并且各率之和一般不为1。.某现象实际发生例数.率=x K该式亦可用符号表达如下A()阳性率=(J- X K (若算阴性率则分子为 A(-)A( ) A()式中A(+)为阳性人数,A(-)为阴性人数。三、相对比表示有关事物指标之对比,常以百分数和倍数表示,其公式为:相对比:甲指标/乙指标(或X 100%)或用符号表本为:A/B X K四、注意事项构成比和率的不同,不能以比代率;计算相对数时,观察例数不宜过小;率的比较注意可比性,特别是混杂因素的问题,有的话,可用标准化法和分层分析消除;观察单位不同的几个率的平均率不等于几个率的算术

14、均数;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应做假设检 验。第五节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非常重要)一、率的抽样误差用抽样方法进行研究时,必然存在抽样误差。率的抽样误差大小可用率的标准误来表示,计算公式如下:o p=:兀(j式中:b p为率的标准误,兀为总体阳性率, n为样本含量。因为实际工作中很难知道 总体阳性率兀,故一般采用样本率P来代替,而上式就变为Y(1nP)二、总体率的可信区间由于样本率与总体率之间存在着抽样误差,所以也需根据样本率来推算总体率所在的范围,根据样本含量 n和样本率P的大小不同,分别采用下列两种方法:(一)正态近似法(常考!)当样本含量n足够大,且样本率 P和(1-P)均不太小,如n

15、P或n (1-P)均 5时,样 本率的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则总体率的可信区间可由下列公式估计:总体率(兀)的95%可信区间:p总体率(兀)的99%可信区间:p(二)查表法 当样本含量n较小,如nW 50,特别是P接近0或1时,则按二项分布 原理确定总体率的可信区间, 其计算较繁,读者可根据样本含量 n和阳性数x参照专用统计 学介绍的二项分布中 95%可信限表。三、u检验(非常重要!)当样本含量n足够大,且样本率 P和(1-P)均不太小,如nP或n (1-P)均 5时,样 本率的分布近似正态分布。样本率和总体率之间、两个样本率之间差异的判断可用u检验。1 .样本率和总体率的比较公式u= | p-兀| /(tp= | p-兀| / 兀(1兀)n ;2 .两样本率比较公式u= |P1-P2|/Sp1-P2=1P1-P21/ Jpc(1pc)(1/n11/n2)2 .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