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毕业论文对放射科急诊处理方法的探究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752840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学毕业论文对放射科急诊处理方法的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医学影像学毕业论文对放射科急诊处理方法的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医学影像学毕业论文对放射科急诊处理方法的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医学影像学毕业论文对放射科急诊处理方法的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医学影像学毕业论文对放射科急诊处理方法的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学毕业论文对放射科急诊处理方法的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学毕业论文对放射科急诊处理方法的探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影像学毕业论文郑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对放射科急诊处理方法的探究专业班级:二姓名:一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系专业年级班级姓名起止日期设计题目对放射科急诊处理方法的探究1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及要求(包括设计或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技术指标,并根据题目性质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论文的标题。(2)论文选题要具有以下内容之一:第一、创新第二、思辨第三、具有实践或现实意义(3)把自己所需学的知识运用到文章中(4)文章条理清楚2 .毕业设计(论文)的原始资料及依据(包括设计或论文的工作基础、研究条件、应用环境等)(1)郑州大学师生之间的调研

2、。(2)搜集课外资料。(3)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资料。(4)网上搜索相关资料。3 .主要参考资料、文献v见正文指导教师年月日目录一、【关键词】4二、【概述】4三、【正文】4(一)、了解急诊患者特点是做好急诊处理的前提41.1 急1.2 危1.3 重(二)、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做好急诊处理的保证42.1 工作态度端正,责任心强2.2 了解或熟悉临床基础知识2.3 熟练掌握业务技能2.4 具备灵活多变的思维方法2.5 良好的沟通能力(三)、规范的检查操作是做好急诊处理的关键53.1 接诊3.2 检查准备3.3 检查操作技巧3.4 诊断报告.(四)、急诊处理必须强调的细节64.1 稳、轻、快、准”稳4.2

3、 具备风险意识4.3注重检查质量四、【总结】6五、【参考文献】6对放射科急诊处理方法的探究一、【关键词】医学影像科急诊工作医疗质量二、【概述】放射科的急诊工作是临床急诊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放射科急诊处理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临床急诊的处理。急诊工作要求放射科医技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检查技术和检查技巧,简化工作流程,尽可能缩短患者在放射科的就诊时间,争分夺秒地为患者的抢救及治疗赢得宝贵时间。急诊工作是高风险的工作,放射科作为重要的医技科室,对各科急症的诊断处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杜绝因放射科检查操作或应急措施不当,我们结合多年的放射科临床经验,以放射科工作流程为核心,探讨放射科急诊的处理

4、,以提高放射科医技人员的急诊工作能力,保证医疗质量。(一)、了解急诊患者特点是做好急诊处理的前提1.1 急急诊患者都是突然发病或意外事故致伤,其病情都十分紧急,必须争分夺秒地检查和救治患者,稍有怠慢,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甚至造成死亡。1.2 危急诊患者大多数生命垂危,病情重,危及生命体征,必须迅速检查、有效地诊治患者,否则就会给患者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1.3 重急诊患者的病情除急、危外,第三个重要特点就是重,患者往往不能自行走动,不能随便搬动,不能配合检查。(二)、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做好急诊处理的保证2.1 工作态度端正,责任心强在急诊患者处理中,工作人员态度是否端正,责任心是否强往往决定了影像质

5、量的好坏,诊断的准确性,以及能否在检查过程中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最快、最好地完成检查。2.2 了解或熟悉临床基础知识对于一个合格的放射科工作人员来说,必须了解或熟悉临床基础知识,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也才能在急诊处理中正确判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影像指导。2.3 熟练掌握业务技能急诊更能体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往往在短短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内要为患者做完检查,明确诊断,为临床医生进一步处理提供坚实的依据。放射科医技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积累,注重平时积累,练好基本功,尽可能多的掌握常见、多发急诊病例等多方面知识,对急诊的处理才能真正满足临床1W-02.4 具备灵

6、活多变的思维方法在急诊工作中,思维能力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思维不能僵化,工作流程不能按步就班,学会针对患者改变流程,针对病情优化检查,针对临床需要制订最佳检查方法。2.5 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是医务工作中的经常环节,在急诊处理中显得更加重要。随时注意保持与临床急诊医生、患者家属及患者的沟通。沟通时要掌握好语气、语调,这样才能有效安抚患者,掌握更多的病情,完成检查过程。(三)、规范的检查操作是做好急诊处理的关键3.1 接诊接到急诊摄片或CT检查申请单时,应仔细阅读申请单,了解患者病情及临床检查目的,如有不清楚的地方,马上与临床医生联系,或者询问患者及家属,以制定最佳处理方案。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对于

7、一些繁杂的程序,如交费,登记等可在检查的同时或以后进行,切不可机械地执行程序而耽误患者病情。对于生命垂危的患者应先由临床医生进行急救处理后再进行摄片或CT检查,以免在检查过程中出现意外。3.2 检查准备了解急诊患者病情及检查目的后,制定最佳的检查方案。摄片时使用大规格的数码板(IP板)、大规格平板探测器或片盒,尽量采用患者能接受的体位,避免重复检查增加患者的痛苦。及时与患者家属和患者的沟通,争取患者配合,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以便顺利完成检查工作。3.3 检查操作技巧医学影像科技师必须熟悉设备的性能和各项技术指标,熟练掌握人体各部位的检查位置和检查参数。检查时速度要快,尽量缩短检查时间,要忙而不

8、乱,快中求稳。在检查中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尽量用标准体位检查,以得到良好的影像资料,但应轻柔、迅速、准确;对于复杂外伤或疑有骨折的患者,在能进行标准体位检查的情况下,应按照标准体位检查,一般应尽可能少搬动患者,少改变体位,充分利用X线球管及机架的移动性完成一种姿势多部位的检查;对于病危、昏迷患者则尽量在担架或推送平车上摄片,减少对患者的搬动,同时必须要求临床急诊医务人员在场。对于确实需要移动的患者,则应加倍小心,迅速准确完成检查;胸腹部疾病和外伤患者需要了解有无血气胸或腹腔脏器穿孔,一般要求站立位检查,若患者病情危急站不住,则可行坐位、半卧位检查,病情较重时可以倾斜诊断床尽量达到检查要求。检查

9、患者必须绝对准确,检查前、检查中、乃至检查后应认真查对,保证检查的患者、检查的部位与影像完全相符,避免张冠李戴,左、右混淆。3.4 诊断报告原则上在检查完成后应尽快出具急诊报告,诊断报告为达到迅速、准确的要求,在不放过重要阳性征象的前提下影像描述尽可能简化,诊断一定要密切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力求准确。但急诊处理瞬息万变,必要时应根据患者情况,区别病情,具体对待,如在批量处理急诊患者时,要有先重后轻的观念,及时处理病情危重需抢救的患者,病情较轻的可稍延后处理。急诊报告原则上要求快速、准确,但在一些因病情危重无法取得标准体位检查的患者,其影像质量会大打折扣,给诊断的准确性带来困难,这种情

10、况应本着抢救生命为第一要务的原则,仔细观察影像表现,多与临床沟通,尽量给临床抢救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需要注意的是急诊诊断和平时的影像学诊断一样,是形态学的诊断,是反映病变的客观形态改变,而非病理诊断。好比看图说话,影像表现什么,就描写什么,同病异影,异病同影是常见的事。急诊诊断必须结合临床及相关检查,相互印证,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四)、急诊处理必须强调的细节4.1 稳、轻、快、准”稳,面对较多的外伤患者,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能忙中出错。轻,为防止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在操作中尽量轻巧适度。快,是要眼明手快,在保证诊断要求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检查工作,赢得救治时间。准,根据患者的临

11、床表现与临床医生的初步诊断,准确地判断检查部位、角度、检查参数,准确地出具诊断报告,给临床抢救提供有指导意义的影像信息。4.2 具备风险意识在危重急诊患者检查时,如脑外伤、全身多处复合伤和脊柱高位外伤等做影像学检查有一定危险性的患者,全部检查过程中应要求有临床医生陪同,随时注意患者情况并请求临床医生协助处理。检查完毕观看影像图像后,应立即嘱其回到临床科室抢救。4.3 注重检查质量检查参数的使用将直接影响到检查质量,CR、DR、CT虽然都是数字化影像,可以进行图像后处理,但是初始图像仍是后处理的基础,必须要掌握好准确的检查参数,才能保证检查质量。【总结】急诊工作是放射科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放射

12、科急诊工作是速度、细心、准确三者相统一的系统工作。力求使用最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力争确诊。急症患者的检查过程虽然短暂,但切不可轻视,往往几分钟的时间拖延,几次无谓的搬动,一次微小的疏忽都会造成终身遗憾。只有集中精力迅速有效的处理好各个环节,才能尽量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检查信息。才能真正提高急诊工作能力,更好、更准确地服务于患者。【参考文献】1刘静,马令.放射科急诊工作素养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131132.2康腊梅,孙华.基层放射科急诊摄片工作的应急措施J.实用医技杂志,1997,4(1):48.指导教师评语建议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最终评定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系主任签字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