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教程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7517532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1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教程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国际经济学教程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国际经济学教程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国际经济学教程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国际经济学教程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教程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教程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经济学教程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尺Z第一章1、试述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研究对象: 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表达了如下含义: 第一。国际经济关系发生的原因是国与国至今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经济往来日益频繁; 第二, 所谓国际经济关系, 主要是指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 第三, 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方式是生产要需跨越国界的流动。主要内容: 包括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国际贸易政策研究、国际收支研究、 外汇理论研究、国际金融体系研究、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研究、跨国公司研究、经济发展与对外经济关系的研究、 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开发经济的宏观调节研究、 国际经济组织研究等。2、试述

2、经济全球化进程与国际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发展中存在经济的自然增长状态, 只有当经济的发展超出自然长的范畴时, 对外经济联系才有可能成为一国经济运行尤其是经济发展所需要考虑的因素, 才会引发国际经济运行与国际经济关系的问题。 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商品的跨国流动除了可以使得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得到满足之外, 也带来了相应的经济福利增长,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当人们对这一情况有点朦胧的认识时, 经济产出的增加促使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在不同的国家中销售其他国家的产品, 使得国际贸易的地域、 商品范围不断扩大, 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形式,同时。 产品的跨国流动带动了货币的跨国流动,进而出现扩过公司、多

3、国公司等。 之后经济的发展产生共同市场等世界经济组织,进而经济全球化格局形成。经济学研究首先出现的是针对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微观经济学, 进而研究已过总体经济状况的宏观经济学产生。 国际经济学时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国际经济学时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延伸和应用, 是一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的,是整个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3、试对国际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做出评价。( 1)国际经济学宏观微观相结合。微观方面主要涉及分析国际市场中的交易、价格资源配置、 收入分配、 经济效率以及福利等的内容; 宏观方面主要涉及分析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的关系

4、、国际收支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收支的均衡过程等内容。( 2)国际经济学静态与动态相结合。静态分析主要涉及比较静态分析,国际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整逐步以静态分析作为起点,尽量使得理论自身动态化,以适应国际经济现实,并对它给予符合实际的解释。( 3)国际经济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分析主要强调的事经济中的结构性联系;定量分析主要是对事物数量关系的变化进行分析。( 4)国际经济学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相结合。( 5)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相结合,表现的要比一般微观、宏观经济学要明显。( 6)国际经济学吸收与评价相结合。其具有西方经济学的普遍理论特征,但更多的是在论述国际经济活动,描述表面

5、的联系。第二章1、试述斯密绝对成本说的主要内容。所谓绝对成本, 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 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斯密认为,交换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目的而进行的活动, 是人类的一种天然倾向。 人类的交换倾向产生分工,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巨大进步是分工的结果。他以制针业为例说明其观点。根据斯密所举的例子,分工前,一个粗工每天至多能制造20 枚针; 分工后, 平均每人每天可制造4800 枚针, 每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几百倍。由此可见,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

6、加国民财富。(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斯密进而分析到,分工既然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那么每个人专门从事他最有优势的产品的生产, 然后彼此交换, 则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 即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他以家庭之间的分工为例说明了这个道理。 他说, 如果一件东西购买所花费用比在家内生产的少, 就应该去购买而不要在家内生产, 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 裁缝不为自己做鞋子, 鞋匠不为自己裁衣服,农场主既不打算自己做鞋子,也不打算缝衣服。他们都认识到,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用于比邻人有利地位的职业, 用自己的产品去交换其他物品, 会比自己生产一切物品得到更

7、多的利益。(3) 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良好效果。斯密由家庭推及国家,论证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他认为,适用于一国内部不同个人或家庭之间的分工原则, 也适用于各国之间。 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 他主张, 如果外国的产品比自己国内生产的要便宜, 那么最好是输出在本国有利的生产条件下生产的产品, 去交换外国的产品, 而不要自己去生产。他举例说,在苏格兰可以利用温室种植葡萄,并酿造出同国外一样好的葡萄酒,但要付出比国外高 30 倍的代价。他认为,如果真的这样做, 显然是愚蠢的行为。 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

8、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 如果每一个国家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 (即生产成本绝对低) 去进行专业化生产, 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国家都是有利的,世界的财富也会因此而增加。(4) 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斯密认为,有利的生产条件来源于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自然禀赋和后天的条件因国家而不同, 这就为国际分工提供了基础。 因为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可以使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别国而在该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上处于绝对有利地位。 各国按照各自的有利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 将会使各国的资源、 劳动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

9、物质财富,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这便是绝对成本说的基本精神。2、说明绝对利益说的主要缺陷。( 1)绝对利益说有一个必要的假设前提,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与贸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或生产所耗费的劳动绝对低的地位。 这一点在理论上过于绝对, 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 比如在现实中, 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很可能在所有产品上都不如发达国家,但仍然在进行国际贸易。( 2) 斯密的学说基本反映了 18 世纪资产阶级通过国际贸易进行经济扩张的要求, 但是在劳动价值论的坚持方面,却无法说明交换的两种商品进行国际交换的内在等价要求是什么,在国际间进行交易的价值基础是什么。4、试述李嘉图

10、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并用简单的数字进行分析。比较利益学说旨在说明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利益, 而不是绝对利益。 其核心思想是: 国际分工中若两国生产力不等, 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都低于乙国, 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一样, 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商品, 而应集中生产在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商品, 相应地, 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要集中力量生产那些不利较小的商品, 然后通过国际间的自由交换, 在资本和劳动不变的情况下, 可以增加生产总量

11、, 提高生产率,节约参与交换的国家的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例如下表显示了英葡两国生产率状况,按照李嘉图的上述学说,虽然英国在两种产品上都处于劣势,但是,英国在呢绒上相对具有优势,所以英国会专注于生产呢绒,葡萄牙会生产自己最具有优势的酒。国别呢绒(1单位)酒(1单位)葡萄牙90天80天英国100天120天5、应如何评价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从国际贸易的实践出发:1)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具有其内在的合理内核,分析了国际贸易具有的各个方面利益。2)该学说的假设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如市场要求是完全竞争的、要素在国际间完全不能流动等假设。3)按照该学说

12、,国际贸易应该在比较利益差距极大的国家间展开,而现实情况是,今天的贸易主要在比较利益差距较小的发达国家之间展开。4)按照该学说,自由贸易下,参加贸易的各方都可获利,各个国家应 该积极参加国际贸易,但是在现实中,各国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贸易保护主义。从劳动价值论出发:1)在该理论中,出现了同一商品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差异,交换比率的不同,而李嘉图坚持劳动价值论,这本身存在矛盾。2)该理论并没有从根本上揭示出国际贸易的原因,马克思经济理论认为,资本家首先追求收回成本,之后追求利润,最后追求超额利润,而他解释在国际贸易中只要有利益就参加贸易,并不获得超额利润, 存在矛盾。3)比较利益学说暗含一层意思,

13、即越落后的国家按照比较利益参加国家贸易则越会受益,这里没有看到国际贸易具有的不等价交换和价值转移的性质。在静态的基础上,相对落后的国家遵循已有的比较利益发展经济便可以获得利益,因此不必强调产业升级和转变。6、试用图形描述比较利益的分解过程。(1)得自交换贸易的利益无差异曲线b无差异曲线aB国不贸易前的价格曲线世界价格曲线B生产可能性曲线O在不进行贸易前,B国的福利水平为无差异曲线a,在进行贸易之后,福利水平变为无差异曲线b,福利水平提高。而这部分是交换贸易所得的利益。(2)得自分工的利益无差异曲线c无差异曲线aB国不贸易前的价格曲线世界价格曲线无差异曲线c由b的基础上再往上移, 的。从而获得更

14、多的福利。这部分福利是由国际分工产生B生产可能性曲线AfV* zzfe弟二早1、试述国际贸易价格是如何确定的。西方经济学的价格决定理论认为, 价格是由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 而在国际 贸易中,价格决定的基础还是供求关系, 但是有出口国和进口国的同时参与, 价格决定要复 杂的多。通过相互需求方程即可获得,如下图所示:B国国内交换比率则贸易价格在交换区域内产生形成,如上图中的贸易曲线所在的交换比率下产生,贸易曲线越接近某国的国内叫唤比率线,则贸易价格与国内的价格越相近。2、试用图形说明两国国际贸易价格的可能性及利益分配(在 2*2的模型条件下)。B国国内交换比率贸易曲线YA/ACS国内交换

15、比率o y/ X- X同样用上题中的图形,贸易价格在交易区域内产生, 即两国国内叫唤比率线之间的区域 内产生。现实的国际贸易条件是使得双方的总收入恰好应该能够支付双方的总进口时形成的 价格。如果对手国对于本国产品的需求强度大于本国对于对手国商品的需求度,则交换比率月接近于对手国国内的交换比率,反之则越接近本国国内的交换比率。交换比率越接近于哪个国家国内的交换比率,则该国获得贸易利益越少。3、试述相互需求方程式的基本内容并进行评论。相互需求方程式是说明国际贸易价格确定的一个基本学说,贸易条件线离哪个国家的国内价格比率线越近,则该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获得的利益便越小,离该国的国内价格线越远, 则该国加入国际贸易就越能够获得更多利益。在由比较利益决定的两国交换比率的上下限内,实际而且唯一的均衡贸易条件,是由两国对于交易对手的相对需求强度决定的,理论上这个价格应该处于双方正好能够吸收掉对方出口的那个比率上。 在时间中,如果对手国对于本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本国对于对手国商品 的需求强度,则交换比率越接近于对手国内的交换比率,反之则越接近本国国内的交换比率。4、试用图形描述国际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