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集团公司十一五规划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504322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某集团公司十一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某某集团公司十一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某某集团公司十一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某某集团公司十一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某某集团公司十一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某集团公司十一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集团公司十一五规划(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集团有限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建设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编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为确立集团公司“十一五”的工作思路、目标和任务,结合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实际,经研究论证,制订本规划。第一部分 导言 xxxx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隶属于总后勤部的第2672工厂,地处河北省邯郸武安市。1996年全国百户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时经原国家经贸委、总后勤部批准,改制为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97年其生产经营主体批准上市,独家发起设立xxxx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10月,经全国军队保障性企业交接部门联席会议报请党中央、国务院、

2、中央军委批准,总后勤部将所属的军需企事业单位并入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整体移交中央管理,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xxxx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公司本级由河北省迁址到北京市,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登记注册。截止到2003年12月底,集团公司所属二级企业55户。其中:上市公司1户,即xxxx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钢铁、球墨铸铁管等;机械企业8户、轻工企业31户,主要产品工程机械、特种和专用车辆改装、服装、针纺织、皮革皮鞋、胶布鞋、染整、装具等;制药、三产和原军需事业单位15户。这些企业原统称为军需企事业单位,为便于分类叙述,本规划中将xxxx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股份公司,机械、轻工和其他企

3、业统称为机械、轻工等企业。截止到2003年12月底,集团公司资产总额167亿元,净资产87亿元;在职职工7.2万人。 第二部分 企业基本情况 一、股份公司基本情况(一)截止2003年底,总资产68.7亿元,净资产28.22亿元,股本总数62148.775万股,职工人数11601人。(二)自“八五”以来,股份公司抓住了一次又一次发展机遇,成功实施了“依托钢铁、发展离心球墨铸铁管”的产品结构调整战略,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十五”期间紧紧围绕“钢铁走精品之路,稳定和提高钢铁效益;铸管扩大规模,充分发挥铸管效益;开发复合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和“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超过8亿元,人均收入

4、3万元”的总体目标,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生产经营实现了快速发展,“十五”目标已在2003年全面实现。(三)主要产品和生产能力:年产120万吨钢、100万吨球墨铸铁管、2万吨管件、2.5万吨钢格板及300万米钢塑复合管。(四)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1.2003年:生产铸管63.83万吨、管件1.48万吨、生铁206万吨(其中芜湖新兴40万吨)、钢116万吨、钢材110万吨、排水管1.3万吨、钢格板1.84万吨、钢塑复合管10万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96亿元、利税11.95亿元、利润总额8.43亿元、净利润5.58亿元,每股收益0.9元,净资产收益率19.79%,人均劳

5、效(现价产值)48.07万元/人年(不含芜湖新兴)。 2.1996年2003年:铸管由1996年的5.82万吨增长至2003年的63.83万吨,年均递增40.79%;生铁由1996年的43.83万吨增长至2003年的206.06万吨,年均递增24.75%;钢由1996年的38.14万吨增长至2003年的116万吨,年均递增17.22%;钢材由1996年的29.08万吨增长至2003年的110.35万吨,年均递增21%。公司的钢铁生产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和深挖内部潜力,不断提高产品产量和产品等级。 19962003年公司主要产品产量完成情况表(单位:万吨、%)年份生铁钢钢材铸管数量增长率数量增长率数

6、量增长率数量增长率199643.8338.1429.085.82199752.5919.9947.5124.5740.0637.769.0355.15199860.8915.7859.0324.2555.5838.7414.3558.91199990.8749.2472.5722.9470.6127.0418.2827.39200097.146.978.448.0974.305.2324.2432.602001110.1213.3685.879.4782.8911.5632.6534.692002151.8537.9103.0019.9598.5018.8352.4960.772003206.

7、0635.7116.0112.63110.3512.0363.8321.63.1996年2003年:销售收入由1996年的10.66亿元增长至2003年的53.7亿元,年均递增25.98%;利润由1996年的1.77亿元增长至2003年的8.43亿元,年均递增24.96%;利税由1996年的2.24亿元增长至2003年的11.95亿元,年均递增26.98%。 19962003年股份公司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完成情况表(单位:万元、%)年份销售收入利润利税资产总额金额增长率金额增长率金额增长率金额增长率1996106639177212244173701199713773229.162394535.12

8、2916229.95197981168.63199817970430.472734114.184064639.3824405423.27199920887516.233091213.06446489.8527349612.06200023579512.894164634.726170838.2130639912.03200131635134.165519032.527733925.3342888539.98200238793122.636325614.618882114.8552972223.51200353701338.438431133.2911946734.568698729.69(五)

9、在“九五”期间通过ISO9001、ISO14000验收。二、机械、轻工等企业基本情况(一)机械、轻工等企业54户,其中工业企业42户、原事业单位12户,分布在全国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主要产品有工程机械、特种和专用改装车辆、油料器材、服装、纺织品、针织品、印染、胶布鞋、皮革皮鞋、橡胶制品、装具、药品等。截至2003年底,总资产96.32亿元;在职职工7.1万人,其中,在岗职工6.25万人、离岗职工0.85万人;离退休职工3.8万人。(二)工业品生产企业的主要情况如下:(单位:个、人、亿元)主要行业企业个数职工人数资产总额年生产能力机 械862909.35产值约6亿元服装112590520.

10、444000万件针纺织41145010.32棉纱2万吨、棉布3600万米印染214232.5816000万米胶布鞋61179513.5213000万双皮革皮鞋574748.18820万双装具331146.22产值约1.5亿元 其 他317026.00(四)在军队领导管理的几十年中,这些原军需企业按照军队划区保障需要建设,形成了地域分布广、三线企业多、企业办社会包袱十分沉重的格局与现状。1985年军队百万大裁军和后续几次调整精简,计划性军品任务大幅度减少,生产能力出现严重过剩,加之民品开发滞后,从1997年至2002年连续6年亏损。经过几年的痛苦适应和顽强拼搏,2003年终于实现了整体扭亏为盈。

11、2004年,机械、轻工等企业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111月实现销售收入68.4亿元,同比增长16.2;实现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93.94,实现了稳定增长。(五)1996年2003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单位:万元)内容年份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税总额利润总额金额增长率金额增长率金额增长率金额增长率199661391677953329897197551997583021-5.00726257-7.0024623-18.0012757-35.001998483529-17.00693141-5.008397-66.00-3570转亏1999420467-13.04684942-1.184708-4

12、3.93-6199增亏200053403727.0184048622.712986-36.58-10121增亏2001520247-2.588897755.86536879.77-18710增亏20025373793.299411355.775239-2.40-9386减亏200360577412.739631192.3415292191.891542扭亏 (六)2003年,机械、轻工等企业共生产各种服装3032万件,针织产品3340吨,纺纱1.66万吨,织布3733万米,皮鞋309万双,胶布鞋8844万双;生产改装各种车辆2861台、铸锻件产品7683吨;抗菌类、生化类、心血管类药物842万

13、盒(瓶);其它产品价值8549万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58亿元,同比增长12.73。(七)从2003、2004两年的生产经营、发展态势和业务构成分析,机械、轻工等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类是生产经营正常,能够持续发展的企业,目前有23户,2003年共实现销售收入44.24亿元,占机械、轻工等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的78.42,实现利润11282万元,占机械、轻工等企业利润总额的732.12%。今年111月份,实现销售收入46.89亿元,占机械、轻工等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的71.26;实现利润1.25亿元,占机械、轻工等企业利润总额的122.58。第二类是地处大中城市,拥有土地资源,能够实施

14、“退二进三”的企业,有7户,2003年有5户亏损,亏损额7149万元,是机械、轻工等企业亏损的主要源头。但由于这些企业地处大中城市,拥有可开发或可变现土地54.2万平方米,计813亩。据初步测算,通过土地开发可获得收益10.3亿元,分得物业面积26.1万平方米,将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第三类是生产经营困难,亟需扭亏脱困的企业,目前有11户,2003年实际亏损3522万元,占机械、轻工等企业亏损总额的36.15;2004年111月亏损2582万元,占亏损总额的52.74。第四类是宾馆、仓库、研究所、学校等单位,共有13户,规模较小、经营状况和效益水平参差不齐。第三部分 企业主要优劣势分析一、股份公司竞争优势明显(一)股份公司虽属中型钢铁企业,但已经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十一五”影响发展的客观因素增多: 1.通过十多年的结构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