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的药理作用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750085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蜂蜜的药理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蜂蜜的药理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蜂蜜的药理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蜂蜜的药理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蜂蜜的药理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蜂蜜的药理作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蜂蜜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1) 抗菌作用 据记载,古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山大 大帝(公元356-公元前323年)在出征中死去,他的尸 体就是浸在蜂蜜中运回马其顿埋葬的。近百年来,各国学者 对于蜂蜜的抗菌作用进行了广泛研究,证明蜂蜜对产碱杆菌 属、杆菌属、克雷白杆菌属、细球菌属、萘瑟氏菌属、变形 杆菌属、假单胞菌属、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葡萄球菌 属、链球菌属中的60多种细菌以及7种真菌有抑菌性;蜂 蜜对其中的炭疽杆菌、短小芽孢杆菌、白喉棒状杆菌、大肠 杆菌、肺炎杆菌、结核分支杆菌、普通变形杆菌、肠炎沙门 氏菌、伤寒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酿 脓链球菌、白色念珠球菌等有杀菌活性。王

2、尔义、王华杰等 1995年实验证明,未经加热的生蜂蜜对化脓性金黄色葡萄球 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部分大肠杆菌均有明显 杀菌作用。蜂蜜的抗菌机制有如几个方面:蜂蜜的渗透性:蜂蜜是糖的过饱和溶液,水分含量通 常占蜂蜜重量的17%-22%。糖分子和水分子的相互作用。 而且蜂蜜的高渗透性可使微生物脱水。因此大部分种类的细 菌在蜂蜜里会受到完全的抑制。蜂蜜的酸度:蜂蜜是酸性的,PH3.24.5。在这样的酸度下,可以抑制各种病原菌的的生长繁殖,因为一般病 原菌生长繁殖的PH值多在7.2-7.4之间。过氧化氢:蜂蜜中含有葡萄糖氧化酶,它与葡萄糖作用产生 有抗菌作用的过氧化氢。这种物质一直被认为是蜂

3、蜜中主要 的抗菌成分。蜂蜜中的溶菌酶:默林和梅斯纳(1986年)指出溶菌 酶也是蜂蜜中的抗菌物质,通常蜂蜜中溶菌酶的水平为5- 10毫克/庆毫升,偶尔可达到35-100毫克/毫升(以等值的 蛋白质溶菌酶表示的浓度)。蜂蜜的粘稠性:蜂蜜的粘稠性使空气里的氧不能进入,而很 多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氧,例如需氧细菌。蜂蜜中的类黄酮:有些蜂蜜可能含有来源于植物的杀 菌剂,如来自树脂(蜂胶)的类黄酮。费勒斯等(1994年) 分析了 27个蜂蜜样品,得出不同样品的总黄酮含量为5-20% 微克/克。蜂蜜中的挥发性成分:莫尔斯(1986年)用气相色谱 仪测出了蜂蜜中41种挥发性成分,并指出这些挥发性成分 对革兰氏阴

4、性菌如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 用。他推测这些芳香性组分对治疗某些呼吸道疾病有一定关 系。(2)蜂蜜的抗溃疡作用 坎迪尔等(1987年)实验 证明,蜂蜜对乙酸杨酸所致大实验性胃溃疡有治疗效果。坎 尔等(1989年)进行的实验证明,蜂蜜对阿斯匹林大鼠溃疡 的治愈率为80%。阿里等(1990年)进行了蜂蜜对大鼠实验 性胃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结果证明大剂量的蜂蜜对吲哚美 辛引起的大鼠胃损伤有100%的保作用。提示蜂蜜具有潜致溃 疡药科技物对胃损伤。阿声称,印度次大陆多年来一直在利 用蜂蜜治疗胃溃疡。(3)蜂蜜的保肝作用 蜂蜜对肚脐的保护作用主要现 在两个方面:一是蜂蜜中的葡萄糖转变成肝糖原

5、物质贮存待 用,为肚脐代谢活动积蓄和供应能量,从而保证了功能的正 常发挥;二是蜂蜜能刺激肝组织生,起到修复损伤的作用。 甘肃省医药研究张培珍等(1985年)用生蜂蜜封存液在小白 鼠上做实验,表明这种以蜂蜜为主要原料的试剂对肝脏有修 复作用。(4)蜂蜜的解毒作用 蜂蜜对因四氯化碳中毒的大的 肝脏有保护作用,使动物的血和氨基已糖升高,肝糖元增加, 胆固醇含量恢复正常。进行组织学检查时,亦发现服蜂蜜的 大鼠组织结构近于正常肝脏。可见,吃蜂蜜可以治疗肝炎是 有根据的。(5)蜂蜜的促组织生作用 蜂蜜对各种延迟愈合的溃 疡都有加速芽组织生长的作用,许多临床资料证实,蜂蜜对 病人的下肢长期不愈的营养不良性溃

6、疡,以及烧伤均有加速 愈合的作用蜂蜜能促进组织的再生,其原理可能是蜂蜜使创 伤处的分泌物里所的谷甘败大量增加,对机体氧化还原过程 起着重大的作用,它刺激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并促进创伤愈合。(6) 蜂蜜对心血管系统的平衡调节作用研究证明,当血压升高时有降压的作用,相反血压下降时有升压作 用。蜂蜜还有强心作用,它能使冠状血管扩张,消除心绞痛。 蜂蜜对婴幼儿血红蛋白有提高作用。(7) 蜂蜜对血糖有双重影响作用用家兔静脉点 滴试验,结果发现低浓度的蜂蜜引起血糖水平下降,相反用 高浓度的蜂蜜血糖水平则上升。这是因为蜂蜜中同时含有乙 醇胆碱和葡萄糖的缘故,当蜂蜜浓度低时,乙酰胆碱的降低 血糖的作用超过蜂蜜中所含葡萄糖的升高血糖的作用。相 反,当滴入蜂蜜剂量增加时,大量的葡萄糖会引起食饵性高 血糖的作用,而乙醇胆碱的作用就显示不出来。(8 )蜂蜜的通便作用 我国古代已采用蜂蜜作用通 便的缓泻剂。汉朝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论中 指出:“蜂蜜治阳明结燥便,大便不通,蜜煎导法,诚千古 奇方也。”蜜煎导法就是将蜂蜜加热炼成半凝固状态,制成 坐药。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焦捷军等(1992年)动物实验表明, 100%及50%蜂蜜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 显著缩短通便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