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日记三则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7495710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日记三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学日记三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日记三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日记三则(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日记三则周登良2014年9月25日今天是星期四,下午,我们只上了一节课,学校就组织全校老师体验组建小组的活动。要求每个年级组给本组取一个组名,制定组号组训,设计组徽,编写组歌。然后分组上台展示,整个过程热热闹闹的,像过元旦似的。但热闹完后,并没有感觉到此举想达到什么目的,难道是让我们用这种方式去组建班内的小组?如此兴师动众地在班内组建小组,是不是过于形式化?至少目前时机还尚未成熟。更何况,开学之初,我已经根据家庭居住情况,将全班同学分了组,再折腾一次,是不是就有些多余了?冷静点,这项工作还是先等一等吧!2014年10月27日今天下午,我们又开了一个下午的会,杨老师给我们做了外出学习报告。听

2、完之后,感觉云里雾里的。开会前还给我开了小灶,说了他在外出培训的所见所闻,现在我还处于这种状态,也不知别的老师是什么样子了。“双向五环”是听明白了,但如何将这五环连接起来呢?导学案真的就有那么好?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同时也让我烦躁不安。我的数学教学之路到底应该怎么往下走?又一次将我陷入不会教数学的境地,怎么办?原来的忘记了,刚学会的没掌握牢,新带回来的还没学会,怎么办?有一种被人忽悠了的感觉。我不停地向杨老师提出疑问,这不就是目标教学嘛?它会不会像目标教学一样,轰轰烈烈的一场改革,说否定就否定了?这种教学模式是不是过于形式化?它是不是把我们的阅读之本抛弃了?学生真的就受益了?老师在课堂的话少了,

3、就是生本?导学案是不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他总是耐心地向我解释,偶尔也表现出与我同样的疑惑,毕竟我们学校还没有从实践中得出真理。但我最终还是不得不选择了这种教学模式,因为就我目前的状况来看,这无疑是给我提供了一种选择,在这种大气候下,这也是唯一的选择。唉,总比不会教好,先用它试一试吧。但我并不想盲目地重新去组建班内的小组,制定组号之类的,而是想先从训练学生开始,重点训练组长的组织能力,把每个环节连接起来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组内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试试看吧!2014年10月11日琢磨了许久,正当我有点感悟的时候,今天第一节课,杨领着一位到我校学习的老师来听我的课。我准备上“四边形”的第一课时,我就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地展示了一番。课后,他对我的课比较肯定,又从细节上加以指点,我好像有点感觉了,对于第一课时的上法有点明白了,这也给我增加了点信心。可是,我对这个导学案还是有点反感,我不想盲目地追随,还是要想办法把我的教法揉进去,把主体体现进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生本课堂之路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