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485536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内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眼内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眼内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眼内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眼内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眼内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内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眼内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眼科学大查房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继续教育”专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常青教授介绍了“感染性眼内炎症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包括获得性眼部梅毒、眼部结核、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急性视网膜坏死、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眼弓蛔虫病的简要介绍、诊断和治疗。眼内炎症性疾病,广义地讲可以是由特定病原体引起的眼内感染,也可以是免疫反应介导的眼内炎症。临床上包括感染性眼内炎、非感染性眼内炎和伪装综合征。根据感染途径不同感染性眼内炎又分为外源性眼内炎(如眼外伤和眼内手术后)和内源性眼内炎(病原体随血液循环至眼内)。常青教授主要介绍了感染性眼内炎的鉴别诊断,感染性眼内炎一般由细菌

2、、真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病因学诊断病因学诊断包括以下方面: 详细的病史和系统回顾,包括评估有无糖尿病、器官移植、肝硬化、低蛋白血症;菌血症、败血症或发热史(如有创手术史,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其他部位感染灶);性传播疾病如伪装大师(The Great Masqueraders);细致的眼部检查;有针对性的眼部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证实推测或为诊断提供线索;及时的诊断性治疗或手术;采集眼内液或眼内组织进行病原体鉴定。获得性梅毒疾病介绍获得性眼部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感染所致的性传播疾病,也可通过输血或者直接接触感染部位感染,可累及包括眼在内的全身任何重要脏器。分期获得性梅毒分为1期

3、、2期、隐性期和3期。1期梅毒的主要症状为硬下疳,通常在螺旋体侵入26周后出现,未经治疗,46周可自行痊愈。2期梅毒系1期梅毒未治疗或治疗不规范,螺旋体进入血液循环大量繁殖播散而出现症状,通常在初始感染后68周发生2期梅毒,最常见的症状为弥漫性斑丘疹和全身症状,最常见的眼部症状为葡萄膜炎。隐性期梅毒指血清学反应阳性,无症状和体征。3期梅毒系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引起,约1/3的患者经110年后发生3期梅毒,可累及心血管及中枢系统等重要器官,眼部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结膜炎、巩膜炎和浅层巩膜炎、间质性角膜炎、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瞳孔异常(阿罗瞳孔)等眼前节改变;眼后段表现可见玻璃体炎、脉络膜视

4、网膜炎、视神经炎、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坏死、葡萄膜渗漏、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黄斑水肿、假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等。诊断获得性眼部梅毒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实验室检查和典型眼部表现。对于不能解释的视网膜血管炎、视神经视网膜炎、视盘炎、常规治疗无效或复发葡萄膜炎,均应进行血清学试验,包括非螺旋体筛选试验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螺旋体确诊试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获得性眼部梅毒多无特异性症状,其特异性眼底病变为,急性后极部鳞状脉络膜视网膜炎(ASPPC),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深层出现单个或多个黄灰

5、色大的扁平鳞形病灶,可有玻璃体炎、血管炎、视神经视网膜炎表现,50双眼发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早期可见低荧光,晚期可见高荧光,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处可见特征性的小豹纹样斑点,晚期可有渗漏。治疗按照神经性梅毒进行治疗,如给予抗生素驱梅,控制感染。眼部结核结核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肉芽肿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结核列为全球急症(global emergency),结核是单一病因引起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每年有300万人死于结核,全球有1/3人群感染结核,其中10%的人群会在一生中发病。中国结核发病率位居全球第2位,每年有130万新发病例。眼部结核眼部结核属于肺外结核,其发病率

6、逐年上升,诊断充满挑战,如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多样,缺乏微生物学和病理学证据,大多数不同时伴有系统性疾病。眼部结核可发生于眼部任何组织,可以是感染表现,也可以是超敏反应。眼部结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眼部结核指结核杆菌直接种植在眼球表面,继发性眼部结核指全身感染结核后,结核菌由血液进入眼内,最常见的表现为脉络膜炎、脉络膜结节、脉络膜结核瘤。结核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但有些眼部表现可提示结核,如广泛的虹膜后粘连、视网膜血管炎合并或不合并脉络膜炎、匐行性脉络膜炎。推荐的诊断标准确诊眼部结核依赖于以下方面: 临床表现; 眼部检查:a. 眼内样本抗酸染色阳性或培养出结核杆菌;b. 结核菌聚合

7、酶链反应(PCR)阳性;全身检查:a.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PD)阳性;b. 胸部放射学检查可见愈合的或活动性结核病灶;c. 确诊活动性肺外结核;排除其他可能的诊断(梅毒、弓形体等);诊断性治疗:4药应用46周判断是否有效。若满足上述标准+,则可确诊眼部结核;若满足上述标准+或+,即可拟诊眼部结核。PPD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是至今仍被广泛采用的古老的诊断结核的方法,但若患者接种卡介苗或发生非结核杆菌感染,可出现假阳性结果;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也可出现假阴性结果。在国外,多采用-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诊断结核,IGRA通过检测血液中被结核杆菌致敏的淋巴细胞所释放-干扰素的量诊断

8、结核杆菌感染。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IGRA 包括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QFT-GIT)和-干扰素释放的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前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经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早期分泌靶抗原-6(early secreting antigen target-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culturefiltrate protein-10,CFP-10)刺激后分泌- 干扰素的浓度;后者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

9、ay,ELISPOTassay)检测经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ESAT-6和CFP-10刺激后释放-干扰素的斑点形成细胞数(spot forming cell,SFC)。采用该试验诊断结核,可以消除TST引起的假阳性结果,但不能区分活动性和潜伏性结核。治疗治疗主要包括: 全身抗结核治疗,一线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链霉素,一般而言,前2个月使用4药,以后使用2药治疗;同时全身应用激素治疗。小结眼部结核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20%的活动性结核患者表现为肺外结核,这些患者中60%无肺部体征。眼部结核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应注意鉴别诊断,诊断基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

10、、辅助检查(TST/CT等)、诊断性治疗。治疗方案尚未统一,建议采取标准抗结核方案,时间不少于9个月。抗结核治疗大于9个月复发率低。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疾病介绍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指真菌随血液播散至眼内(真菌血症),该疾病一般先表现为真菌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如突破内界膜,则发生真菌性眼内炎。真菌性眼内炎有很多,如念珠菌病、曲霉菌病、隐球菌病,眼科以念珠菌病最常见。念珠菌属可分布于正常人的咽喉、呼吸道、消化道、女性生殖道等,念珠菌只有在宿主抵抗力下降(如长期静脉抗生素治疗、近来手术和外伤等)时才会进入血液并全身播散,导致严重感染。一般而言,真菌性眼内炎患者会有一些高危因素。这些高危因素包括免疫力下降、

11、消化道或生殖道手术等。2/3的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通常双眼发病。临床表现包括视力下降、飞蚊症、视物变形、睫状刺激(较轻)。临床表现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非特征表现为轻度前节反应或玻璃体渗出,典型表现包括:单个或多个后极部白色边界清楚圆形视网膜下或视网膜表面病灶,卫星灶;病灶前玻璃体明显混浊;病灶内可有新生血管或出血;玻璃体混浊可呈串珠状,团块状;FFA示早期脉络膜或深部视网膜病灶早期低荧光,晚期高荧光着染。诊断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诊断依赖于典型体征、高危因素和玻璃体活检结果。治疗治疗主要是玻璃体腔注射两性霉素B;若出现玻璃体明显混浊(灶性致密)或脓肿形成、药物治疗无效,可进行玻璃体手术;也可采用全

12、身抗霉菌治疗。一般而言,早期治疗预后好;念珠菌引起的眼内炎预后较其他真菌好。急性视网膜坏死疾病介绍急性视网膜坏死主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型和型引起的眼部疾病。好发于健康成年人,以虹睫炎起病,玻璃体炎明显,可合并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病变、边界清晰环状融合的视网膜白色坏死灶和视神经病变。诊断急性视网膜坏死的诊断主要依据三联征:视网膜坏死灶、闭塞性血管炎、玻璃体炎。可进行PCR检测确定病毒类型。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的治疗包括全身抗病毒治疗,以降低双眼发病率,疗程为23个月,也可给予眼内抗病毒治疗;若药物治疗无效,可进行玻璃体手术。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疾病介绍CMVR常发生于患获得性免疫缺陷

13、综合征(AIDS)或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尤其是T淋巴细胞(CD4)50/mm3的患者,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前漂浮物;一般眼前节和玻璃体反应轻;视网膜血管炎、坏死、出血;黄白色坏死与出血相间;视网膜坏死样裂孔,脱离。诊断CMVR的诊断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血清抗体的诊断价值不大,因为大多数人群的血清抗体可表现为阳性。PCR可直接检测病毒性DNA,敏感度为80.9%,特异度为97.4%,但不能区分活动性或非活动性CMVR,因为CMV也可分布于正常人。治疗CMVR的治疗包括: 对因治疗:治疗引起患者免疫力下降的疾病; 诱导治疗:减慢疾病进展,常用药物包括盐酸缬更昔洛韦、更昔洛韦和膦甲酸;维持治疗:预防

14、病毒再活动,常用药物包括盐酸缬更昔洛韦、更昔洛韦和膦甲酸;也可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或植入缓释剂;观察。所有抗病毒治疗都不是杀死病毒,只是抑制病毒,一旦停止抗病毒治疗,若患者免疫力仍未恢复,则病毒感染还是会复发。眼弓蛔虫病疾病介绍眼弓蛔虫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和年轻人,主要为单眼发病,一般会有小狗接触史。典型表现为慢性眼内炎、后极部肉芽肿、周边视网膜肉芽肿。诊断眼弓蛔虫病的诊断主要基于小狗接触史和眼部表现,以及房水和玻璃体中发现嗜酸性粒细胞。ELISA弓蛔虫抗体检测诊断眼部弓蛔虫病的特异度高。治疗对于眼弓蛔虫病,一般不需要应用抗蠕虫药物,主要是应用激素和手术治疗并发症。总结全身疾病多为感染性视网膜疾病的基础, 如巨细胞病毒感染是AIDS患者的常见机会感染之一;细菌或霉菌导致菌血症,可能经血液播散至眼内,引发感染。对于感染性视网膜疾病,应认识其典型表现,警惕非典型表现,重视病史的采集和眼部检查,有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查及局部活组织检查可帮助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