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颐和园》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48213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颐和园》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颐和园》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颐和园》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颐和园》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颐和园》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颐和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颐和园》(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颐和园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第4mdash;mdash;6自然段,能回答课后1(2)(3)两个问题,能给课文分段。2、能用隐隐约约造句。3、掌握背诵的方法。4、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焕发民族自豪感。学习重点:目标1学习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一、师生共同制定目标。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3自然段,掌握了课文的生字词的读音,理解了课后的第个问题,用耸立造了句,练习背诵了第二自然段。这一节我们继续把剩下的4mdash;mdash;6自然段学完,请同学们看看课后要求,想想还有哪些任务需要完成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2出示目标树,并板贴。能回答问题,能给课文分段。能用

2、隐隐约约造句。掌握背诵的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前提测评哪位同学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二、三自然段。板贴在目标树的树根部:学习方法:明地点。看景色。理解欣赏。三、导学达标(一)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1听课文录音。练习:用mdash;mdash;画出地点变换的句子。用画出登上石寿山,眼前呈现怎样的景色的句子。2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订正,并板书: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3出示句子,并理解欣赏。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指名读。出示从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的视频、图片。体会颜色美:A、葱郁的树丛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B、一片绿色中出现了什么颜色

3、?(黄色、绿色、朱红色)体会形态美:A、掩映是什么意思?B、掩映一互相遮掩、互相衬托。C、指导看图:什么和什么相互掩映?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4、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指点名读。出示昆明湖的视频、图片。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滑是什么意思?(mdash;mdash;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

4、而不用划?滑mdash;mdash;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mdash;mdash;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出示: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远眺是什么意思?(远眺mdash;mdash;往远处看的意思。)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mdash;mdash;看得不太清楚。)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是多么准确啊!齐读句子。(二)学习第五自然段导入: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到了什

5、么地方?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自然段。出示练习:用画出作者游览地点变换的句子。昆明湖上主要有、等景物。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请用画出有关句子。自由朗读,同位讨论共同完成练习。提问检查: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板书: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出示句子: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齐读出示投影十七孔桥的视频、图片。这个句子介绍了十七孔桥的什么特点?(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思想教育: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指导朗读:读出民族自豪感。板贴:民族自豪感。(三)学习第五自然段齐读

6、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充分利用板书,总结全文,给全文分段。全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什么?作者主要游览了几处地方,哪些自然段是介绍同一地方的景物?课文应分几自然段,怎样分段?请同学们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用给课文分段。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四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板书订正:1mdash;mdash;mdash;mdash;一段2mdash;mdash;mdash;mdash;二段3mdash;mdash;mdash;mdash;三段4、5mdash;mdash;mdash;四段6mdash;mdash;mdash;mdash;五段四、达标测评(一)用隐隐约约造句。1理解词语

7、:隐隐约约mdash;mdash;看得不太清楚。2齐读课文例句。3补充句子完整。我站在白云山向西远眺,隐隐约约可以看。初冬的早晨,晨雾迷漫,我走在上学的路上,隐隐约约。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我站在阳台上,隐隐约约看见。清晨,我走在林间的小路上,隐隐约约听到树丛中。4、小结哪几种情况下用隐隐约约一词。看远处的景物。烟雾影响视线。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从远处传来的声音或传来的声音很微弱。5、口头造句。(二)指导背诵方法。我们用什么方法背诵第二自然段?板贴在目标树根部分:理清顺序,分层记忆。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可分层进行记忆。根据回答归纳,第四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四层记忆:第1句:交待地点,总概括。第2句:向下望。第3、4句:向前望。第5句:向东远眺。自由分层练习背诵。五、小结学习情况,布置作业。在造句本上,用隐隐约约造句。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