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合并政策分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747936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合并政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校合并政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校合并政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校合并政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校合并政策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合并政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合并政策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资源整合政策探究以农村中小学合并为例摘要 :近年来,由于生源减少导致部分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浪费,国家先后 出台政策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这些政策为整合教学资源作出了巨大 贡献, 但是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负面效应, 本文重在探究农村中小学合并政 策在实施过程凸显出来的问题, 如部分地区交通以及经济导致学生入学难的问题, 并针对 其中部分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关键字 :学校合并,农村教育,经济条件,交通安全正文: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合并在会集资源共享,优化办学条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但同 时在部分地区也存着许多负面效应,使得政策不能顺利实施,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

2、须从 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政府与当地学生及学生家长相互沟通,加强学校管理及 家长协助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有益于学生成长发展的环境。一、 学校合并后部分地区出现的负面效应1、部分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导致学生在学校合并后就近入学难。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布局调整在地域上以乡镇现有行政区划为单位,学校合并后,虽然 教育条件得到改善,但在某些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关系,凸现了交通安全隐患,给部分农村 地区的学生就近上学带来麻烦,尤其是离合并后的学校较远的低年级小学生上学放学的安 全问题。调查中我发现在许多农村地区乡镇小学还没能配置校车,公交车也不能将学生送到家 门口,而低年级的学生年级尚小,自己骑车或步行上学

3、放学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 也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即便是有家长接送,这也给家长带来负担。雇车回家也许是个 办法,但这也给本就不富裕的农村家庭增加了成本。且安全仍然得不到保障。当然,针对这个问题, 2004 年教育部 2003-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已经提出 “以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为突破口,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步扩大免费发放教 科书的范围,逐步免除杂费,为寄宿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因此许多学校兴建宿舍 楼,供远地区及无家长接送的学生借宿,但是这又给学校寄宿管理带来新的问题。特别是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身体抵抗力弱,加之生活自理能力差,父母独自生活非常困难,而且 小学生是心

4、智教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时候没有家长及老师的正确指导很可能引起一 些心理与情感上的问题,这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有诸多不利。2、部分学生因经济问题无法在合并后的学校就读。合并前各个学校的收费标准不统一,且多数是乡镇学校的收费高于一般村小的收费, 这可能导致部分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在费用问题上出现困难。虽然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在我国已基本实施,不再收取学费,而且国家也出台政策提出 “逐步免除杂费,为寄宿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但是在农村大部分地区对学生的生 活补助微乎其微。对于在学校借宿的学生,借宿费、生活费以及周末回家的车费骤增。如 果学生能在家附近上学,吃住自家,费用不大。但是在学校吃住一个月最少

5、也要二百元左 右(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差别),一年就是二、三千元。对于没有其他收入的农民来说,也 是笔不小的开支。因为正常情况下一位农民一年的纯收入也就是五、六千元,一个学生一 年的费用就用去了一半,要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在校上学那困难就可想而知了,如 果有个病灾的, 更是雪上加霜。 有不少学生就是因为在乡镇学校费用太高承受不起而辍学, 要知道,在靠农田为生的农村家庭,有个上学的孩子和有个打工的孩子,短期内往往有打 工的孩子的家庭生活更轻松一些。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难以完全落实。二、 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1、并校条件要充分。并不是生源减少,教学条件差的学校就要合并,合并应该是在各个

6、地方的学生上学问 题解决的基础上进行的,生源没有减少到一定程度或是某些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须保留必要 的小学和中学教学点, 即使该校设备条件再简陋, 师资力量再薄弱, 也不能被撤除或停办。 因为孩提时代因奔赴其他地区入学所带来的环境不适,可能会导致学生之间的人际摩擦, 继而可能导致学业不良或心理问题。所以有关部门制定合并政策时一定要从多方位出发, 以不影响学生成长为前提,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另外,小班化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在许多私立学校取得重大成果,对于合并学校较难的 地区,政府可以制定一些小班化教学政策以应对生源减少问题,要知道新建一所学校所需 的教育投资远比维持现有学校的

7、投资大得多。2、加大补助力度。学校合并后,学生寄宿学校,可以方便学校管理,同时距离学校较远的学生也不用每 天往返家庭学校,花费时间精力的同时,安全也是个问题!但是部分学生尤其是边远、贫 困地区的学生,不能借宿学校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经济条件不允许!如果家庭确实困难, 政府应该根据当地消费水平予以贫困生适当补助,维持他们在学校的基本生活。我们都知 道,在大学里贫困生每个月都有补助,而没有赚钱能力的中小学生心理和生理都更脆弱, 更应该受到补助了!这部分补助由县政府来出最合适,因为乡镇的财政收入有限,有可能 支付,而大多数县政府是有这个能力的。如果县政府也没有这个能力,那么更一级的政府 应该拿出财政资

8、金来补助贫困生的学习费用。3、完善交通体系。 农村学校的合并,意味着部分学生要行走更远距离去学校读书。合并学校应该建立一 个安全、高效、低费的交通服务体系。这一点美国是个典范, 20 世 20 年代,美国多数州 陆续制订有关农村儿童上学交通法令,使农村学生能够通过公共交通服务每天往返于学校 和家庭之间。在交通班车的配备方面,许多州采取因地制宜、灵活有效的措施。从交通车 的所有权来看,第一类是学区所有和管理;第二类是私人所有,与学区签定使用合同;第 三类是由学区与合作伙伴共同购买; 第四类是在人口稀少地区, 为儿童上学提供交通补助, 交通工具由家长自己安排。 在社会各方面的参与下, 各种交通工具

9、都被用于接送学生上学。我国农村的经济条件还不足以使全部学校购置校车,但是我们可以仿效美国,从多方 面来为学生提供上学交通工具。对于没有能力购置校车的学校,政府应该在考虑各种因素 的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资助学校。或者实行集资购车,就是学校出一部分资金,政府补助 一部分,使用车的学生家长资助一小部分,当然,学生家长资助的这部分在学生毕业以后 可以将部分钱拿回,同时学校可以再向升上来的新一届学生继续借。这样资金就形成了流 动,当然遇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家长可能也没有这部分钱来资助, 如果是这样的情况, 那么可以考虑免去他们的资助费用,不然就会成为他们新的负担。4、动员家长弥补政策的不足。在调查中我也

10、发现有许多离家较远不能借宿而又没校车接送的小学生是由家长接送上 学放学的。与一般接送不同的是,他们不一定要自己的家长接送。可以是同村的几个学生 由其中一位学生的家长接送,或者每个家长一星期接送一天。这种让学生家长自己想办法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但是在政府暂时没有时间和精力解决 问题而家长可以解决的情况下,为了不耽误学生学习,政府可以考虑与家长协商,学生由 家长接送,但是政府对于这些学生予以一定的补偿。5、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对于有必要并且有可能进行合并的地区, 首先应该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 对他们进行 政策宣传, 让他们理解这种让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政策对于学生的好处。 通过家长去做学生 们的工作, 鼓

11、励学生克服困难、 勤奋学习。让学生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同时对合并 学校的老师也要提前告知,让他们在心理上有提前准备的时间。6、并校过程要合理。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些学校合并过于仓促, 九月初开学, 八月底才向家长发通知, 这给 学生家庭出了难题, 也缺乏民主作风。 并校初期成功的关键是主要领导的选择、 干部和教 师工作的恰当布置以及公平的政策。 在并校前应做到以下几个准备工作: ( 1)有关部门应 反复调研和对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进行比较。 ( 2)对教师和家长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 使 他们有较充分的心理预备。 ( 3)使有关学校的主要领导明确并校的政策和责任要求。并形成行动预案。 ( 4)分布

12、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在适当时间内向当地群众公布并校方案!7、建立奖励机制。政府和学校可以共同出资, 奖励那些吃得苦、 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 这种奖励机制可 以鼓励孩子们,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面临的困难,也可适当对勤奋好学的学生予以助。总之, 学校合并并不是简单的将教育资源合并到一起, 这之中还有许多复杂的问题需 要解决,面对这些问题,当地政府、师生以及家长都要端正自己的想法,认真思考,积极 探索, 寻求对策, 在保证群众利益的前提下优化教学资源, 使学生的教育往更理想的方向 发展!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何东昌 海南出版社 1998 年2】 20 世纪美国农村“学校合并”运动述评王强 2008 年4】中小学并校:政策与策略的再认识高洪源 2007 年3】研究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布局调整问题容中逵 2009 年4】中小学并校:政策与策略的再认识高洪源 2007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