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继发癫痫概述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7474919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继发癫痫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继发癫痫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继发癫痫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继发癫痫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继发癫痫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继发癫痫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继发癫痫概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继发癫痫概述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继发癫痫以单纯部分性发作为主,迟发性癫痫以老年人多见,脑梗塞 急性期至梗塞数年均可发生癫痫,常于梗塞6 个月后发生,与脑梗塞的部位、体积有关。多 发生于脑叶梗塞和较大体积的脑梗塞。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高,梗塞后很多病人 发生癫痫,甚至有些病人为脑梗塞的首发症状或唯一表现。癫痫可进一步加重脑梗塞,影响 其预后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其中继发癫痫约占7.3%。行头颅CT或MR检查、脑电图检查, 其中正常20.5%,异常79.5%,阵发性尖波,尖慢复合波、棘漫复合波,阵发性5波,阵发 性0波,局灶性异常,其

2、中左额叶尖慢波,右额叶棘慢波,左颞叶的有,右颞叶尖漫波,左 顶叶阵发性0波。病例中癫痫发生以老年为主,6069岁多见,占59.1%,其次为5059岁、7079岁 年龄组。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继发癫痫可以任何形式发作,也可多种形式并存,以部分性发作多见, 其次为复杂部分性发作,也可由单纯部分性发作转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有时无明显部分 性发作而直接呈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少数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和死亡病例。梗塞部位与癫痫的发生密切相关,以皮层梗塞多见,常见于额、颞、顶叶脑梗塞。梗塞大、小也与癫痫的发生有关,梗塞体积越大,癫痫发生的可能性也越大,发生多见 于梗塞体积 10ml 以上的患者。讨论动脉硬化性脑梗

3、塞继发癫痫是老年人癫痫最常见的原因,早发性癫痫多在发病12 周 内发生,部分病人以癫痫为首发症状。急性期发作,尤其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 较重的病人预后差,早发性癫痫机理可能为:梗塞早期由于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 水肿,后者并向周围扩散,而且梗死灶中心部由于血流完全停滞,神经细胞严重损伤、死亡 和消失,但其外周仍有血流,且神经细胞受损较轻。由于该区域神经细胞供血不足及代谢障 碍而产生过度兴奋成痫性放电的根源。另在局部缺血区域,神经细胞和周围的胶质细胞主要 是和星形细胞之间失去正常的联系,也可能成为致癫痫灶的原因。由于缺血、缺氧,Na+/K+ 离子失衡,细胞外K+增加,使轴突末梢发

4、生去极化。同时梗塞区兴奋性氨基酸增加,Ca2+ 内流增加使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从而轴突末梢发生过度去极化。迟发性癫痫是由于梗塞区 神经元变性、神经细胞减少,胶质细胞增生刺激使病灶区神经元兴奋性增加。脑梗塞的部位与癫痫的发生密切相关,以脑叶梗塞多见,本文脑叶梗塞(额叶、颞叶、 顶叶),占 78.3%,其它部位占21.7%。这可能与皮层以神经细胞和轴突为主,更容易放电, 而深部脑组织以白质纤维和树突为主神经元相对较少有关。总之,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继发癫痫多发生于老年人,以全身性发作为主,多在梗塞6 个月后发生,脑叶梗塞、大面积梗塞更易继发癫痫,因此,对老年人脑梗塞尤其脑叶梗塞、 大面积梗塞后应注意其

5、发生癫痫的可能。老年人脑梗死继发癫痫分析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并不少见。可发生于卒中时或卒中后几周到几年,可作为缺血性 脑血管首发或主要的临床表现。病例以单纯部分性发作为主。1 年内发生者最多,梗死部位 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多见,抗癫痫治疗有效,同时应处理好并发症。不同大小与严重程度的梗死灶所产生的全身性和局限性发作无明显差异,梗塞灶的大小不影 响发作的时间和频率,但不同血管供血的梗塞区与癫痫发作类型有关。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 死以单纯部分性运动发作为主,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梗塞灶的患者全部为强直性发作,加用抗 癫痫药物,经治疗癫痫发作均停止。讨论癫痫的发生率:不同类型脑血管病癫痫发生率是:脑出血为4.

6、5%17.6%,蛛网膜下脑 出血为6.2%19.2%,脑血栓为3.9%15.6%,脑栓塞为9.3%18.2%, TIA为45% 3。 如果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统计者,其发生率为18.1%,在卒中后6 个月5 年的时间统计者, 其发生率为 9.5%。一般癫痫的发生率男女无差别。癫痫的类型与梗塞的部位:文献报道4: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癫痫,以单纯部分运 动性发作最为常见,其次为复杂部分性发作,也可由单纯部分性发作转为全身强直性阵挛性 发作直性发作。据报道,全身性癫痫多见于双侧或多个双侧或多个动脉闭塞,梗塞灶位于大 脑各叶5。一般人认为皮层组织受累更易继发癫痫,虽从CT或MRI所见病灶是在皮层 下或基底节

7、区域,但SPECT检查可以发现皮层区域已经同时受累。已知脑部小梗塞灶可引 起脑部大的区域血块,使皮层同时发生血流障碍4。发生癫痫的机理:癫痫的发作机制可能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早期脑组织缺 血缺氧导致钠泵衰竭,钠离子大量内流而使细胞膜的稳定性发生改变,出现过度除极化而引 起6。关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继发性癫痫的发生机理涉及脑缺血和癫痫的双重发病机制, 且癫痫病灶的癫痫放电灶又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两者定位上可能并不一致,但又可相互 重叠。通常按早期癫痫和迟发性癫痫分别叙述。大多数作者认为3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 由于急性脑血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部脑水肿和脑代谢障碍,可能是癫痫发作的病理 生

8、理基础。因缺血灶外围神经细胞受损较轻,产生过度兴奋成为癫痫性放电根源。另在局部 缺血区域,神经细胞和周围的胶质细胞主要是星形细胞之间失去正常的功能联系,也可能成 为致癫痫灶的原因。迟发性癫痫则与缺血灶内胶质组织增生有关,局部缺血后,数日内软化 坏死的脑组织即由小胶质细胞转化而来的巨噬细胞所吞噬,形成格子细胞,并经由缺血灶周 边血运而清除,同时胶质组织逐渐增多,并长入缺血灶。一般历时23个月被胶质组织所 代替。推论这些增生的胶质组织,主要是星形细胞,其功能不同于正常的星形细胞而称为反 应性星形细胞,其不能发生对神经细胞活动的调节功能,反而容易导致神经细胞放电而形成 癫痫放电灶。一般病灶累及大脑皮

9、层或接近皮层者易发,既往有癫痫发作史者易发。卒中后早发性癫痫与继发性癫痫的发生机制不同,前者主要与脑卒中早期缺血、缺氧及 脑代谢紊乱、神经元细胞膜稳定性改变等因素有关;后者主要与脑卒中后逐渐发生的神经细 胞变性、病灶周围胶质细胞增生、病灶的机械刺激等因素有关。脑电图是反映全脑功能的一个较好指标,它对于预测癫痫发作是否发生和病情变化有着 重要的价值。癫痫组病例中脑电图异常率95.0%,与国内报道的 74.0%96.5%相符,脑电波的 慢化程度代表着脑组织损害程度,脑部病变越重,慢波周期越长,波幅越低,如果出现电静息 或电平坦则提示病变最严重。本组病例脑电图的a频率均减慢到(78)Hz,慢波(8、

10、6波) 数量明强增多,以短至长程及持续性出现为主,部分一侧或某区域局限性电活动减慢或消失。 脑组织损害程度与神经功能恢复直接相关。从两组病例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分析中可以 看出,癫痫组病例临床神经功能恢复较无癫痫发作的病人延迟(P0.01)。另外,癫痫组的总有 效率为65.0%,而无癫痫组总有效率为95.0%(P0.01)。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病人神经功能缺 损恢复慢, 究其原因与继发性癫痫发作后大脑发生严重的缺血缺氧、脑细胞加剧坏死有关。治疗: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明显加重脑组织损害,是影响脑神经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应 及时加以预防。一旦出现癫痫发作必须规范使用抗癫痫药,以利于脑神经功能的及早恢

11、复。 在控制早发性癫痫后,抗癫痫药物应当继续应用612个月,已避免脑梗死后迟发性癫痫发 生.对于已经形成大脑癫痫灶的脑梗死,则需要进行长期的抗癫痫药物治疗,配合脑梗死的神 经康复治疗, 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和治疗目的。癫痫相关知识 一、 定义 痫性发作:是脑神经元过度同步放电所致的短暂性脑功能失调,通常指一次发作过程,可 同时有几种痫性发作。(按照有关神经元的部位和放电扩散范围,可表现为运动、感觉、意 识、精神、行为和自主神经等功能异常)。癫痫的定义:是一组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短暂的中枢神经系功能失常为特征的 慢性疾病,具有突然发生,反复发作的特征。二、病理生理基础:脑神经元异常过度放

12、电三、病因:临床上分四大类。1、原发性癫痫:病因不清,可能与遗传有关(40%)。2、继发性癫痫:由脑部病损和代谢障碍引起。1)颅脑外伤:包括产钳损伤、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开放性脑穿通伤及颅脑手术,脑膜脑 疤痕形成致痫灶。2)颅内感染:各种病毒、细菌、霉菌及寄生虫等所致的脑膜脑感染。3)先天发育异常:颅脑畸形、脑积水。4)脑血管病:约 10%发生癫痫,多见于中老年。5)颅内肿瘤:中老年常见。6)变性疾病:老年性痴呆。3、隐源性癫痫:症状性癫痫,病因不明,比例大4、状态关联性癫痫发作:1)高热、内分泌改变、低血糖、电解质失调2)缺氧:窒息,心功能衰竭、严重贫血、肺性脑病。3)中毒:CO、酒精、异烟

13、肼、抗精神病药过量。4)睡眠剥夺、过度饮水四、发病机制 所有痫性发作均因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引起,其产生的机制主要是兴奋过程的过盛,抑制过程的衰减及神经膜本身的病理变化。正常神经元具有规律性和稳定的自发节律性放电,并有复杂的调节兴奋和抑制系统。正 常神经放电频率一般为110次/秒,病态神经元可高达2001000 次/秒以上。反复性异常 放电并以高度同步化迅速传播至局部周围及全脑,引起部分性发作和全身性发作。五、癫痫发作影响因素:1、年龄2、遗传因素3、睡眠4、内环境改变5、脑功能状态 环境因素对痫性发作的影响(1)年龄:有多种特发性癫痫的遗传因素,其外显率和年龄密切相关。(2)内分泌:在女性患者

14、中,少数患者仅在经期内有发作,称为经期性癫痫。更有少数 患者仅在妊娠早期有发作,称为妊娠性癫痫。(3)睡眠:特发性 GTCS 常在晨醒后发生,婴儿痉挛症也有类似现象。(4)缺睡、疲劳、饥饿、饮酒、等常会诱发发作。六、癫痫诊断方法:1、癫痫诊断步骤(1)癫痫发作诊断及分类(2)癫痫与癫痫综合征诊断(3)病因诊断原发性和继发性癫痫鉴别家族史病因发病年龄发作类型及表现原发性常有无青春期以前无先兆和定位体 征,全面性发作继发性少有有青春期以前30岁以后呈部分性发作,和全面性发 作,有定位体征(除良性中央 回癫痫)鉴别诊断1、癔病:有癔病性格,有精神刺激史,抽搐无规律性,呈四肢乱动,无意识丧失,瞳孔无

15、改变,无舌咬伤。2、晕厥:脑部一过性广泛缺血引起。表现为短暂性意识障碍,可伴抽搐,发作前有头昏、 心悸、面色苍白、EEG可资鉴别。2、癫痫临床诊断(1)主要根据患者发作史(2)EEG(3)神经影像学检查七、癫痫发作分类:据临床和脑电图分类1、部分性发作(局部起始的发作)。(1)单纯部分性发作:不伴意识障碍,常有一侧半球损害。(2)复杂部分性发作:伴有意识障碍,常有双侧半球损害。a 开始即有意识丧失b 先有单纯部分性发作,继有意识障碍。(3)部分发作发展到全身强直阵挛发作:a 单纯部分发作继发b 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2、全面性发作(均有意识障碍及双侧大脑半球同时受累,发作起始时无局部症状)。(1)失神发作:a 典型失神发作b 非典型失神发作(2)肌阵挛发作(3)阵挛性发作(4)强直性发作(5)全面性强直一阵挛发作(GTCS)( 6)失张力性发作3、不能分类的发作 包括因资料不全而不能分类的各种发作以及迄今所描写的类型不能包括者。八、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及每次发作形式相同是本病的特征(发作性、短暂性、刻板性、间歇期如常人)。 癫痫患者有多种发作类型,每个癫痫患者可以只有一种发作类型,也可以有一种以上发 作类型。痫性发作为临床表现,有一种或数种发作类型而且反复发作者即为癫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