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5篇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746950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5篇(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粤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5篇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11.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B.共价化合物不可能含离子键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D.共价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两个原子或多个原子之间的互相作用叫做共价键B.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而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C.只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D.大多数的盐、碱和低价金属氧化物中含有离子键3.在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有正负的主要原因是()A.电子有得失B.共用电子对有偏移C.电子既有得失又有电子对偏移D.有金属元素的存在4.以下电子式书写正确的选项是()5.以下物质中,只含有

2、一种类型化学键的是()练方法技巧 发散创新探究的方法6.A、B属于短周期元素,能以化学键结合成分子式为AB2型的化合物,那么B、A元素不可能分别属于周期表中的族数是()A.A和A族 B.A和A族C.A和A族 D.A和A族7.以下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构造的是()A.BF3 B.H2O C.SiCl4 D.PCl58.甲、乙两种化合物都只含有X、Y两种元素,甲、乙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4%和25.9%,假设甲的分子式是XY2,那么乙的分子式只可能是()A.XY B.X2Y C.X2Y3 D.X2Y59.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构造相似,又NH4H与水反响有氢气产生,以下表达

3、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NH4H的电子式为B.NH4H固体投入少量水中,有两种气体产生C.NH4H中的H-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D.NH4H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显酸性10.近年来用红外激光技术研究液氢,发现分子间作用力也可引起微粒间的反响,在液氢中有氢分子和质子形成的H+3,其构型是等边三角形,属于二电子三中心离子,同时,H+3可进一步形成H+n,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H+3的电子式是HHHB.H+3可在液氢中形成H+4、H+5、H+6C.H+3可在液氢中形成H+5、H+7、H+9D.H+3可广泛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氢中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练综合拓展11.以以

4、下出了四种物质的分子构造示意图。其中圆圈表示原子核(包含除价电子以外的电子)的示意图,黑点表示非共用电子对,直线表示共价键,且图中各分子仅是由第一、二周期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在括号内填写四种物质的分子式。12.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大小顺序为CABDE,A、C同周期,B、C同主族。A与B形成的离子化合物A2B中所有离子的电子数一样,其电子总数为30;D和E可形成4核10个电子的分子。试答复以下问题:(1)写出五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_、B:_、C:_、D:_、E:_。(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A2B的形成过程:_。(3)写出以下物质的电子式:D元素形成的单质:_。E与B形成的化合物:_。A、B、

5、E形成的化合物:_。D与E形成的化合物:_。C、D、E形成的离子化合物:_。参考答案2.D共价键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互相作用,A项不正确;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的,是吸引力和排斥力的平衡,B项错误;离子键的形成必须有阴、阳离子,但并不一定是含有金属阳离子,例如铵根阳离子同样可以形成铵盐。3.B共价键的形成不存在电子的得失,只有电子的共用,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使元素的化合价有正负之别。6.A短周期元素组成AB2型化合物,A、B元素可能有以下组合:A(Mg)、A(Cl),A(N)、A(O)和A(C)、A(O)等,对常见化合物化学式熟记很重要。8.D甲中X含量大于乙中X含量,而

6、甲中YX=21,那么乙中YX21只有D,YX=5221,所以选D。9.DNH4H中H-具有He的电子层构造,与水反响生成NH3和H2,反响后溶液呈碱性,所以D错误。11.(1)N2(2)HF(3)H2O2(4)HCN12.(1)NaOSNH(2)解析因为A、B离子的电子数一样,在电子总数为30的A2B离子化合物中,每个离子的电子数为10个,故可推知A是Na、B是O;因为4原子核、10个电子形成的分子中,每个原子平均不到3个电子,可知其中一定含有氢原子,分子中有4个原子核共10个电子,一定是NH3。因原子序数DE,故D为N、E为H;C与A(Na)同周期,与B(O)同主族,所以C为S。粤教版九年级

7、化学下册教案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构造 元素周期律, 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构造根底上进一步认识原子构造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本节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复习原子构造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根底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构造的关系。第二部分在复习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的根底上,进一步从原子半径、电离能以及电负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本节教学需要三个课时,本-是第一课时的内容。二、教学对象分析p 1、 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已学

8、习了原子构造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和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具备了学习本节教学内容的根本理论知识,有一定的知识根底。2、 学习方法方面: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构造 元素周期律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逻辑推理法、抽象思维法、总结归纳法,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根底。三、设计思想总的思路是通过复习原子构造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学习,然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原子构造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再结合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进展问题探究,最后在学生讨论交流的根底上,总结归纳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与元素周期表构造的关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9、,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探究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展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进步学生的逻辑推理才能以及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才能。四、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造;(3)理解元素周期表与原子构造的关系。2.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和讨论交流,进一步掌握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逻辑推理法、抽象思维法、总结归纳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同时把自己融入科学活动和科学思维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认知的规律性,在认识上和思想方法上都得到提升。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 教学的

10、重点:元素的原子构造与元素周期表构造的关系。2. 教学的难点:元素周期表的分区。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3一、学习目的1、掌握原电池本质,原电池装置的特点,形成条件,工作原理2、理解干电池、铅蓄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3、理解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二、知识重点、难点原电池原理、装置特点、形成条件、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三、教学过程引入:你知道哪些可利用的能?电池做为能的一种,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它利用了哪些原理?你知道金属是如何生锈的吗?新授: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实验:4-15: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报告实验现象。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报告实验现象。将与铁锌铜片互相接触或用导线连接起来插入稀硫酸中报告实验现象。在中把

11、锌片和铜片之间连上电流计,观察其指针的变化。结论:锌片能和稀硫酸迅速反响放出H2铜片不能和稀硫酸反响铜片上有气体生成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在两金属片间有电流产生结论:什么是原电池?(结论方式给出)它的形成条件是什么?原电池定义: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形成条件: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电路讨论:1、Zn|H2SO4|Cu形成装置后有电流产生,锌片上发生了什么反响?铜片上发生了什么反响?(可以取锌片周围的溶液用NaOH溶液鉴别;取铜片上生成的气体检验。)结论:在锌片周围有锌离子生成;铜片上生成的是H2讨论:可能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俩金属片上的反响式的书写。结论:在Zn上:Zn2e

12、-=Zn2+在Cu上:2H+2e-=H2Zn失去电子流出电子通过导线-Cu-电解质中的离子获得电子我们把:流出电子的一电极叫负极;电子流入的一极叫做正极两极反响的本质:还是氧化复原反响,只是分别在两极进展了。负极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响正极得电子被复原发生复原反响实验:分别用两个铜片和两个锌片做上述实验。结论:两种情况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说明线路中无电流生成,铜片上无气体生成。即两电极必须是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能导电)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41、确定本周课程教学内容内容和进度:完成芳香烃一节的教学及第一节2-1脂肪烃的习题讲评第一课时:(1)复习芳香烃、苯的同系物概念;(

13、2)复习稳固苯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响、取代反响,加成反响;(3)才能提升;拓展与溴取代及硝化反响的实验,产物的提纯。第二课时:(1)苯的同系物(甲苯)的化学性质;(2)芳香烃的来及其应用;第三、四课时:对脂肪烃、芳香烃稳固训练,讲评相关习题2、教学目的:在复习苯的构造和性质后,重点介绍苯的同系物。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苯的构造和性质,迁移到苯的同系物的构造和性质;从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规律和考虑方法,迁移到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问题。要注意脂肪烃和芳香烃的构造和性质的比照;要擅长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才能。 教学重点:苯和苯的同系物的构造特点、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的同系物构造中苯环和侧链烃基的互相

14、影响3、资料准备:选修5有机化学根底教材、步步高、分子球棍模型、实验视频4、授课方式(含疑难点的打破): 第一课时:以旧带新,复习提升;第二课时:比照、联络学习新知。通过比较苯和甲苯的构造与化学性质的不同,使学生认识基团间的互相影响。第一课时【方案】复习再现,比照考虑,学习迁移复习再现:复习苯的构造和性质。通过计算机课件、立体模型展示苯的构造,通过实验录相再现苯的燃烧、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及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响。引导学生讨论甲烷、乙烯、乙炔、苯的构造和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列表比照小结。提示:从苯的分子组成上看,具有很高的不饱和度,其性质应该同乙烯、乙炔相似,但实际苯不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响,说明苯的构造比较稳定。这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