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V以下配电线路施工方案(DOC 11页)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46240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KV以下配电线路施工方案(DOC 1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KV以下配电线路施工方案(DOC 1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KV以下配电线路施工方案(DOC 1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KV以下配电线路施工方案(DOC 11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KV以下配电线路施工方案(DOC 11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KV以下配电线路施工方案(DOC 1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KV以下配电线路施工方案(DOC 11页)(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工程1KV以下配电线路施工方案 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贵阳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工程项目经理部二零零九年六月贵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工程1KV以下配电线路施工方案审批人:审核人:编制人: 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贵阳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工程项目经理部二零零九年六月目 录一、编制总则1二、配管22。1、一般原则22。2、钢管敷设42。3、金属软管敷设52.4、塑料管敷设6三、配线73。1一般原则73。2、管内穿线103.3、槽板配线113.4、线槽配线123.5、塑料护套线敷设12四、工程交接验收13一、编制总则1、为保证本工程配线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技术进步

2、,确保安全运行,制订本方案。2、配线工程器材到达施工现场后,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1)技术文件应齐全;2)型号、规格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3、配线工程施工前,建筑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配线工程施工有影响的模板、脚手架等应拆除,杂物应清除;2)对配线工程会造成污损的建筑装修工作应全部结束;3)在埋有电线保护管的大型设备基础模板上,应标有测量电线保护管引出口座标和高程用的基准点或基准线;4)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支架、螺栓等预埋件,应在建筑工程施工时预埋;5)预留孔、预埋件的位置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应埋设牢固。4、配线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将施工中造成的建筑物、

3、构筑物的孔、洞、沟、槽等修补完整.5、电气线路经过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处,应装设两端固定的补偿装置,导线应留有余量。6、电气线路沿发热体表面上敷设时,与发热体表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7、电气线路与管道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电气线路与管道间最小距离(mm)管道名称配线方式穿管配线绝缘导线明配线裸导线配线蒸汽管平行管道上100010001500管道下5005001500交叉3003001500暖气管、热水管平行管道上3003001500管道下2002001500交叉1001001500通风、给排水及压缩空气管平行1002001500交叉501001500注:对蒸汽管道,

4、当在管外包隔热层后,上下平行距离可减至200mm.暖气管、热水管应设隔热层.对裸导线,应在裸导线处加装保护网。8、配线工程采用的管卡、支架、吊钩、拉环和盒(箱)等黑色金属附件,均应镀锌或涂防腐漆。9、配线工程中非带电金属部分的接地和接零应可靠。10、配线工程的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575-2010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03-2002的规定。二、配管2.1、一般原则2.1。1、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的电线保护管,管口及其各连接处均应密封。2.1。2、当线路暗配时,电线保护管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

5、的电线保护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2。1.3、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保护管,排列应整齐,管口宜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2。1.4、电线保护管不宜穿过设备或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保护措施。2.1。5、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陷和裂缝,且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2。1.6、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线路明配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4倍。2、当线路暗配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2。1。7

6、、当电线保护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中间应增设接线盒或拉线盒,且接线盒或拉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管长度每超过30m,无弯曲。管长度每超过20m,有一个弯曲。管长度每超过15m,有二个弯曲。管长度每超过8m,有三个弯曲。2.1.8、垂直敷设的电线保护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增设固定导线用的拉线盒:管内导线截面为50mm2及以下,长度每超过30m。管内导线截面为7095mm2,长度每超过20m。管内导线截面为120240mm2,长度每超过18m.2。1.9、水平或垂直敷设的明配电线保护管,其水平或垂直安装的允许偏差为1。5,全长偏差不应大于管内径的1/2.2。1.10、在TNS、TNCS系统中,当金属电

7、线保护管、金属盒(箱)、塑料电线保护管、塑料盒(箱)混合使用时,金属电线保护管和金属盒(箱)必须与保护地线(PE线)有可靠的电气连接。2。2、钢管敷设潮湿场所和直埋于地下的电线保护管,应采用厚壁钢管或防液型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干燥场所的电线保护管宜采用薄壁钢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钢管的内壁、外壁均应作防腐处理.当埋设于混凝土内时,钢管外壁可不作防腐处理;直埋于土层内的钢管外壁应涂两度沥青;采用镀锌钢管时,锌层剥落处应涂防腐漆。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规定进行防腐处理。钢管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应无铁屑及毛刺,切断口应平整,管口应光滑。钢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采用螺纹连接时,管端螺纹长度不

8、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连接后,其螺纹宜外露23扣。螺纹表面应光滑、无缺损;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的中心。套管采用焊接连接时,焊缝应牢固严密;采用紧定螺钉连接时,螺钉应拧紧;在振动的场所,紧定螺钉应有防松动措施;镀锌钢管和薄壁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或套管紧定螺钉连接,不应采用熔焊连接;钢管连接处的管内表面应平整、光滑.钢管与盒(箱)或设备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暗配的黑色钢管与盒(箱)连接可采用焊接连接,管口宜高出盒(箱)内壁35mm,且焊后应补涂防腐漆;明配钢管或暗配的镀锌钢管与盒(箱)连接应采用锁紧螺母或护圈帽固定,用锁紧螺母固定的管端螺纹宜外

9、露锁紧螺母23扣;当钢管与设备直接连接时,应将钢管敷设到设备的接线盒内;当钢管与设备间接连接时,对室内干燥场所,钢管端部宜增设电线保护软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后引入设备的接线盒内,且钢管管口应包扎紧密;对室外或室内潮湿场所,钢管端部应增设防水弯头,导线应加套保护软管,经弯成滴水弧状后再引入设备的接线盒;与设备连接的钢管管口与地面的距离宜大于200mm。钢管的接地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黑色钢管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处的两端应焊接跨接接地线或采用专用接地线卡跨接;镀锌钢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的跨接接地线宜采用专用接地线卡跨接,不应采用熔焊连接.安装电器的部位应设置接线盒。明配钢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

10、距应均匀,钢管管卡间的最大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电气器具或盒(箱)边缘的距离宜为150500mm.钢管管卡间的最大距离敷设方式钢管种类钢管直径(mm)15202532405065以上管卡间最大距离(m)吊架、支架或沿墙敷设厚壁钢管1。52.02.53。5薄壁钢管1.01.52.02。3、金属软管敷设钢管与电气设备、器具间的电线保护管宜采用金属软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金属软管的长度不宜大于2m。金属软管应敷设在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干燥场所,且不应直埋于地下或混凝土中。当在潮湿等特殊场所使用金属软管时,应采用带有非金属护套且附配套连接器件的防液型金属软管,其护套应经过阻燃处理.

11、金属软管不应退绞、松散,中间不应有接头;与设备、器具连接时,应采用专用接头,连接处应密封可靠;防液型金属软管的连接处应密封良好。金属软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软管外径的6倍;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1m,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的距离宜为300mm;与嵌入式灯具或类似器具连接的金属软管,其末端的固定管卡,宜安装在自灯具、器具边缘起沿软管长度的1m处.金属软管应可靠接地,且不得作为电气设备的接地导体。2。4、塑料管敷设保护电线用的塑料管及其配件必须由阻燃处理的材料制成,塑料管外壁应有间距不大于1m的连续阻燃标记和制造厂标。塑料管不应敷设在高温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塑料管管口应平整、光滑;管

12、与管、管与盒(箱)等器件应采用插入法连接;连接处结合面应涂专用胶合剂,接口应牢固密封,并应符合下列要求:管与管之间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的中心;管与器件连接时,插入深度宜为管外径的1。11.8倍。硬塑料管沿建筑物、构筑物表面敷设时,应按设计规定装设温度补偿装置。明配硬塑料管在穿过楼板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应采用钢管保护,其保护高度距楼板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直埋于地下或楼板内的硬塑料管,在露出地面易受机械损伤的一段,应采取保护措施.塑料管直埋于现浇混凝土内,在浇捣混凝土时,应采取防止塑料管发生机械损伤的措施.塑料管及其配件的敷设、安装和煨

13、弯制作,均应在原材料规定的允许环境温度下进行,其温度不宜低于15。塑料管在砖砌墙体上剔槽敷设时,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明配硬塑料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应均匀,管卡间最大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电气器具或盒(箱)边缘的距离为150500mm。硬塑料管管卡间最大距离(m)敷设方式管内径(mm)20及以下254050及以上吊架、支架或沿墙敷设1.01。52。0敷设半硬塑料管或波纹管宜减少弯曲,当直线段长度超过15m或直角弯超过三个时,应增设接线盒。三、配线3。1一般原则3.1。1、配线所采用的导线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

14、计无规定时,不同敷设方式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应符合下表的规定:不同敷设方式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敷设方式线芯最小截面(mm2)铜芯软线铜线铝线敷设在室内绝缘支持件上的裸导线2.54.0敷设在绝缘支持件上的绝缘导线其支持点间距L(m)L2室内1.02。5室外1。52.52L6-2.54。06L122.56.0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1。01。02。5槽板内敷设的绝缘导线1。02.5塑料护套线明敷1。02。53。1.2、配线的布置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室外绝缘导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室外绝缘导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敷设方式最小距离(mm)水平敷设的垂直距离距阳台、平台、屋顶2500距下方窗户上口300距上方窗户下口800垂直敷设时至阳台窗户的水平距离750导线至墙壁和构架的距离(挑檐下除外)50室内、室外绝缘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室内、室外绝缘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固定点间距(m)导线最小间距(mm)室内配线室外配线1。5及以下351001。53。0501003。06。0701006.0以上100150室内、室外绝缘导线与地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室内、室外绝缘导线与地面之间的最小距离敷设方式最小距离(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