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圈文献综述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7452761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交圈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社交圈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社交圈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交圈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交圈文献综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交圈文献综述一、引言:狭义上来说,社交圈可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的各种关系网络 构成的一个人际圈子。而从广义上来说,由于社会活动的无处不在,社交圈其实可以延伸为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圈。只要你走出家门、甚至连接网络,你就随时可能会与身边的人产生各 种社交活动。大千世界,任何一种事物,不但不会与世隔绝孤立存在,而且它的存在和变化,都与 周围的事物有着普遍的、密切的联系。 物如此,人亦然。大凡常人,既不可能日复一日自 我孤立、自我封闭,更不可能年复一年不与外界联系,不同他人交往。换句话说,一个身心 正常的人,不论从事何种职业、身处什么岗位,无论身上有无职务、手中有无实权,都得与 外

2、界打交道,都要同他人交朋友。久而久之,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事实上都有一个属于自己 的社交圈。人们也日益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对于“社交圈”的研究会越来越多。二、国内的几个研究方向:1. 对学生的社交圈的研究大学生“社交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环境,同时,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 个重要途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我们 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切合实际的改进与探索,同时还需要我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的环境建设,特别是加强对大学生“社交圈”环境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力实践。新型通讯方式蓬勃发展,人际交往日益密切,作为社会一份子的大学生,他们的社交

3、情 况有何变化,需求和面临的问题何在? “社交圈”的目的趋向多样化 随着我国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高校大学生的社交活动也 日趋活跃,并形成了一定的“社交圈”。大学生“社交圈”也由原来单一的校园内扩大到社 会上。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大学生进校后产生融入和建立“社交圈”的欲望。他们依靠 宿舍、班级、社团、网络等各种各样的渠道,借助文体、娱乐、学术、生活等形式。开展多 层次、全方位的交流。 “社交圈”的方式丰富大学生“社交圈”的共性特质,即成员大体有相似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性格特质, 人生观与价值观。他们因追求自身的精神和生理的慰藉而结成“社交圈”,一般来说,“社交

4、圈”中的成员是自由的。可以根据自己的视角,在“社交圈”扮演相关的角色,参加相关的 活动。而与社团相对应的,是以网络交友为目的的交友活动。每天各高校的微机室都有很多学 生在上网,尤其是傍晚,更是人满为患。学生们可以在网上查找信息、娱乐消遣,更主要的 是通过网络结交一些朋友。而且现在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 博客、微博、论坛、豆瓣等。大学生可以在这些网络空间上展示自己的学术心得,作品,照 片,甚至是自己日常生活中吃喝玩乐的体验。“博友”“豆友”等等新的网络社交圈的建立, 更扩大了大学生的社交圈,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交友平台。 这种现象是由于大学生不再满 足于学校狭窄的社交圈子

5、,转而追求更加广泛、多样化的人际关系,涉及全校范围并与社会 联系越来越紧密的社团就成为学生的首选。而且大学学生一般没有固定的教室,也为社团取 代班级创造了条件。而网络社交也正由一种消遣行为转变为学生与外界交往的重要途径。 社交中存在的障碍因素性格内向,经济困难,时间不足等因素,是当今大学生的社交中存在的难题。在当今大学生的社交中存在着“广而不深”“自我保护意识较强”的现象。很多大学生认为他们的社 交圈往往只有广度而没有深度。“点头之交”、“认识而已”比较多,真正的好朋友和知己却 很少。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同学间交往通常多小心翼翼。 在采访中,有不少学生对自己的社交能

6、力不自信,虽然想要交朋友,但不懂得如何维持和巩 固好朋友之间的关系。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指引。2. 对领导干部的社交圈研究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慎重对待朋友交往, 坚持择善而交,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这一要求社会交往是人们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领 导干部也不例外。正常的、适度的社会交往,有利于调节情绪、放松身心,有利于开阔视野、 丰富思想,有利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对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有一定的益处。加强对领导干部社交圈、生活圈的考察,是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也是干部 考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开放程度

7、的提高,领导干部社交圈 的空间逐渐扩大,生活圈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和多样化,由此表现在干部社交圈、生活圈中的 不良倾向、甚至违法违纪的行为也时有发生。社交圈、生活圈不仅构成了领导干部日常活动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构成了新时期干部考察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领导干部社交圈、生活圈 的考察,是新形势下全面做好干部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摆在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面前的一 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现阶段的干部考察工作中,尤其是干部“两圈”考察工作中存在的局限性和某些缺欠, 是造成干部考察失真失实的重要原因。这主要表现为:一是干部考察工作的视野存在局限。 从考察的层面上讲,只是注重了对干部身边单位人员的了解,而忽视了对

8、其社会业务圈的了 解,只注重了向干部的上级和同级单位了解,而忽视了基层党员群众的真实反映;从考察的 内容上讲,干部的日常考察只注重了对干部的工作实绩、公务情况的了解,而忽视了对思想 素质和道德品质的了解。从根本上讲,就是我们在干部日常考察的范围上,只是注重了干部 的工作圈的表现,而忽视或轻视了对干部社交圈、生活圈的考察。二是干部的考察方法陈旧。 目前,对干部的考察主要以集中的常规性考察方法为主,只在干部所在的单位采取传统的 “听、看、访、记”的考察方式,以了解干部的静态为主。在新的形势下,这种干部的静态 常规性考察方法难以及时掌握干部的诸多的动态情况。三是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在现有的组 织部门考

9、察使用干部时,仍然普遍存在着注重干部实绩的原则,以至出现了工作圈中的“一 俊”尽遮“两圈”中的“百丑”现象。因此,加强对领导干部社交圈、生活圈的考察,是新 时期对干部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是对传统干部考察工作的有益完善和补充。3. 对虚拟社交圈研究社会学家口中的“社交网络”指的是一切社交圈子,在这些圈子里,人们交流想法、分 享经历,并着实地接触到其他成员的生活包括居民区、办公室、课室或者是像 Facebook 这样的虚拟社区。由于数据分析方面的进步,找出社交网络中最具影响力、最受欢迎的人不再困难。窍门 是找到那些可以以最少的付出,创造出最多积极的健康影响力的人,并尽可能地完善项目的 设计。

10、在开始阶段,大家由于网络匮乏,所以很可能大量的关注一些并不确定是否对自己有用 的名人或者网友,但是一段时间后发现,很多人的信息对自己没有丝毫价值,而信息的泛滥 则已经影响到正常的阅读。那么这个时候,网民基本上不会考虑你是否是名人、或者是什么 企业,他们只会保留自己感兴趣的、有价值的,而其余的就会被取消关注,从而淘汰掉。当网络社交早已走过结识普通朋友的阶段,当网上姻缘和社交娱乐化的狂轰乱炸已经让 人感到厌倦,能否通过网络社交真正获得更广、更高端的人脉和商业良机,生意与VC之间 到底有无缘分,关于这些命题的思索已经悄然让中国商场职场精英走入BSNS时代。BSNS全称“Business Social

11、 Network Service (商务社交网络)”,近几年在美国已经发 展成为与普通社交网站分庭抗礼的重要商场职场精英网络社交圈。注重人脉关系的中国国情 告诉我们,“BSNS”中的“Business”的成功,需要社交圈的广度、深度、信任度和专业度, 这成为用户在短时间通过圈子获得资源与成功的必须因素。而造成目前BSNS大热的起因, 既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圈子文化”,也需要现实中的“优质圈子”。三、总结对于社交圈的研究还有许多其他的方面,比如对扩大社交圈的方法的阐释和对文学作品 中人物社交圈的探讨和引申等等。但是搜索的文献并不系统,没有比较全面的分析。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圈,如何扩大和

12、打造高质量的社交圈还有待科学的分析和进 一步的探讨。四、参考文献1 卢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社交圈”环境建设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年 01 期2 孙华峰,鲍丙刚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形成原因及对策浅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4年01期3 陈景春对大学生“社交圈”渗透的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报,2008,27(5)4 姚杰.领导干部社交生活必须“圈”入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0年周少华对净化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的认识和思考N.南通日报,2007年 董服标社交圈和生活圈J中国监察,2001年05期7 魏丹,北菇,小非如何打造高质量的社交圈N.领导文萃,2008年10期8 张红雨社会化网络中的两个圈本质J.201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