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导学案1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444098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并序》导学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琵琶行并序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诵读课文,理解全文的大意。2. 赏析序文和前两个语段,学习音乐描写的方法。学习重难点目标21一词多感斯人言(话,名词)凡六百一六言(字,名词)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2.古今异义古义:因此作古义:刚才古义:年龄大因为向前老大颜色明年古义:神态、脸色、姿容古义:第二年今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音乐耳暂明(顿时,忽今义: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今义:兄弟排序第一今义:色彩今义:今年之后的第二年3. 词类活用商人重利轻离别(形容词商人重利轻离别(形容词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时间名词充在夜遂命酒(名词“酒”受助动词“命”修饰,用作动

2、词:摆酒席)“重”“轻”均带宾语,用作动词:看重,轻视)文学吊识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新乐府运动的白氏白氏倡导者。白居易将自己所作诗歌分为四个部分,即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著有长庆集。写作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关于歌、行、弓I: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

3、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探究思考理解感悟把序文与诗中对应的诗句找出来。“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照应第(一)段,内容(月夜闻琵琶)“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照应第(二,三)段,内容(邀女弹琵琶倡女诉身世)“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照应第(四、五)段,内容(自述迁谪意)品味鉴赏1. 赏析“V寻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意境。这两句诗是写景,描写的是江东送客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是黯淡的,最终指向是诗歌的意境,渲染了一种萧条悲凉的气氛。2. 谈谈你对东船西舫悄无

4、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理解?用听觉、视觉来描写琵琶曲终了后寂静的氛围、秋水冷月的景象,烘托了琵琶女妙绝入神的奏技。这是以无声来反衬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从侧面衬托了乐曲的撼人心魄,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也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3. 鉴赏第二段的音乐描写部分,指出乐曲的发展变化过程及高潮.作者是如何使抽象的音乐变的具体可感的。诗人写了琵琶女演奏乐曲的四个乐段。清脆圆润婉转流畅一一低沉冷涩一一激越雄壮(高潮)一一戛然而止。多用比喻,例如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如急雨”“如私语”)和摹声分别写大弦和小弦,第二乐段以“莺语”作比,第三乐段以“冰泉冷涩”作比,第四乐段“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5、“仍用比喻,第五乐段“如裂帛”也是比喻。4. 你怎么理解“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妙绝入高超的这是以无声来反衬人物复杂的內心活动。此时人物的悲伤心情达到极点,烘托了琵琶女神的奏技?和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5. 第二段有两处侧面烘托的笔法,分别是哪句话?有什么作用?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烘托了琵琶女技艺和乐曲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训练落实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 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B. 白居易是中唐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C. 白居易诗歌的双璧是琵

6、琶行和卖炭翁。D. 放在文章开头的叫序,放在结尾的叫跋(ba)o下列句中的寻”字,与例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例句:寻声暗问弹者谁闻之,欣然前往,未果,寻病终A.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B. 三年将寻师焉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体会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领会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具体内涵2. 背诵全诗,牢记名句。3. 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迫害的下层妇女的崇高精神。学习重点目标1探究思考理解感悟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琵琶女的技艺随着技龄的增长是不断长进的,但年轻貌美时就有富贵子弟来献宠,年老时却门庭冷落,说明年轻时的欢

7、乐是以色取悦于人的,年老了就被社会抛弃,表现了妇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低下,处于被玩弄、被侮辱、被迫害的地位。1. 本文的主旨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作者与琵琶女有何相似之处:岀自京城才华岀众落泊失意品味鉴赏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自身遭遇的含蓄的恨,对琵琶女的同情,是一种凄凉、郁闷的思想感情。训练落实基础测评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底六百一六言(总共)年长色衰(姿色)使快弹数曲(畅快)曲罢悯然(忧郁的样子)今夜闻君琵琶蚩(曲,名词)弦弦掩抑声声星(愁思)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秋月春风等困度(随便地,轻易地)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

8、一项是(C)挤智渎职端A. 接洽莽撞奉陪B社稷皈依冒然C. 1匡荒诞赈灾骗D. 雕琢熨帖市刽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A. 拿过名家的文章就背,就模仿套用,难免落个邯郸学步的下场。B. 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岀发,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C. 作为邀请外国俱乐部来访的始作俑者,该公司担心客队不能尽遣主力上阵。D. 岳麓书院,薪尽火传的前年庭院。拓展提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雨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起坐在一旁。推手遽

9、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1.对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A.此诗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写琴声,后八句写作者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琴声的效果。B. 此诗摹写琴声,用比喻或通感,使诉诸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具体鲜明的艺术形象。C. 此诗在绘声的同时,还十分注意绘情绘志;或示之以儿女柔情,或拟之以勇士壮志,或充满对自然的眷恋,或寓有超凡脱俗之想和坎坷不遇之悲,等等。D. 此诗五言和七言交错运用,以与琴声的柔和激昂相协调,大大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2.琵琶行描写音乐的语句“小弦切切如私语”与本诗哪一句描写的意境、意思相近?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与本诗哪一句的意境、意思相近?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2. 赏析“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两句诗的意境。喧自闻颖师弹,烘托银瓶境界。“浮云”两句写道:天朗气请,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们漂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以捉摸,却又逗人情思。这两句给人的高远阔大,婉转悠扬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