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精品】管理案例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7436257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精品】管理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管理精品】管理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管理精品】管理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管理精品】管理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管理精品】管理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精品】管理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精品】管理案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规范选择上海建平中学面向21世纪的整体改革地处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平中学,在世纪之交进行着一项跨越世纪的教育工程教育整体改革。 问题的提出面对即将来到的新世纪,建平中学的领导,一方面审时度势,把握世界竟争对教育的挑战和人才素质的新要求,一方面剖析当今教育工作存在的弊端,找到与时代要求的差距,决意进行一场教育整体改革,跳出“把学生训练成应考机器”的“规范教育”怪圈,走出一条让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都能得到发展的教育新路。确立育人目标 他们首先就跨世纪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发动师生结合浦东的开发和开放,通过走访、问卷、举办系列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调查,以此作为思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进而

2、以此为依据,并针对教育现状中的弊端,确立了“合格特长”的育人目标,即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育方面只要符合学校的基本要求,不必每门课都达到优良水平,在这个前提下,让学生发展个性,学有所长。同时,他们又把“办国际一流学校,创一流教育质量”确立为学校教育改革的目标。构建教育模式 为了保征上述目标的实现,她们构建了“规范选择”的教育模式。就是把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规范教育”转变为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范迭择”的育人模式,与此相适应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特长”的人,把学校办成“合格特色”的学校。这种教育模式的重新构建是教育思想的根本转变,它改“补短教育”为“扬长教育”。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

3、教;既让学生全面发展,又使学生的潜在能量在选择中得到发掘,学生个性在选择中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由外围向核心步步进逼的策略教育思想的根本转变,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不是一蹴就而就的。冯恩洪校长提出了“由外围向核心进逼”的改革策略,十年跨三步,缩小包围圈,步步进逼主阵地。 第一步,建设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隐性教育氛围。从1985年起,他们先从对学生施加影响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校内文化因素抓起,先后抓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制度建设、校园课余生活建设、校园学风、校风建设和学生心理素质建设。 经过多年实践,现在的校园实现了绿化、香化、果化、美化和净化;教师中开展“学生在我心中”活动,各部门订立“教

4、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创收育人”的工作目标,形成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育人的人际环境;建立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师生共同设计校旗、校徽、校服、校歌、校报,形成了学校自己的文化传统;推行有职有权有津贴的学生校长助理制,沟通领导与学生的思想,实行校园民主管理。 第二步,建设充分杨长的“活动课程”。建平中学把活动课程作为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特长的最佳突破口,从1986年开始,下大气力建设育人的“第二课堂”。为此,学校从教育思想、师资、设备、经费、政策等方面提供保证,还开辟了几十个专用教室,使第二课堂做到正常化、系列化,像第一课堂一样有章可循。 活动课程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98的学生

5、自愿参加了各类近百个不同层次的课外兴趣小组,大批各类人才通过自愿选择在活动中脱颖而出。 19781984年 6年中,建平中学学生获市级竞赛一等奖的仅 l人次;1991年一年获市级竞赛一等奖以上奖励的就有 112人次,1992年得奖人次超过500。1992年,由建平一校组队代表中国前往美国参加第12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竞赛,共65个国家参赛,建平中学获第4名,日本国获第6名。 第三步,对学科性课程进行攻坚战。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是“应试教育”习惯势力最顽固的阵地,森严壁垒,牵动各方,谁敢轻举妄动? 建平中学在教育改革的路上跨越两步以后,从1987年起,开始向学科性课程发起了“攻坚战”

6、。 他们首先向“一刀切”的班级授课制开刀,以按程度“分层次教学”代替“齐步走”的一成不变的班级授课制。具体方法是对同一学科实行一种教材三种进度的编班教学,即分为放慢进度,降低要求,适合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A进度;适合大多数中等学生水平的B进度;拓宽、加深、超前,满足尖子学生的C进度。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行选择,进人同一学科不同进度的课堂学习,使学生在国家规定必学的正规课程中,学有所得,各展所长。 同时,他们又压缩、减少必修课的课时,增开选修课。具体做法是:把每节课由原来的45分钟减为40分钟,上午安排5课时,用来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任务,下午则安排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个性特长的

7、选修课,开展课外活动。目前学校开设了四类35门选修课。外语类开设了英语的原版救材课程和第二外语课程;兴趣类开设趣味物理、珍稀动物、物象观天等课程;技能类开设金工、木工、电工、无线电技术、电脑技术、工艺品制作等课程;艺术类开设声乐、乐器、西洋画、中国画等课程;知识类开设中西文学史、金融贸易、形式逻辑等课程。 开始,他们是把外面的教师请进来上选修课,1993年9月起,他们舍得投资,把优秀的学生每周一天送到各个大学和科研单位去接受高水平的教育。 三步大改给校园生活洒满了七色阳光。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有了选择的余地,“合格特长”的学生在成长。建平中学不片面追求升学率,可是升学率却在提高,I991年有1

8、64名学生参加高考,161人考取大学;1992年参加高考的187名学生中,考取的达183人,其中考取重点大学的占70。 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改革高中结构 浦东的加快开发给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建平中学紧紧抓住百年难遇的历史机遇,机敏地捕捉信息,超前考虑经济建设主战场对人才的需求,适时地提出教育改革新思路变关门办普通教育为开门办综合性中学。 改革措施之一,一张文凭,几张证书,培养综合型人才。早在1991年,当国务院宣布开发浦东不久,冯校长就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浦东新区呼唤新型人才”的大型社会调查,结论是一致的:今后的社会、未来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只是看学历,更多的要看人的素质结构。为此,他

9、们建立了“一张文凭,多张证书”的激励机制,为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发展提供可供选择的多种机会。譬如,利用两个假期的培训,学生可以拿到驾驶执照;业余参加东昌计量厂自动电子秤组装训练班的学生,考核合格后可以发给三级或四级上岗资格证书;假期到上菱冰箱厂学习冰箱组装、装配技术的学生,学习合格可以领到上菱冰箱厂的三级工证书;请上海师大中文系到校开设涉外文秘专业,学生高中毕业时可同时拿到该系的单科结业证书 改革措施之二,与陆家嘴国际金融开发公司联合组建“新上海国际职业培训中心”。设置的专业有物业管理、现代化办公手段、商业营销、广告设计等,为今后三年内陆续建造的陆家嘴国际金融区几百座高层建筑的管理培养人才。“中心

10、”1993年8月起招生,学制四年,实行双文凭制度,前两年主要学高中文化课,后两年主要上中专课程,学生毕业时可以获得高中和中专两张文凭,而且头两年学习结束时,高中部的学生还可以进行自主相向分流。 改革措施之三,通过兼并、办分校、办业余学校等途径,把建平中学办成世界上第一所万人中学(其中全日制学生5000名,业余学校学生5000名),发挥学校的教学实力,提高学校的规模效应。 建平中学面向21世纪的教育整体改革引起国内外同行的注目,1994年9月,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澳门和国内许多名牌学校的校长云集建平中学,举行“亚太地区学校高效能管理研讨会”,饶有兴趣地考察了这所进行跨世纪教育改革的学校。 (许

11、允)思考与讨沦 1今天的教育是为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培养人才的;如何面向21世纪进行综合性的整体改革是每位敦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对此,建平中学从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回答。你对建平中学办学思想有何评价? 2建平中学改革方案提出的背景和出发点是什么?它体现了怎样的办学思想?“规范选择”的教育模式,“合格特长”的培训目标有什么理论和实践意义? 如何进行教师工作质与量的考核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教学,而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如何进行课堂教学量与质的考核。某校在管理中感到很棘手。E中学地处偏僻,教师缺编,在课务分工时,总有一些教师提出种种理由,要求学校领导照顾,尽可能地少安排上课,虽然这些理由

12、多数是站不住脚的,但仍不肯相让。为此,校领导召开校务会专门研究此问题,最后决定:“实行课时津贴的办法进行调控”。具体做法是:每月统计教师上课课时,然后按课时发放津贴。这种办法实施后,教师要求少上课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初步调动了教师上课的积极性,从而解决了课务分工难的问题。但是,试行两个月后,进行期中考试,结果却令学校领导大吃一惊。全校教学质量严重滑坡。校领导通过走访群众和召开师生座谈会了解到:原来课务较少的同志,由于课上得多了,负担较重,备课时间大大减少,无暇深入钻研教材和研究学生,作业批改不及时(面批几乎没有),课后的检查也不正常,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而这部分人拿了较多的课时津贴,又挫伤了课时少

13、的同志的积极性,由于课时少,津贴就少,对学校发放课时津贴有意见,因而就出现了教学不负责的现象。最终导致教学质量全面下降。于是有人提出“课时津贴不合理”,他们认为教师工作不能只以量的多少来衡量,更重要的是“质”。一时间,要求加强“质”的考核呼声极高。 为此,期中考试后,校务委员会又重新研究这个问题,会上提出继续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决定试行“课时津贴”与“教学考绩奖”相结合的办法。弥补过去单纯以量考核的不足。同时一致认为:教学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是影响学校声誉的关键因素,因此,决定增加质量在考核中的权重,加大奖金额度。 试行一学期后,教师的积极性、工作责任心大大改观,教学质量大大提高。但就其考核结果

14、来看,普遍存在课时不足的教师由于备课时间充分,作业批改和课后检查及时,教学质量上升幅度较大,质量较高,因而考绩奖就多,远远超过课时多的老师。于是又重新出现了课时多的教师纷纷要求在新学期少上课。为此,课务难分的现象重新产生。 学校领导在听了各种不同意见后,认为实行“课时津贴”与“实绩考核奖”制度是正确的,对教师考核,既要看其工作量的情况,也要看其工作“质”的情况,只是在两者比例上需进一步研究,同时认为,对教师还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其奉献精神。于是,他们打算在开学前,一是进行师德教育,二是吸收教师参加共同制定“考核制度”,以达到真正有利于调动全体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目的。思考与讨论1在建立和发展社

15、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愈来愈重视其经济利益。利益趋动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机制,学校管理也不例外。E中学运用这一机制解决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但却出现了新的矛盾,即案例中所写的发放课时津贴时所产生的质与量的矛盾。这一矛盾带有普遍性和复杂性。如何解决教学评估中质与量的矛盾,特别是质的评估如何量化,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2你认为在学校管理中如何正确运用利益趋动机制,如何正确地评估教师工作的质量?有什么经验和实际可行的操作办法?面向社会办学,推动学校大发展 1992年9月, A市职业高级中学新任校长面临着办学困难的局面:刚毕业的学生不能安置,新一届招生不景气,新学年迟迟不能开课,教师和学生家长议论纷纷。不久,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职业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新机遇,校长和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党的十四大精神,感到形势很令人振奋,关键是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动学校工作大发展。他们回顾学校的办学历史,认识到造成办学困难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学校脱离社会、教育脱离实际,用封闭办学模式办职业教育是不行的。经过讨论,提出了改革方案。基本思路是:冲破封闭办学模式,与社会实现对接;冲破常规招生模式,提高生源综合素质;冲破独立办学模式,走联合办学道路;冲破普教办学模式。办出职业中学的特色。改革从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