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走进化学工业单元检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434980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单元走进化学工业单元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1单元走进化学工业单元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1单元走进化学工业单元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1单元走进化学工业单元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1单元走进化学工业单元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单元走进化学工业单元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单元走进化学工业单元检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ww.e-) 集各地最新资料精华 按“教材目录、知识体系”编排第1单元走进化学工业单元检测A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0年海南化学卷)下列物质中,可形成酸雨的是()A二氧化硫B氟氯代烃C二氧化碳 D甲烷【解析】形成酸雨的是SO2,氟氯代烃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答案】A2最近,国际上提出的“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工业生产中的()A对废气、废水、废渣进行严格处理B在化工生产中少用或不用有害物质以及少排放或不排放有害物质C在化工生产中,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D在化工厂种草种树,使其成为花园式工厂【解析】“绿色化学”总的来说,就是从化学的角度

2、从源头上根本性地解决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答案】B3(2009年山东理综)2SO2(g)O2(g)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催化剂V2O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D在t1、t2时刻,SO3(g)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时间间隔t1t2内,SO3(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v【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还有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V2O5作为催化剂,能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化学反应速率,A不正确;压强并不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唯一因素,只有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反应

3、速率才增大,B不正确;不管反应吸热、放热,降低温度均减小反应速率,达到平衡时间增多,C不正确,据v ,可知D正确。【答案】D4合成氨工业中,为实现增加NH3的日产量的目的而采取下列措施,其中与平衡移动无关的是(多选)()A不断将NH3分离出来B使用催化剂C采用500 左右的温度D采用1107Pa3107Pa的压强【解析】由N23H22NH3的特点可知,升高温度平衡左移,不利于NH3的生成,催化剂与平衡移动无关,而增大压强和减小NH3的浓度均使平衡右移。【答案】BC5以下关于氨碱法与联合制碱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原料便宜易得,步骤简单,是最早的制碱工艺B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

4、法,是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改造形成的C在联合制碱法中,氯化钠的利用率比氨碱法中的高D联合制碱法避免了氨碱法中对氯化钙的处理【解析】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原料为食盐和石灰石,便宜易得,但它并非最早的制碱工艺,最早的制碱方法是路布兰法。氨碱法的产品纯度较高,制造步骤也比较简单,但氯化钠的利用率不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氯化钙难处理,是氨碱法的一大缺点。联合制碱法是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改造形成的,因此也称侯氏制碱法,该法继承了氨碱法的优点,克服了它的缺点。【答案】D6接触法制硫酸中,进入接触室的气体必须净化、干燥,其主要原因是()A防止催化剂中毒 B提高反应效率C提高SO2转化率 D防止环境污染【解析】炉

5、气中的砷、硒杂质可使催化剂的活性降低甚至失效,进入接触室前必须净化除去。【答案】A7下列说法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A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选择110 MPa、400500 条件下进行B尾气中含有少量SO2,可用石灰水吸收,然后再用硫酸处理C工业上,通常采用以铁为主的催化剂,在400500 和1030 MPa的条件下合成氨D造气中产生的CO,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2和H2【解析】增大气体压强,SO2的平衡转化率提高得并不多,所以硫酸厂通常采用常压操作。【答案】A8在接触法生产H2SO4的过程中,对“废气、废水、废渣、废热”的处理正确的是废气用石灰水或氨水处理污水用石灰乳处理废

6、渣用来造水泥或炼铁设置“废热”锅炉产生蒸气来供热或发电A只有 B只有C只有 D全部【解析】接触法生产硫酸尾气中含有SO2,废气可用石灰水或氨水处理;废水为酸性的,可用碱性的石灰乳处理;废渣可作为炼铁的原料,也可以用来提炼贵重金属,还可作为制造水泥的原料或用于制砖。D项正确。【答案】D9属人工固氮的化学反应是()A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B由NH3转变成NH4HCO3CNO与O2反应生成NO2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的化合物转变成植物蛋白【解析】固氮必须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D项为生物固氮,不符合题意。【答案】A10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忽略溶液

7、体积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c(Na)不变 B溶液的pH变大C溶液质量增大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解析】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时,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该反应为化合反应,生成溶质NaHCO3的质量大于原溶质Na2CO3的质量,因为同一温度下,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的溶解度,且反应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也减少,因此析出NaHCO3晶体,c(Na)减小,溶液的质量减小,所以A、C选项错误;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所以D项正确;HCO3的水解程度小于CO32的水解程度,所以溶液的pH减小,B项错误。【答案】D11某工厂用C

8、aSO4、H2O、NH3、CO2制备(NH4)2SO4。其工艺流程如下: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往甲中通CO2有利于(NH4)2SO4生成B生成1 mol (NH4)2SO4至少消耗2 mol NH3C在实际生产中CO2可被循环使用D直接蒸干滤液能得到纯净的(NH4)2SO4【解析】该反应原理为2NH3CO2H2O=(NH4)2CO3,CaSO4(NH4)2CO3 = CaCO3(NH4)2SO4,CaCO3CaOCO2。直接蒸干会导致(NH4)2SO4分解。【答案】D12用焦炭、水、空气来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CH2O(g)COH2,COH2O(g)CO2H2,N23H22NH3,参加反应的

9、焦炭与氨气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34 B32C11 D12【解析】前两个化学方程相加得:C2H2OCO22H2因此,有关系式C2H2而N23H22NH3中有:3H22NH3因此,32得3C4NH3,故n(C)n(NH3)34。【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3(15分)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用途广泛,需求量很大,因此纯碱的制备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19世纪欧洲有个吕布兰制碱法,其主要反应原理是:Na2SO42CNa2S2CO2Na2SCaCO3CaSNa2CO3这种方法的最大缺点是:此反应是高温固体反应,不能连续生产;浪费原料,CO2不能回收利用;污染环境

10、,CaS没有任何用处,只能抛至野外。由于这些缺点的存在和后来化学工业的发展,吕布兰法被索尔维法所代替。索尔维法的生产流程如下:氨水溶液A溶液B索尔维法能实现连续生产,但其食盐利用率只有70%,且所得副产品CaCl2没有用处,污染环境。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侯德榜制碱法能制得纯碱和氯化铵两种重要产品。氯化铵主要用作氮肥。侯德榜制碱法的原理是:在3035 的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至饱和再通入二氧化碳得到碳酸氢钠沉淀;过滤,将滤渣加热而得到产品;滤液中加入细食盐粉末,在1015 ,使NH4Cl沉淀,过滤,滤液为饱和食盐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标出反应Na2SO42CNa2S2CO2的电子转移方向

11、和数目。(2)写出索尔维制碱法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3)写出侯德榜制碱法第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在索尔维制碱法中_物质可循环利用。(5)在侯德榜制碱法中_物质可循环利用。【答案】(1)Na2SO42C8eNa2S2CO2(2)NH3H2OCO2=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NaHCO3Na2CO3H2OCO2(3)NaClH2ONH3CO2=NaHCO3NH4Cl(4)NH3和部分CO2(5)CO2和饱和食盐水14(12分)为了在实验室利用工业原料制备少量氨气,有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

12、的装置(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实验操作: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后,关闭弹簧夹a、b、c、d、e。在A中加入锌粒,向长颈漏斗中注入一定量稀硫酸。打开弹簧夹c、d、e,则A中有氢气产生。在F出口处收集氢气并检验其纯度。关闭弹簧夹c,取下截去底部的细口瓶C,打开弹簧夹a,将氢气经导管B验纯后点燃,然后立即罩上无底细口瓶C,塞紧瓶塞,如上图所示。氢气继续在瓶内燃烧,几分钟后火焰熄灭。用酒精灯加热反应管E,待无底细口瓶C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打开弹簧夹b,无底细口瓶C内气体经D进入反应管E,片刻后F中的溶液变红。回答下列问题:a检验氢气纯度的目的是_。bC瓶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A装置内发生

13、的现象是_,防止了实验装置中压强过大。此时再打开弹簧夹b的原因是_,C瓶内气体的成分是_。c在步骤中,先加热铁触媒的原因是_。反应管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解析】a在该实验中,关闭弹簧夹a、b,打开弹簧夹c、d、e,H2可以进入E装置,排尽其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O2将E装置中铁触氧化,通过检验H2的纯度可以证明E装置中空气是否被排尽,同时在步实验中要点燃H2,在点燃之前,也必须检验其纯度,防止爆炸。bC瓶内水位下降,说明瓶内压强大于外界压强,会导致A装置中长颈漏斗液面上升,试管内液面下降,使酸液与Zn粒相脱离,停止反应。此时打开弹簧夹b,H2和N2混合气体在较大的压力作用下会通过导气管,经干燥后进入E管。由于空气中的O2与H2反应了,所以C瓶内气体的成分是N2、H2及少量的CO2和水蒸气。cN2与H2的反应需要加热,铁触媒最大活性的适宜温度约为500 。因此,要在将N2、H2混合气体通入E之前加热铁触媒。【答案】a通过检验H2的纯度证明E管中空气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