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开办风险防范经验交流材料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7420603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开办风险防范经验交流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开办风险防范经验交流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开办风险防范经验交流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开办风险防范经验交流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开办风险防范经验交流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开办风险防范经验交流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开办风险防范经验交流材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农开办风险防范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财政部、国家农发办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和使用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逐步形成了一套靠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立足于国家的制度体系,省农业综合开发始终以加强资金管理为主线,以防范资金风险为核心,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注重抓好基础工作,强化细节管理,针对各个管理环节的风险点,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一、近年来我省农发资金管理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地方各级财政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我省是全国贫困程度较深的省份,保证地方财政资金足额配套难度较大。各级财政为保证农发项目的顺利实施,始终坚持将落实配套

2、资金作为安排财政支农资金的重要工作,省、地、县三级财政资金均足额配套到位,确保了地方各级财政配套资金不留缺口。 (二)促进“人均半亩口粮田”建设。尽管我省不是全国粮食主产省,但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的目标,我省从22X年开始以国办建设高标准农田要求为平台,以县为主整合农发、水利、国土资金,平均每县005000万用于建设高标准农田,目前已先后启动了5个县安排农发财政资金500万元;从202X年开始,我省确定了本省的粮食主产县,每年集中70%以上的资金重点投入,用于改造中低产田和小流域治理,为实现全省人均半亩口粮田的目标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中央财政有偿资金回收率达到

3、100%。我省对到期中央财政有偿资金的回收工作非常重视,从年初开始就将有偿资金回收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县级财政和农发部门提前做好有偿资金回收的账务清理工作,对于回收确有困难的企业,财政给予先期垫付;对于有偿还能力但不愿还款的,通过法律程序予以追缴。财政垫还比例逐年下降,上清下不清的现象逐年减少,每年均得到了国家农发办的奖励。 (四)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02X202年,我省共接受国家农发办的两次综合性检查及一次验收考评。在几次国家级检查中,我省农发资金管理工作得到了验收组及中介机构的充分肯定,尤其是2X年的国家验收考评中,验收考评结果为优秀等次,没有出现重大的违纪违规,资金使用管理规范,较

4、好地防范了资金风险。 二、基本做法和经验 (一)针对资金运行及使用中的风险点,风险环节,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管理。我省是西部贫困地区,一些地、县为项目配套资金非常困难。我省明确规定: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将配套资金纳入各级财政年初预算,确保落实配套。各级财政也总结出了一些好方法。如xx市从1990年开始就采取先将各县应配资金上汇到市财政农发资金专户,市财政再将资金全额拨到各县农发资金专户,以此保证资金的足额到位。黔南州将预算下达的资金在州级就全额拨入农发资金专户,不再层层下达预算指标,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同时,对于配套资金不足额落实的地、县,省在下年度资金分配中给予资金扣减的处罚,

5、有效地防范了“资金筹措不力”的风险。 、资金分配管理。为充分体现“奖优罚劣”、“公开、公平、公正”,兼顾实际的分配原则,我省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实行“基数因素”的分配办法,将全省财政资金由省统一分配到地区。以当年财政资金的40%作为基数,60%作为因素,对各地区进行综合考评打分,实现全省范围内的资金调剂。资金分配因素包括:资源条件因素和工作质量因素。并对40个粮食主产县和11个国家千亿斤粮食重点县作为优势资源地区,给予投资倾斜;工作质量因素包括:项目和资金管理质量考评、省级验收结果、地方财政配套、有偿资金还款、事业费安排等。“基数+因素”的分配办法有效地杜绝了跑资金、跑项目的不良现象,得到基层

6、管理部门的肯定。 3、“三专”管理。坚持“三专”管理是实现农发资金安全运行并充分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在“专人管理”方面,我省要求必须配备专人(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专业财会人员)管理农发资金;在“专账核算”方面,要求必须分别设置财政资金专账、报账资金专账,而且必须与行政事业经费账务或其他支农专项资金账务分设。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有偿资金,要求企业要设专账单独核算,以保证项目按批复的建设内容进行建设。在“专款专用”方面,要求资金必须按特定的用途和明确的使用范围来支出,不得随意挤占挪用。“三专”管理从财务管理的操作环节上规定了人员要专、账务要专、用款要专的问题,防范了“专款不专用”“挤占挪用”,“弥补行政

7、经费”等财务风险。 4、县级报账制管理。从202年开始,我省全面推行县级报账制,制定了省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报账制实施细则。首先,实行工程阶段性报账。报账申请必须有多方签字监管,各县农发项目人员与施工方、监理方共同核实工程量,方可进行已完工阶段报账,拨付下一阶段建设资金。其次,报账所附相关资料附件必须真实、齐全;三是项目竣工后,预留10%的工程质量保 证金,项目验收时报账率必须达到0%以上。同时要求,产业化经营项目无偿资金不能先预付,后报账。县级报账制减少了资金拨付环节,提高了资金拨付效率,有效地控制了套取项目资金,虚报冒领的风险。 (二)注重细节管理,强化会计基础工作。 、统一规范会计科目设

8、置及运用。为了使基层会计人员更好地使用会计科目,我省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作了统一规定,将会计科目规范到四级以下,哪一项科目设置几级,哪一级设置何种科目,作出了明确规定,农发会计科目得到全面的规范和统一,会计核算水平大大提高。 2、统一规范会计凭证。在省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报账制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了报账凭证的格式及相关要求,附件内容、数量等均作了统一规定。 3、全面推行会计电算化及久其财会软件。对全省各县特别规定,一是必须实现会计电算化;二是必须使用久其财会软件统一核算。规定了统一的核算平台和统一的核算体系后,全省会计核算质量有了较大提升,不再出现“五花八门”的现象。 4、强化县级事业费管理。我

9、省规定,凡是县级农发事业费在年初预算中安排,并且达到当年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3%的,在资金分配中给予奖励;达不到3%的,相应扣减资金。202年以来,我省各县级农发事业费基本能够足额安排,满足了农发日常工作需要,为防止挤占挪用项目资金提供了资金支持和保证。 5、细化省级验收评分标准。在省级验收评分标准中,对资金管理进行七大项、十一小项考核,包括:资金审计制度、违纪违规、会计科目核算、资金配套到位情况、实行会计电算化及使用久其软件记账、银行总账余额与对账单、库存现金与现金日记账相符、科技推广费和项目管理费、农业综合开发事业费安排情况、验收、审计整改情况等。 (三)创新资金管理方式,积极探索农发资金与其他支农资金相互配合,统筹安排使用的新路子。我省将农发资金与水利建设资金、国土开发整治等涉农资金有机整合,按照“以县为主、上下联动、权责统一、合力推进”和“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的原则组织推进,采取了“因素分配、切块下达、管理下移、权责到县”等到一系列措施,开展了省级整合试点工作,共同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