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妇外科针灸治疗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419110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妇外科针灸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儿妇外科针灸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儿妇外科针灸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儿妇外科针灸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儿妇外科针灸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妇外科针灸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妇外科针灸治疗(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遗尿及其针灸治疗 年满五周岁以上,具有正常排尿功能的小儿,在睡眠中小便不能自行控制,称遗尿(enuresis)。偶因疲劳或饮水过多而遗尿者,不作病态论。【病因病机】多由禀赋缺乏、病后体弱,导致肾气缺乏,下元虚冷,膀胱约束无力;或病后脾肺气虚,水道制约无权,因而发生遗尿。病变部位主要在肾,病变性质以虚证为主。【辨证】 主症 夜间没有自主控制的排尿,轻者几天1次,重者每夜12次或更多。兼见睡中遗尿,白天小便亦多,甚至难于控制,面色白,精神疲乏,肢冷畏寒,智力迟钝,腰腿乏力,舌淡,脉沉细者,为肾阳缺乏;睡中遗尿,白天小便频而量少,劳累后遗尿加重,面白,气短,食欲不振,大便易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者,

2、为肺脾气虚。【治疗】1 根本治疗治法健脾益气,温肾固摄。以任脉、足太阴经及背俞穴为主。主穴关元 中极 膀胱俞 三阴交配穴肾阳虚者,加肾俞;脾肺气虚者,加气海、肺俞、足三里;夜梦多者,加百会、神门。操作毫针补法,配合用灸法。方义 关元培补元气,益肾固本。中极、膀胱俞促进膀胱气化功能。三阴交可健脾益气。2 其他治疗1耳针法选肾、膀胱、皮质下、尿道。每次选23个穴位,毫针刺用轻刺激。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睡前按压以加强刺激。2穴位激光照射法选中极、膀胱俞、三阴交。用氦氖激光仪照射相应穴位,每穴照射5分钟,每日1次。对于畏针患儿尤为适宜。3穴位注射法选中极、膀胱俞、气海、肾俞、关元、关元俞

3、。每次选2穴,用当归注射液或维生素B1、维生素B12、胎盘注射液、硝酸士的宁等,每次每穴注入药液2毫升,隔日1次。4皮肤针法选夹脊穴、气海、关元、中极、膀胱俞、八髎。用皮肤针轻叩,使皮肤微微潮红,也可叩刺后加拔火罐,隔日1次。【按语】1 针灸治疗遗尿疗效较好,但对器质性病变引起者,应治疗其原发病。 2解除患儿心理负担,培养良好习惯,防止过度疲劳,晚间适当限制进水量。 疳证及其针灸治疗 疳证infantile malnutrition是由多种慢性疾患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以面黄肌瘦、毛发稀疏枯焦、腹部膨隆、精神痿靡为特征。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常见于小儿喂养不良、病后失调、慢性腹泻、肠道寄生虫

4、者。【病因病机】本病多由乳食无度,饮食不节,壅滞中焦,损伤脾胃,不能消磨水谷而形成积滞,导致乳食精微无从运化,脏腑肢体失养,身体日渐羸瘦,气阴耗损而成疳证。饮食不洁,感染虫疾而耗夺乳食精微,气血受戢,不能濡养脏腑筋肉,日久成疳。本病病理变化主要在脾胃虚弱,运化失调。本证形成后,日久不愈,又可变生他症。本病的病位在脾胃,病性有虚有实。 【辨证】主症精神疲惫,形体羸瘦,面色萎黄,毛发稀疏枯槁。兼见便溏、完谷不化,四肢不温,唇舌色淡,脉细无力者,为脾胃虚弱;嗜食无度或喜食异物,脘腹胀大,时有腹痛,睡中磨牙,舌淡,脉细弦者,属虫毒为患。【治疗】1根本治疗治法健脾益胃,化滞消疳。以足阳明经、胃之募穴及奇

5、穴为主。主穴中脘 足三里 四缝配穴食积者,加下脘、璇玑、腹结;虫积者,加天枢、百虫窠;重症疳积者,加灸神阙、气海、肺俞、膏肓、肾俞。操作中脘用毫针平补平泻法,足三里用补法;四缝严格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针后轻轻挤出液体,并用消毒干棉球擦干。对婴幼儿可采取速刺不留针。方义脾胃乃后天之本,假设脾胃功能旺盛,那么生化之源可复。胃之募穴、腑之会穴中脘,可和胃理肠。足三里扶土而补中气。四缝为奇穴,是治疗疳积的经验穴。2其他治疗1皮肤针法选夹脊穴717椎、脾俞、胃俞。从上而下轻轻叩刺,每次叩打1020分钟,隔日治疗1次。2捏脊法部位为脊柱及其两侧,使患儿俯卧,裸露背部。从长强穴向上,用手指捏起皮肤,一捏

6、一放,交替向上,一般至大椎穴为1遍。3遍后再从白环俞沿脊柱两侧1.5寸处捏起,自下向上,随捏随放,至大杼穴,反复3遍,每日1次。3割脂法选鱼际,作局部麻醉后,作纵切口约4厘米长,用止血钳插入切口,作局部按摩,如出现得气感那么疗效较好,然后取少量脂肪,用酒精棉球压迫防止出血,然后作外科包扎。4穴位敷贴法选内关、神阙。用桃仁、杏仁、山栀等分研成粉末,加冰片、樟脑少许,研末拌匀备用。取药末1520克,用鸡蛋清调匀敷于穴位上,24小时去除。【按语】1针灸治疗小儿疳证有一定疗效,因其他慢性疾病所致者,如肠寄生虫、结核病等,应根治其原发病。2提倡母乳喂养,注意饮食定时定量,婴儿断乳时给予补充营养。惊风及其

7、针灸治疗 惊风infantile convulsion又称惊厥,是小儿常见的危急重症,可发生于许多疾病的过程中,临床以抽搐、并伴有神志障碍为特征。其发病突然,变化迅速,证情凶险,列为中医儿科四大证之一。好发于15岁小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急惊风与慢惊风两类,急惊风发病急暴,临床表现多为实证。慢惊风多由久病而来,也可由急惊风转变而来,临床多表现为虚证。西医学中因高热、脑膜炎、脑炎、血钙过低、大脑发育不全、癫痫等所致的抽搐属此范畴。【病因病机】 急惊风的主要病因是外感时邪、内蕴痰热积滞、暴受惊恐。外感感时邪,从热化火,热极生风;饮食不节,食滞痰郁,化火动风;暴受惊恐,气机逆乱

8、,而发惊厥。其主要病机为热闭心窍、热盛动风、痰盛发搐。热、痰、风、惊四证是急惊风的主要病理表现。病变部位在于心、肝二脏。 慢惊风由于禀赋缺乏、久病正虚而致,以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为其主要发病原因。由于暴吐暴泻、久吐久泻,或温热病后正气亏损,脾肾亏虚,化源缺乏;或肝肾阴虚,虚风内动。其病变部位在脾、肾、肝三脏。【辨证】主症全身肌肉强直性或阵发性痉挛,可有神志不清。来势急骤,为急惊风,初起常有壮热面赤,烦躁不宁,摇头弄舌,咬牙齘齿,睡中惊醒,继那么神昏,牙关紧闭,两目上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四肢抽搐、颤抖,呼吸急促,苔微黄,脉浮数或弦滑,为痰热生风。起病缓慢为慢惊风,常见面黄肌瘦,形神疲惫,四肢

9、不温,呼吸微弱,囟门低陷,昏睡露睛,时有抽搐。兼见大便稀薄,色青带绿,足跗及面部浮肿,舌淡苔薄,脉沉迟无力,为脾阳虚;神倦虚烦,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光少苔或无苔,脉沉细而数,为肝肾阴亏。【治疗】1 根本治疗1急惊风治法清热袪邪,豁痰开窍。以督脉、足厥阴经穴为主。主穴水沟印堂 合谷 太冲配穴热盛者,加大椎、十宣放血;痰多者,加丰隆;惊恐者,加神门;口噤者,加颊车。 操作毫针泻法。方义水沟、印堂能醒脑镇惊。合谷、太冲相配,谓开四关,擅长治疗惊厥。2慢惊风治法健脾益肾,镇静熄风。以督脉、任脉及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水沟印堂气海足三里太冲配穴脾肾阳虚者,加神阙、关元、肾俞;肝肾阴虚者,加太溪、肝俞。操

10、作水沟、印堂、太冲用毫针泻法,气海、足三里用补法。脾肾阳虚者,可施以温和灸或隔盐灸或隔附子饼灸。小儿不合作者也可不留针。方义水沟、印堂可醒脑镇惊。气海能益气培元。足三里补脾健胃。太冲平肝熄风。2 其他治疗耳针法选交感、神门、皮质下、心、肝、脾。急惊风毫针刺用强刺激,慢惊风毫针刺用中等刺激,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按语】1 针灸对惊风有较好的缓解作用,但须查明原因,针对病因治疗。2惊风发作时立即让患儿平卧,头侧向一侧,解开衣领,将压舌板缠上多层纱布塞入上、下臼齿之间,防止咬伤舌头。给予吸氧,随时吸出痰涎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及其针灸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又称小儿多动

11、症(hyperactive child syndrome),指小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自我控制能力弱、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和行为异常等病症。多发生于416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病因病机】本病多由肾精虚衰,阴虚阳亢,虚风内动所致;或由先天禀赋缺乏,肾精虚衰,不能生髓充脑,脑海空虚,元神失养而发病;心主血脉而又主神志,脾主思虑,心脾两虚,气血化源缺乏,心神失养,而发本病。【辨证】 主症行为异常,运动过多和动作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兼见神志焕散,烦躁易怒,多动多语,指甲、发泽不荣,舌红而干,脉细数或弦细数者,为阴虚阳亢;寐难梦多,精神疲倦,神志焕散,面色萎黄,

12、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缓者,为心脾两虚。【治疗】治法育阴潜阳,安神定志。以督脉、足少阳、足厥阴、足少阴经穴为主。主穴百会 印堂 风池 太冲 太溪 神门配穴阴虚阳亢者,加三阴交、侠溪;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痰热内扰者,加大陵、丰隆;烦躁不安者,加照海、神庭;食欲不振者,中脘、足三里;遗尿者,配中极、膀胱俞。操作风池、太冲用毫针泻法,太溪用补法,其余主穴用平补平泻法。四肢穴位可用速刺法,不留针,头部穴位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方义百会、印堂两穴相配可安神定志,益智健脑。太溪为肾经原穴,育阴潜阳。太冲、风池镇肝潜阳。神门宁心安神。2其他治疗耳针法选心、肝、肾、皮质下、肾上腺、交感、枕。毫

13、针刺用中等刺激,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按语】1 针灸能明显减轻病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2. 加强教育与诱导,给予必要的心理治疗,配合行为纠正。小儿脑性瘫痪及其针灸治疗 小儿脑性瘫痪(infantile cerebral paralysis) 简称小儿脑瘫,是指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听觉与视觉障碍及学习困难等。本病属中医儿科的五软、五迟、胎弱、胎怯等范畴。【病因病机】主要由先天缺乏,或后天失养,或病后失调,致使精血缺乏,脑髓失充,五脏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失养,形成亏损之证。脑为元神之腑,脑髓不充,神失其聪,导致智力低下,反响迟钝,语

14、言不清,咀嚼无力,时流涎水,四肢无力,手软不能握持,足软不能站立。或感受热毒,损伤脑络,后期耗气伤阴,脑髓及四肢百骸、筋肉失养,导致本病。【辨证】主症肢体瘫痪,手足不自主运动,智力差,语言不清。兼见筋骨痿弱,发育缓慢,站立、行走或长齿缓慢,目无神采,面色不华,疲倦喜卧,智力迟钝,舌质淡嫩,脉细弱者,为肝肾缺乏;筋肉痿软,头项无力,精神倦怠,智力不全,神情呆滞,语言发育缓慢,流涎不禁,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为心脾两虚;反响迟钝,失语,痴呆,手足软而不用,肢体麻木,舌淡紫或边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或涩者,为痰瘀阻络。【治疗】1 根本治疗治法健脑益聪,化瘀通络。以督脉、足少阳、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百会四神聪悬钟足三里合谷配穴肝肾缺乏者,加肝俞、肾俞;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痰瘀阻络者,加膈俞、血海、丰隆;语音障碍者,加通里、廉泉、金津、玉液;颈软者,加天柱;上肢瘫者,加肩髃、曲池;下肢瘫者,加环跳、阳陵泉;腰部瘫软者,加腰阳关。操作主穴用毫针补法或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或用速刺法,不留针。方义百会为督脉穴,督脉入络脑,故能健脑调神。四神聪为经外奇穴,有健脑益智之功。悬钟为髓会,可益髓补脑,强壮筋骨。足三里培补后天之本,化生气血,滋养筋骨、脑髓。合谷调理气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