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资料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7413127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政策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财政政策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财政政策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财政政策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财政政策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政策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政策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 政府支出是指整个国家中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由具体的支出项目构成,重要可以分为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两类。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需品、机关公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都属于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支出是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规模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购买支出对整个社会总支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贴等方面的支出。转移支付不能算作国民收入的构成部分,它所做的仅仅是通过政府将收入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进行转移和重新分派。 再看政府的收入。税收是政府收入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国家

2、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原则,强制的、免费的获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与政府购买支出、转移支付同样,税收同样具有乘数效应,即税收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变动具有倍增作用。当政府税收局限性以弥补政府支出时,就会发行公债,使公债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又一构成部分。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务。它不同于税收,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涉及中央政府的债务和地方政府的债务。二、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 1、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自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多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可以在经济繁华时期自动克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用任何行动。 2、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3、。是指政府要审时度势,积极采用某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足就业水平。当觉得总需求非常低,浮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当通过削减税收、减少税率、增长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反之,当觉得总需求非常高,浮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当增长税收或者削减开支,以克制总需求。前者成为扩张型财政政策,后者成为紧缩性财政政策。三、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重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足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的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样的财政为功能财政。预算赤字是政府财政支出不小于收入的差额。实行扩张型财政政策,即减税和扩大政府支

4、出就会导致预算赤字。预算盈余是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即增税和减少政府支出,会产生预算盈余。 年度平衡预算,规定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是2世纪30年代大危机此前普遍采用的政策原则。后来这个原则遭到了凯恩斯主义者的袭击。她们觉得,衰退时,税收必然会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如果坚持年度平衡预算的观点,那么为了减少赤字,只有减少政府支出或者提高税率,其成果会加深衰退;当经济过热,浮现通货膨胀时,税收必然会随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为了减少盈余,只有增长政府支出或者减少税率,其成果反而会加剧通货膨胀。这样,坚持年度平衡预算只会使经济波动更加严重。四、充足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 所谓充

5、足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在充足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如果这种盈余为负值,就是充足就业的预算赤字。它不同于实际的预算盈余,实际的预算盈余是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量预算状况的,因此两者的差别就在于充足就业的国民收入与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差额。一般来讲,当实际国民收入水平高于充足就业国民收入水平时,则充足就业预算盈余不不小于实际预算盈余;若实际国民收入水平低于充足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则充足就业预算盈余不小于实际预算盈余。固然,也会浮现实际国民收入和潜在的国民收入相等,因而充足就业预算盈余与实际预算盈余相等的状况。五、赤字与公债 按照功能财政的思想,战后西

6、方国家普遍实行了干预经济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这种政策从理论上说?美国历年财政赤字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相机抉择”,但是事实上多数是搞扩张性财政政策,成果是财政赤字的上升和国家债务的积累。财政赤字是预算开支超过收入的成果。弥补赤字的途径有:借债和发售政府资产。政府借债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向中央银行借债,另一类是向国内公众借债。公债作为政府获得收入的一种形式可觉得预算赤字融资,使赤字得到弥补。然而,政府发行了公债要还本付息,一年年末清偿的债务会逐渐积累成巨大的债务净存量,这些债务净存量所要支付的利息又构成政府预算支出中一种十分庞大的支出。六、西方财政的分级管理模式 根据财权和事权相一致的原则,西方国

7、家普遍采用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在财政分级管理体制下,税收被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三种,分别规定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支出也同样被划分为中央政府支出和地方政府支出,并各自规定了相应的支出范畴。至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调节,则重要依托税收返还制度和中央政府支出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形式进行,中央政府财政预算与地方财政预算各自分开,自求平衡。七,财政政策的主体 政策主体指的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财政政策的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重要是中央政府。各级政府主体的行为与否规范,对于政策功能的发挥和政策效应的大小都具有核心作用。在某些财政政策研究和执行文献中,往往注重政策目的与政策工

8、具,而忽视政策主体的行为与偏好,这种见解有失全面。事实上,在政策的执行中,违背政策目的和滥用政策工具,往往是政策主体的行为不当导致的后果。编辑本段内容 其内容涉及: 社会总产品 国民收入分派政策 预算收支政?初期资本积累策 税收政策 财政投资政策 财政补贴政策 国债政策 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 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编辑本段形成与发展 财政政策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不断发展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制约,国家不也许大规模组织社会经济生活。奴隶主和地主阶级的财政政策重要为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政治职能服务在资本积累阶段和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统治者一般都履行掠夺??在经济增长的

9、同步要避免通货膨胀性财政政策,以加速资本积累的过程。 1 初期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实行简政轻税、预算平衡的财政政策,以利于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激化,政府的经济职能逐渐增强,财政政策不仅为实现国家政治职能服务,并且成为政府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工具。 特别是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产生,财政政策成为调节经济、挽救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常常在经济萧条时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加快经济复苏;在经济高涨时期,则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以减少社会总需求,延缓经济危机的来临。 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

10、,国家集中了全体人民的意志,代表着人民的主线利益,能自觉地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规定制定财政政策。一方面增进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一方面组织和协调社会经济生活,为巩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编辑本段供应学派财政政策 供应学派财政政策(suply-sid econoicfisc policy)主张减少累进所得税率,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实现预算平衡的一种财政政策观点。同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相对立。编辑本段种类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2将财政政策分为自动稳定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的。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

11、指财政制度自身存在一种内在的、不需要的政府采用其她干预行为就可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动调节经济运营机制。这种机制也被称为财政自动稳定器。重要表目前两方面:一方面,是涉及个人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所得税自动稳定作用。在经济萧条时,个人和公司利润减少,符合纳税条件的个人和公司数量减少,因而税基相对缩小,使??财政政策-加息用的累进税率将对下降,税收自动减少。因税收的减少幅度不小于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的下降幅度,税收便会产生一种推力,避免个人消费和公司投资的过度下降,从而起到反经济衰退的作用。在经济过热时期,其作用机理正好相反。另一方面,是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如果经济浮现衰退,符合领取失业

12、救济和多种福利原则的人数增长,失业救济和多种福利的发放趋于自动增长,从而有助于克制消费支出的持续下降,避免经济的进一步衰退。在经济繁华时期,其作用机理正好相反。 (2)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期期的经济社会状况,积极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营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的。在2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中,美国实行的罗斯福-霍普金斯筹划(192-13)、日本实行的时局匡救政策(193年)等,都是相机决策财政政策选择的范例。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具体涉及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汲水政策是指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长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汲水政策有四个特

13、点:第一,它是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自发机制为前提,是一种诱导经济恢复的政策;第二,它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为手段,启动和活跃社会投资;第三,财政投资规模具有有限性,即只要社会投资恢复活力,经济实现自主增长,政府就不再投资或缩小投资规模。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故意识的从当时经济状况反方向上调节经济景气变动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在经济萧条时期,为缓和通货紧缩影响,政府通过增长支出,减少收入政策来增长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社会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反之,经济繁华时期,为克制通货膨胀,政府通过财政增长收入、减少支出等政策来克制和减少社会过剩需求,稳定经济波动。2、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

14、性财政政策 将财政政筹划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构造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的.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派活动来增长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重要措施有:增长国债、减少税率、提高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派活动来减少和克制总需求;重要措施有:减少国债、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3)中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派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编辑本段手段 财政政策的手段重要涉及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例如

15、减少税收可以刺激消费,增长政府的支出可以刺激生产,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国家为实现财政政策目的所采用的经济、法律、行政措施的总和。经济措施重要指财政杠杆;法律措施是通过立法来规范多种财政分派关系和财政收支行为,对违法活动予以法律制裁;行政措施指运用政府机关的行政权力予以干预。财政政策手段的选择是由财政政策的性质及其目的所决定的。财政政策的阶级性质和具体目的不同,所采用的手段也不同。编辑本段中国的基本手段 国家预算。重要通过预算收支规模及平衡状态的拟定、收支构造的安排和调节来实现财政政策目的。 税收。重要通过税种、税率来拟定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的分派关系,以满足国家履行政治经济职能的财力需要,增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分派。 财政投资。通过国家预算拨款和引导预算外资金的流向、流量,以实现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本,调节产业构造的目的。财政补贴。它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规定和一定期期的政策需要,通过财政转移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农民、公司、职工和城乡居民实行财政补贴,以达到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安定的目的。财政信用。是国家按照有偿原则,筹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派手段涉及在国内发行公债和专项债券,在国外发行政府债券,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借款,以及对预算内资金实行周转有偿使用等形式。 财政立法和执法。是国家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