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技术出现于60年代,真正投入实际应用始于70年代初期讲解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7409763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光技术出现于60年代,真正投入实际应用始于70年代初期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激光技术出现于60年代,真正投入实际应用始于70年代初期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激光技术出现于60年代,真正投入实际应用始于70年代初期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激光技术出现于60年代,真正投入实际应用始于70年代初期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激光技术出现于60年代,真正投入实际应用始于70年代初期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激光技术出现于60年代,真正投入实际应用始于70年代初期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光技术出现于60年代,真正投入实际应用始于70年代初期讲解(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激光技术出现于 60 年代,真正投入实际应用始于 70年代初期。最早的激光发 射器是充有氦-氖(He-Ne)气体的电子激光管,体积很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 到了很大限制。 70 年代末期,半导体技术趋向成熟。半导体激光器随之诞生, 高灵敏度的感光材料也不断发现, 加上激光控制技术的发展, 激光技术迅速成熟, 并进入了实际应用领域。 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科研人员, 在静电复印机的基础 上,结合了激光技术与计算机技术, 相继研制出半导体激光打印机。 这种类型打 印机的打印质量好、速度快、无噪音,所以很快得到了广泛应用。90 年代初,美国惠普公司和日本佳能公司生产的激光打印机,打印速度可 达到每分钟

2、8页,打印精度为600DP1其中惠普公司的分辨率增强技术(Resolution EnhancementTechnology)及PCL打印机语言,已成为世界标准。 激光打印机按其打印输出速度可分为三类:即低速激光打印机(每分钟输出10 30页);中速激光打印机(每分钟输出40120页);高速激光打印机(每分钟输 出 130300 页) 。现在激光打印机仍以惠普、 佳能、爱普生占据主要市场, 此外, 还有利盟 (Lexmark) 、施乐、松下、理光等系列。近年来我国的联想公司和方正 公司也相继生产出了适用的激光打印机,并也占据了一些市场份额。鉴于激光打印机如今使用非常广泛, 但多数用户对于维修及故

3、障排除都不太 在行,为使许多同行能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激光打印机,本人在多年使用中觉得, 对于充分了解激光打印机的性质、 结构及工作原理等的了解, 对于排除激光打印 机的故障是有很大帮助的。因此,就将激光打印机的结构、原理等总结如下,供 同行们参考。、基本结构激光打印机是由激光器、声光调制器、高频驱动、扫描器、同步器及光偏转 器等组成,其 作用是把接口电路送来的二进制点阵信息调制在激光束上,之后 扫描到感光体上。感光体与 照相机构组成电子照相转印系统,把射到感光鼓上 的图文映像转印到打印纸上,其原理与复 印机相同。激光打印机是将激光扫描 技术和电子显像技术相结合的非击打输出设备。 它的机 型不 同

4、,打印功能也有 区别,但工作原理基本相同,都要经过:充电、曝光、显影、转印、消电 、清 洁、定影七道工序, 其中有五道工序是围绕感光鼓进行的。 当把要打印的文本或 图像输 入到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其进行预处理。然后由打印机驱动程 序转换成打印机可以 识别的打印命令(打印机语言)送到高频驱动电路,以控 制激光发射器的开与关,形成点阵 激光束,再经扫描转镜对电子显像系统中的 感光鼓进行轴向扫描曝光,纵向扫描由感光鼓的自身旋转实现。感光鼓是一个光敏器件, 有受光导通的特性。 表面的光导涂层在扫描曝光前, 由充电辊充上均匀电荷。 当激光束以点阵形式扫射到感光鼓上时, 被扫描的点因 曝光而导通,

5、电荷由导电基对地迅速释放。 没有曝光的点仍然维持原有电荷, 这 样在感光鼓表面就形成了一幅电位差潜像 (静电潜像) ,当带有静电潜像的感光 鼓旋转到载有墨粉磁辊的位置时, 带相反电荷的墨粉被吸附到感光鼓表面形成了 墨粉图像。当载有墨粉图像的感光鼓继续旋转, 到达图像转移装置时, 一张打印纸也同 时被送到感光鼓与图像转移装置的中间, 此时图像转移装置在打印纸背面施放一 个强电压, 将感光鼓上的墨粉像吸引到打印纸上, 再将载有墨粉图像的打印纸上 送入高温定影装置加温、 加压热熔, 墨粉熔化后浸入到打印纸中, 最后输出的就 是打印好的文本或图像。二、基本原理激光打印机工作过程所需的控制装置和部件的组

6、成、 设计结构、 控制方法和 采用的部件会因厂牌和机型不同而有所差别,如: 对感光鼓充电的极性不同。 感光鼓充电采用的部件不同。 有的机型使用电极丝放电方式对感光鼓进行 充电,有的机型使用充电胶辊(FCR对感光鼓进 行充电。 高压转印采用的部件有所不同。 感光鼓曝光的形式不同。有的机型使用扫描镜直接对感光鼓扫描曝光,有的机型使用扫描后的反射激光束对感光鼓进行曝光。不过他们的工作原理基本一样。 由激光器发射出的激光束, 经反射镜射入声 光偏转调制器, 与此同时, 由计算机送来的二进制图文点阵信息, 从接口送至字 形发生器, 形成所需字形的二进制脉冲信息, 由同步器产生的信号控制 9 个高频 振荡

7、器,再经频率合成器及功率放大器加至声光调制器上,对由反射 镜射入的 激光束进行调制。 调制后的光束射入多面转镜, 再经广角聚焦镜把光束聚焦后射 至光导鼓 (硒鼓) 表面上,使角速度扫描变成线速度扫描,完成整个扫描过程。硒鼓表面先由充电极充电, 使其获得一定电位, 之后经载有图文映像信息的 激光束的曝光, 便在硒鼓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经过磁刷显影器显影, 潜像即转 变成可见的墨粉像,在 经过转印区时,在转印电极的电场作用下,墨粉便转印 到普通纸上,最后经预热板及高温热 滚定影,即在纸上熔凝出文字及图像。在 打印图文信息前, 清洁辊把未转印走的墨粉清除 ,消电灯把鼓上残余电荷清除, 再经清洁纸系

8、统作彻底的清洁,即可进入新的一轮工作周期。三、工作过程1. 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我们通常把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电灯、燃烧的蜡烛等。光具有能 量,它可以使物体变热,使照相底片感光,这就是能的转换现象。光能含在光束 中,光束射入人的眼睛,才引起人的视觉,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光源发射的光。那 么我们为什么还能看到不发光的 物体呢?是因为光源发射的光照射到它们,不 发光的物体受光后,向四面八方漫反射的光射 入了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也能 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产生激光的光源, 和普通的光源明显不同。 如普通白炽灯光源是通过电流加 热钨丝的 原子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不断地自发辐射而发光。这种普通

9、的光源具有很大的散射 性和漫射性,不能控制形成集中的光束,也就不能应用 于激光打印机。激光打印机所需要的 激光光束必须具有以下特性: 高方向性。发出的光束在一定的距离内没有散射和漫射。 高单色性。纯白光由七色光组成。 高亮度,有利于光束的集中并带有很高的物理能量。 高相干性,容易叠加和分离。激光器是激光扫描系统的光源,具有方向性好、单色性强、相干性高及能量集中、便于 调制和偏转的特点。 早期生产的 激光打印机多采用氦-氖(He-Ne)气体激光器,其波长为632. 8卩m其特点是 输出功率较高、体积大、是寿命长(一般大于 1 万小时) 性能可靠,噪音低, 输出功率大。但是因为体积太大,现在基本已

10、淘汰。现代激光打印机都 采用半 导体激光器,常见的是傢砷-傢铝砷(CaAs-CaAIAs)系列,所发射出的激光束波 长一般为近红外光(入=780卩m,可与感光硒鼓的波长灵敏度特性相匹配。 半导体激光器体积 小、成本低,可直接进行内部调制,是轻便型台式激光打印 机的光源。激光扫描是用来产生非常小的高精度光点, 用于高质量的文字及图像的印刷, 常用的激 光扫描系统工作原理是: 在工作物质两端设置两块相互平行的反射镜 (栅极),这两块反射 镜 之间构成了一个谐振腔。 谐振腔的一块反射镜为全反射镜, 另一块为半反射镜, 当工作物 质 受激,原子自发辐射的光子在谐振腔内不断地来回反射, 辐射出的光子不断

11、增加。 当谐振 腔 内叠加的光子增加到一定量时, 就会穿透半反射的反射镜面发出一束非常强的光, 这就是 激 光。这样发出的光束非常集中,几乎没有散射,只要我们利用控制技术将光波波长控制在 700900叩(纳米),这样所产生的激光就可以满足激光打印机感光鼓的曝光需要。现代所用的半导体激光器, 通常采用激光二极管, 它的原理与普通的二极管 极为相似,如都有一对PN结,当电压和电流加到激光二极管上时,P型半导体 材料中的空穴和N型材料中 的自由电子产生相对运动,PN结处载流子的密度 增加非常大,自由电子和空穴重新复合, 因而产生受激辐射,释放出具有激光 特性的光子,由激光器谐振腔内的反射镜反射,透过

12、激 光孔和孔内聚焦镜,射 出激光束。从激光的产生可以看出, 一条激光束只包括一种主要波长的光线, 它是单色 的。每一 条光线都沿一个方向传播, 以相互叠加的方式结合, 我们称之为 相干 性。这个特性使激 光以一条极细的光束射到一个靶上, 而几乎没有散射。 而每 条激光束就像枪膛里射出的子弹 ,每颗子弹只能在靶上打一个孔。如果要打出 一个一字,就要射出很多的子弹,沿 一 字方向打出很多的孔,形成一个 一字点的横向排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 点阵排列 ,是后面要讲 点阵图像 的技术基础。激光打印机的图文信息, 亦是由点阵组成。 印刷质量要求越高, 组成一个字 符的点阵亦 越多。激光扫描的点阵形成有四种

13、方法。单线扫描:将一行字符的 每一行的点阵信息, 送至扫描器中进行扫描, 称为单线扫描。 多线顺序偏转扫描: 高频信号发生器依次产生 9 个不同的频率,依据布雷格衍射原理,它们在偏转 调制器中会产生 9 条偏转角不同的扫描线 ,接着转镜旋转一个微小角度,扫描 出从左至右的点阵信息。 由于这种方法只需转镜转过一个微小的角度, 它相当于 单线扫描方法的 1132,即可形成 1 个字,故又称小光栅扫描。 多线同时偏转 扫描:是指在高频驱动电路中同时产生 9 个不同的频率,经合成后送至偏转 调 制器中。多线同时偏转多次扫描: 这种方法与多线同时偏转扫描属同一类, 只是 从 1 个字 符的形成上有所区别

14、。即在扫描高点阵字符时,一个完整的字符是分 成多次扫描完成的。 图形信息的点阵形成与字符的点阵形成基本相似。2. 感光鼓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感光鼓是激光打印机的核心部件。 它是一个光敏器件, 主要用光导材料制成。 它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 光电转换 的过程。它在激光打印机中作为消耗材料使 用,而且它的价格也较为昂贵。 光敏半导体有半导体的共性,如受热激发,掺 杂后改变电导率等。 此外,它还具有其 他半导体不具有的 光导电 特性。 光敏 半导体受光照射后, 它的电导率可以上升几个数量级。 从能带上讲, 它的价带中 的电子吸收了光的能量后,跃入导带,产生电子 - 空穴对。这种由光照产生的电 子-空穴对,

15、称为光生载流子 。光敏半导体内产生的 光生载流子 增多,它的 电导率就上升。这种 受光照射后提高的电导率称为 本征光电导率 。 实际应用 中,光敏半导体材料需经过掺杂后,才能制成激光器使用的半导体材料。所 以 除了有本征光电导率外, 还必须具有光激发杂质能级上的电子或空穴形成的杂质 光电导率 的性质。在有些光敏半导体中, 杂质光电导率 起主要作用。光敏半导体受光照射后, 会不同程度地改变物体内的 载流子迁移率 ( 迁移率是载流 子 的迁移速度与外电场的比值) 。标志物体的导电能力的 电导 ,等于载流子密度乘以迁 移率。 迁移率上升,电导提高,电导率由本征光电导率、杂质光电导率和迁移率的值共同决

16、 定, 只是在某种条件下便以其中的某种因素为主罢了。实际应用的各种光导体对光的敏感程度都不一样。 光导体的电导率与它对光 的敏感程 度成正比。所以光感对光导体的导电性影响很大。光导体对光的光感 度是不一样的。某一种光导体,只对某一区域光谱的光的光感度高, 离开了这 一区域,则可能丧失光感度。光敏半导体在与它适用的光波长范围内, 会对光形成一个吸收峰值。 在这个 峰值范围 内光电导效果最佳。它还与光的照度有关系。照度越高,产生的载流 子越多,光电导率就越 高。然而每种光导体的特性各异,所以在相同条件下, 达到相同的光电导率指标所需要的照 度是不同的。目前感光鼓常用的光导材料有硫化镉(CdS、硒-砷(Se-As )。有机光导材 料(opc)等几种。制作感光鼓用的光导材料,应具备以下特性: 耐磨性好。光导体表面要有一定的硬度,要能承受显影转印和清洁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