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车轮轴新组装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7404252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货车轮轴新组装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铁路货车轮轴新组装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铁路货车轮轴新组装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铁路货车轮轴新组装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铁路货车轮轴新组装作业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货车轮轴新组装作业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货车轮轴新组装作业指导书(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铁路货车轮轴新组装作业指导书3.1基本作业条件3.1.1基本工序3.1.1.1车轴加工主要包括车轴轴端三孔加工(若需要),车轴半精车加工,车轴精车加工,车轴成型磨削加工,车轴轮座磨削加工,车轴荧光磁粉探伤,车轴检测。3.1.1.2车轮加工主要包括车轮轮毂孔加工、检测。3.1.1.3轮对组装 主要包括车轴、车轮选配及复测,轮对压装,轮对尺寸检测,轮对组装标记刻打,轮对检查。3.1.1.4轴承压装主要包括轴颈、防尘板座擦拭,轴承与轴颈、后挡与防尘板座检测与选配,轴颈、防尘板座涂脂,轴承压装,轴承压装到位检测,刻打标志板,轴承附件组装,轴向游隙检测,轴承磨合测试,轮轴检查。3.1.2主要工装设备 轴

2、端三孔加工设备(若需要)、数控车床、车轴成型磨床、车轴外圆磨床、车轴荧光磁粉探伤机、数控立式车床或数控立式镗床、轮对自动压装机或轮对自动组装单元(含专用样板轮对)、轴端标记刻打机、微控轴承压装机、标志板刻打机、轴端螺栓智能力矩扳机、轴承磨合机、轮对分解压力机、轴承退卸机。3.1.3主要检测器具车轴全长及轴肩距测量尺、车轴圆弧检查样板、轴端螺栓孔螺纹塞规、轴端三孔位置度综合量规、深度游标卡尺、粗糙度测量仪、粗糙度比较样块、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表)、标准样环、车轮踏面形状检查样板、轮径尺(仪)、车轮检查器、轮对内侧距检测尺、轮位差测量尺、车轮滚动圆跳动测量器、轴承轴向游隙检测仪、力矩扳手。3.

3、2车轴加工3.2.1 半精加工车轴外观技术状态检查3.2.1.1建立轮轴卡片(车统-51),核对车轴制造信息。3.2.1.2车轴外表面无残留氧化黑皮,无可见裂纹,无影响后续加工的锈蚀,轴身部位均匀涂刷醇酸清漆或非苯类清漆。3.2.1.3车轴不得存在精加工时无法消除的刀痕和损伤。3.2.1.4车轴中心孔、轴端螺栓孔须进行检查,符合图样要求。3.2.1.5车轴轴身、轮座与轴身过渡部分的圆弧半径须符合图样要求,表面粗糙度须达到Ra3.2m。3.2.2车轴加工技术要求3.2.2.1 轴端螺栓孔加工3.2.2.1.1轴端螺栓孔加工后,螺栓孔须用螺纹塞规进行检查。用通端螺纹塞规测试时须旋合通过,用止端螺纹

4、塞规测试时,在距端面3扣内须止住,且止规不得有明显晃动(手试)。3.2.2.1.2轴端三个螺栓孔的位置度须用位置度综合量规检查合格。3.2.2.2 车削加工 车轴轴颈、防尘板座、轮座及圆弧精车后表面粗糙度须达到Ra3.2m。3.2.2.3 磨削加工3.2.2.3.1轴颈及防尘板座须采用成型磨削工艺进行终加工,加工后须符合图样要求。3.2.2.3.2轴颈外侧应有一圆锥形引入段,引入段的长度和表面粗糙度须符合图样要求。3.2.2.3.3轴颈加工后,圆柱度不大于0.015mm,直径不允许在全长范围内向轴颈端部方向逐渐增大;轴颈、防尘板座及圆弧加工后,各部位圆弧与检查样板局部间隙不大于0.1mm,表面

5、粗糙度须达到Ra1.6m。3.2.2.3.4轮座的终加工须采用磨削加工工艺,加工后表面粗糙度须达到Ra1.6m。3.2.2.3.5轮座加工时轮座外侧须有一圆锥形引入段,引入段的长度和表面粗糙度须符合图样要求。3.2.2.3.6轮座加工后的直径和圆柱度须符合图样要求, 轮座圆柱度不大于0.05,圆度不大于0.02,轮座直径不允许在全长范围内向轮座引入部端逐渐增大。3.2.3车轴终加工后须对车轴加工部位进行复合磁化荧光磁粉探伤检查。3.2.4车轴裂纹和发纹要求3.2.4.1车轴不得存在裂纹和横向发纹,各圆弧处、轴肩不得存在发纹。3.2.4.2 车轴表面纵向发纹限度3.2.4.2.1轴颈:单条发纹长

6、度不大于6mm,所有发纹总长度不大于50mm。3.2.4.2.2防尘板座:单条发纹长度不大于10mm,长度为5mm10mm的发纹总长度不大于50mm。 3.2.4.2.3轮座:单条发纹长度不大于10mm,长度在5mm10mm的发纹总长度不大于100mm。3.2.4.2.4轴身:单条发纹长度不大于10mm,任意300mm长度内周向全表面上,长度在5mm10mm的发纹总长度不大于40mm。3.3车轮加工3.3.1车轮外观技术状态检查3.3.1.1车轮表面无氧化皮、裂纹、孔洞、夹杂、磕碰伤及车轮标记不清等缺陷,用局部磨削或机械加工方法消除的表面缺陷,磨修的凹痕处表面应向周围表面圆滑过渡,其深度不大于

7、3mm,修正后的断面尺寸不小于最小允许的断面尺寸。3.3.1.2车轮机加工表面不得有黑皮,铸钢车轮非机加工表面与机加工表面须圆滑过渡,辗钢车轮所有表面须经过加工,车轮的表面粗糙度须符合图样规定。3.3.1.3车轮表面均匀涂刷醇酸清漆或非苯类清漆,不得在踏面、轮缘、轮毂孔和轮辋内、外侧表面涂刷清漆和其他介质。3.3.2 车轮轮毂孔加工技术要求 3.3.2.1 轮毂孔终加工须采用数控加工工艺。3.3.2.2轮毂孔加工后,直径须符合图样要求,圆度不大于0.02,圆柱度不大于0.05,并且大端须在内侧;轮毂孔与轮毂内侧端面的过渡圆弧半径为34,外侧端面的过渡圆弧半径为34或倒角245445;轮毂孔内径

8、面粗糙度须达到Ra6.3m。3.4车轴、车轮选配3.4.1车轮、车轴与检测器具须同温8h后对轮毂孔及轮座进行加工、测量、选配和组装。3.4.2同一车轴上须组装同型号、同材质的车轮,轮对型号以车轴型号为准。3.4.3同一车轴上组装的两个车轮轮辋宽度差不大于3。3.4.4同一车轮相互垂直的直径差不大于0.5mm;同一车轴上的两车轮直径差不大于1mm。3.4.5轮座与轮毂孔采取过盈配合,配合过盈量为轮座直径的0.81.5。3.4.6轮座与轮毂孔选配后对二者关键尺寸进行逐项复查、确认。 3.4.7选配、复测前须将车轴轮座、车轮轮毂孔擦拭干净,按规定位置测量轮座与轮毂孔直径、圆度及圆柱度。 3.4.7.

9、1轮座直径按图3-1所示位置分别测量、两截面,每个截面测量两点,测量位置均须相差90,两点算术平均值为每个截面轮座直径,、两截面轮座直径的算术平均值为轮座直径,任一截面两点轮座直径之差的1/2为轮座圆度,、截面轮座直径之差的1/2为轮座圆柱度,轮座直径不允许在全长范围内向轮座引入部端逐渐增大。 图3-1 轮座直径、圆柱度测量位置示意图3.4.7.2轮毂孔直径按距轮毂两端面30mm35mm处分别测量两截面,每个截面测量两点,测量位置均须相差90,两点算术平均值为每个截面轮毂孔直径,两截面轮毂孔直径的算术平均值为轮毂孔直径,任一截面两点轮毂孔直径之差的1/2为轮毂孔圆度,两截面轮毂孔直径之差的1/

10、2为轮毂孔圆柱度,轮毂孔直径不允许在全长范围内向车轮外侧端逐渐增大。3.5 轮对组装3.5.1车轮与车轴组装须采用微机控制压装,配备专用样板轮对,自动记录压装压力曲线。3.5.2轮对自动压装设备须有左、右标识,车轴左、右端与压装机左、右端须对应。3.5.3每班开工前由压装设备操作者、工长、质检员、验收员共同对轮对自动压装设备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日常性能校验,填写校验记录并签字,合格后方可开工。每班首条轮对压装时须观察压力表,将系统压力与压力曲线的压力值对比确认一致,不一致时以压力曲线的压力值为准,允许压力曲线数值小于压力表数值,但相差不大于49kN。3.5.4轮对组装前须录入车轴、车轮的相关信息

11、,轮座表面及轮毂孔内径面须洁净,均匀涂抹纯植物油(禁止采用桐油)或矿物脂(MOLYKOTE G-N PLUS PASTE、MOLYKOTE DX等)。3.5.5轮对组装时,须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轴颈磕碰伤及轴颈端部蹾粗。3.5.6压装车轮时,车轴纵向中心线与压装机活塞中心线须保持一致,车轴纵向中心线与车轮轮辋内侧平面相垂直,车轮压入速度应均匀并保持一致。3.5.7轮对压装最终压力按轮毂孔直径计算,每100mm直径尺寸的压装压力: LZ50钢、LZ45CrV钢车轴为343kN588kN。3.5.8轮对组装后突悬部分不计入压装压力曲线,压力曲线须符合附件3规定。3.5.9压力曲线等不合格时,应及时分

12、解轮对。分解时,车轴的中心线与压力机活塞的中心线应保持一致,并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轴颈蹾粗和磕碰伤,车轮压退时的最大压应力不超过车轴材质的下屈服强度。3.5.10不得将分解的原车轮与原车轴原位进行第二次压装,在原车轴、车轮表面无损伤的情况下,可重新选配其他新加工过的合格车轮、车轴进行压装。 分解后有拉伤的车轮、车轴须重新加工,清除缺陷后方可使用。若车轴经重新加工后须对再加工部位进行复合磁化荧光磁粉探伤检查。3.5.11轮对压装压力曲线图表(车统-57)须与轮轴卡片(车统-51)装订在一起一并传递、保存,且车统-51、车统-57与轮对实物相符;同一条轮对的不合格压装压力曲线和合格曲线记录一并保存。

13、3.5.12轮对组装合格后须刻打轮对组装标记,标记刻打符合轮轴及零部件标记第5.1.4条规定。3.5.13轮对组装后检测要求3.5.13.1轮对轮位差不大于3。3.5.13.2轮对内侧距离13532,其任意三处差不大于l。3.5.13.3轮对内侧距离不符合规定尺寸时不得压调。3.5.13.4同一车轮相互垂直的直径差不大于0.5mm;同一轮对的两车轮直径差不大于1mm,同一轮对的两车轮滚动圆相对于轴中心线的径向跳动不大于0.6mm。3.6轴承压装3.6.1 轴承压装须在清洁的工作间内进行。压装间的温度应不低于10。检测和选配前,轴承及附件、轮对及检测器具须同室存放,放置时间应不少于8h;不能同室

14、存放时,存放处温差不应超过5K。3.6.2 每班开工前由轴承压装机操作者、工长、质检员、验收员共同对轴承压装机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日常性能校验,填写日常性能校验记录并签字,合格后方可开工。每班首条压装时须观察压装机压力表,将系统压力与压力曲线贴合压力对比确认应一致,如不一致时,系统压力与计算机显示值相差不超过10kN。3.6.3 同一轮对上须压装同型号、同厂家的轴承。3.6.4 轴承压装前,须对轮对实物进行检查核对,确认车轴制造单位代号、车轴制造顺序号、车轴制造时间等信息,保证与轮轴卡片一致。3.6.5 轴承压装前,须进行外观质量检查,确认无错、缺零件和其他异常现象,车轴轴端中心孔及螺栓孔内无铁

15、屑和污物。3.6.6 轴承压装前,须将轴颈、防尘板座擦拭干净,按图3-2所示和表 3-1位置测量轴颈直径、圆柱度和防尘板座直径。3.6.6.1车轴轴颈直径须测量、两个截面,每个截面测量两点,测量位置均须相差90,两点算术平均值为每个截面车轴轴颈直径,、两截面轴颈直径的算术平均值为车轴轴颈直径,、截面轴颈直径之差的1/2为轴颈圆柱度,轴颈直径不允许在全长范围内向轴颈端部方向逐渐增大。3.6.6.2防尘板座直径测量截面,测量两点,测量位置须相差90,两点算术平均值为防尘板座直径。图 3-2 轴颈、防尘板座直径测量位置示意图 表3-1 测量位置距轴端距离范围表 单位:mm轴 型ABCRF22530140160510RE2B2530140160510RD225301301505103.6.7 轴承压装前,须对轴承制造单位提供记录中的轴承内圈内径尺寸进行复查、确认,根据车轴轴颈尺寸选配轴承,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