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403372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主备教师 :习志国 焦立伟杨明杰 时间:. 合计 2 学时课题 :孙权劝学 课型:讲读课【学习目的】、理解有关文学常识。2、掌握文言字词。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调,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性。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学习重难点】1、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4、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课件准备】 白板【小组任务】自学 合伙探究【课堂过程】【自学质疑】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_ ,该书是_ (朝代)_(人名)主持

2、编纂的一部_ ,记载了从_ 到 共1362 年间的史事。、孙权劝学的因素是: “_ ”;孙权劝学的学习措施是: “_”;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_ ”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_” (以上均填原句)。3、鲁肃的话体现了她 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 ;文末的 “_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文中可以提炼的一种成语是:_ 。二、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卿( ) 涉猎( ) 孰( ) 遂( )三、 解释加点词。1、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 、蒙乃使就学 、卿今者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四、翻译下列句子。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

3、士邪!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五、问答题:本文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安排的?【合伙探究】 (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窗来简介一下有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说到司马光,我们对她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结识司马光(简介司马光)。司马光(1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二)、设疑解惑 本文重要讲

4、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成果如何?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调来谈。1孙权又是如何劝学的?体会她的语调、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她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从鲁肃与吕蒙的“论议”可以看出来。.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行动)、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拨。5、解释成语并记下意思: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展示提高】、谈谈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巩固拓展】一、阅读孙权劝学一文,回答问题。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

5、,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觉得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卿( )涉( )邪( )孰( )遂( )岂( ).根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当涂掌事: 涉猎:才略: 大兄:.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调。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示的语调。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答: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答: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4.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6、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1)比方人学识尚浅。( )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另写的一段文字:_5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这首诗运用了_ 修辞格,体现的意思是:_ 。而孙权劝学则以_ 为主,言简意丰地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二、【精段阅读】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觉得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

7、母,结友而别。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似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B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觉得大有所益C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对“孤常读书,自觉得大有所益”的对的翻译是:_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请再写一种古今义现象的词语。“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_ 古义:_ 今义:_.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调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答:(2)卿言多务,孰若孤答: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对的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也许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B

8、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明显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体现了孙权劝学的成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6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如何的启示?答:【自学质疑】一、填空1、资治通鉴宋 司马光 编年体通史 战国 五代、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觉得大有所益。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惊讶、敬佩 学有所获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4、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二、qg sh 三、1当权推辞3研究

9、4粗略地阅读理解 6于是,就 7才干和谋略 刮 擦四、1你目前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2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典型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理解历史罢了。4、你目前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吴下阿蒙了!劝学就学论议结交【合伙探究】、设疑解惑1、“不可不学!”用双重否认的形式,语调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体现了孙权对吕蒙规定严格,同步严肃中又可见关怀、厚望。“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达反问语调,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怪的意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觉得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也许性,使吕蒙无可

10、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小结: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她的善劝,又可以感到她对吕蒙的亲近、关怀、盼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阐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并且很有学识,由她说出这番话,更可表白吕蒙的长进的确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达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慨语调,相称于“啊

11、”。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抱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她颇为自得的神态,她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白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小结: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白在孙权劝告下吕蒙“就学”的成果,从侧面体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语言)鲁肃之因此积极与吕蒙“结友”,是由于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白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体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4、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求知可以改善人的天性。一种人

12、虽然基本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结识水平和办事能力。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对的意见。、.“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本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明显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展示提高】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篇文章,从内容上看,都与学习有关,却正好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年幼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接受孙权劝告“乃始就学”。其才略不久有了惊人的长进,使鲁肃不得不“刮目相待”。而方仲永幼年聪慧

13、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孙权劝学一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巩固拓展】 一、1.卿n 涉sh 邪 孰sh遂su岂 2当官掌权,浏览群书但不作进一步研究,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即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称呼。3.邪:表达疑问的语调,耳:用在陈述句尾,表“只有如此而已”、“罢了”的语调。乎:表达感慨的语调,同“啊”。.()吴下阿蒙(2)刮目相待参照答案:刚从大学毕业的张教师,由于业务知识不熟,教学经验少,在教学中常常捉襟见肘,但是,她勤奋好学,不久,在教学中获得了令人刮目相待的成绩。人们谈起她时,都喜滋滋地说:“张教师已不是此前的吴下阿蒙啦!”5.比方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对话。二.C(A 动词,掌握能源动词,应当;B介词,用/动词,觉得;C动词,理解、认清。)2我常常读书,自觉得有很大的益处(或“好处”)。3.文中的“往事”在这里是“历史”,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过去的事情”的意思;文中的“但”在这里是“只”,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表达转折关系的连词。.(1)语调坚决坚决,神态严肃,既严格规定,又布满盼望。(2)神情激动,语调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阐明“学”的也许性。5.B(正面)6.参照答案: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干提高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