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椎间盘突出症”从脾胃论治的思考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7401363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椎间盘突出症”从脾胃论治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椎间盘突出症”从脾胃论治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椎间盘突出症”从脾胃论治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椎间盘突出症”从脾胃论治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椎间盘突出症”从脾胃论治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椎间盘突出症”从脾胃论治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椎间盘突出症”从脾胃论治的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椎间盘突出症 ”从脾胃论治的思考对“椎间盘突出症 ”从脾胃论治的思考“椎间盘突出症”这一病名运用于临床描述,是二十世纪的事,如1932年青年医生Joseph S. Barrl 首先提出“腰椎间盘突出是腰腿痛可能的原因。 ”俟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一病名仅仅限于专科 医生的思考与运用,作为患者是很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的。因此,每当发生腰腿痛、肢麻或椎间盘 突出造成的其它压迫症状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用药物来治疗(中药或西药),或者寻求一般的针 灸或按摩。但,近些年的情况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椎间盘突出症”不但为临床各科医生所熟悉, 亦为一般患者所知晓。因而,一旦患者发生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证候

2、时,临床各科医生往往会主动 建议至专科医生处就诊,或用相关的诊断方法,如X线、CT、核磁共振等方法确诊。而一旦获得椎 间盘突出症”的确诊,患者亦会主动局限在专科的范围内治疗。这样的情形恰恰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 一个极端。青岛大学医学院胡有谷教授主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一书介绍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其法分二,一为手术疗法,一为非手术疗法。非手术治疗的具体方法有:卧床休息;牵引疗法;推 拿疗法;西方手法;针灸疗法;封闭疗法等六个方面 1 。该书所列虽仅为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 但于椎间盘突出症亦应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而这些颇具代表的治疗方法并未将药物治疗列于其中。过去,笔者于临床上亦受上述思路的局限

3、,在碰到 “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时,亦多介绍上述方法治 疗。即使患者兼有内科或其它各科疾病,亦只考虑这些疾病,而不兼顾椎间盘突出,似乎椎间盘突 出症通过上述方法治疗乃是唯一途径,此外别无它法。近些年来,由于不断有经上述治疗而效果不 理想的病人咨问,请求上法之外的其它方法治疗,乃得于此一领域进行较深入的思考。椎间盘系脊柱椎体之间的骨附属结构,由髓核、纤维环及软骨终板三部分构成。通常所说的“突出” 即指髓核部分突破纤维环或软骨终板的约束向不同方向突出,由突出的部分造成神经根、硬膜囊、 脊髓等部位的直接压迫或炎性刺激所致。西医学认为,椎间盘突出与椎间盘的退变相关 1,那么, 从中医的角度我们怎样去思考

4、这一问题呢?椎间盘突出症有没有一个共同的病机所在呢?从总体上说,椎间盘的病变系脊柱的病变,素问金匮真言论云: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 脊。 ”俞者,应也。这是说中央土病在脾,而其反应却在脊柱。王冰对此释云: “以脊应土,言居中 尔。 ”脊柱本为骨属系统,何以言其应在土呢?这里有两层涵义,其一,因为脊柱居于人体中央,恰 与土位中央相应,以所居之位相当,故言脊应土也,此亦素问太阴阳明论所云:脾者土也, 治中央,”也;其二,脊为骨属,骨之合肾也,素问五藏生成篇云:“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 其主脾也。 ”故脊之主者,亦为脾也。这就说明了脊柱功能的正常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脾来决定的。 脊柱骨系的病变之所以

5、与脾土关系密切,是因为脊柱的病变虽多不一,如常见的脊椎错位、椎间盘 突出等,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性特点,就是生理位置的偏离,如椎体生理位置的偏离,即为脊柱 错位综合症,椎间盘髓核生理位置的偏离,则为椎间盘突出症。位在中央则不病,偏离中央则病, 此为脊柱疾病的共同特征。而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这个偏离呢?这显然与 “治中央”的这个机制失调有 关,因此,不论现代医学从何种角度去认识这个问题,无论是何种因素导致上述这个 “偏离”,在中 医看来,都与脾相关,都与土相关,都与治中央的这个机制相关。另外,我们从素问的其它一 些篇章的论述中亦可以找到类似的佐证。如素问痿论云: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润宗筋, 宗筋

6、主束骨而利机关也。”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何以主润宗筋呢?有关此点,次篇素问厥论 作了补述: “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 ”对此王冰释云: “太阴者,脾脉。阳明者, 胃脉。脾胃之脉,皆辅近宗筋,故云太阴阳明之所合。 ”宗筋的润养有赖太阴阳明, 有赖脾胃。同理, 宗筋的束骨功能亦有赖于脾胃。什么是束骨呢?束骨其实就是对骨属系统的约束或束缚。上述的这 个脊柱骨属系统为什么会发生病变?为什么会发生错位和椎间盘突出?实际上,就是失去了上述的 这个约束或束缚。这又从另一个角度应证了脾胃与上述疾病之间的关系。因此,椎间盘突出症以及 其它错位性的脊柱病变的共同病机都应非脾胃莫属。如果按照素问的

7、病机格式,则上述关系应 表述为:诸脊错位椎间盘突出,皆属于脾(胃)。至于如何求理出这个脾胃病机,则应遵照十九病 机给出的应用原则:“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 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 ”因此,从脾胃的角度,从土的角度,从一切影响脾胃的因素来认 识椎间盘突出症及其它相关疾病,进而从围绕调理脾胃入手来治疗上述疾病,来预防上述疾病,都 应是非常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以四肢体力活动为主的劳作形式日益减少,坐式的脑力劳作形式日 益增加。久坐伤肉(脾主肉),思虑伤脾,脾治中央的上述功能,以及宗筋束骨的功能,势必因劳 作形式的改变

8、而受到不良影响,上述疾病的发生率将有日益增加的趋势。因此,从脾胃的角度去深 入探索上述疾病的防治有积极的意义。近些年来,笔者将上述思路运用于椎间盘突出症,对部分不适宜于手术,或不愿意手术,而用常 规非手术疗法效果不佳的患者,采用调理脾胃的中药治疗,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今将此不成熟的看 法合盘托出,以供大家参考,期能在脊柱病变这一领域抛砖引玉。不妥之处,乞为指正。原载于广西中医药腰间盘突出的特色治疗五针通督法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探讨http:/腰椎间盘脱出症的临床症状集中反映在督脉及膀胱经脉的经络闭阻及其循行所及的经筋 皮部。从中医经络学说阐释这组特殊表现的证侯群,不仅对其病机认识有理论意义,而且对

9、临床治 疗方法的创新具有指导作用。1 病机特点11 不通则痛 腰脱症的急性期主要表现在腰部疼痛,活动受限,可在棘突及椎旁有明显的压痛感, 主要集中在督脉和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多以肾俞、气海俞、大肠俞为集中反映点。有的可放射到 大腿后侧,小腿外侧乃至足底。这类疼痛具有明确的经络走行行特征,属督脉受损,气血闭阻,不 通作痛的之症。12 不松则痛 腰脱病人痛点之处多,可触及痛性结节或条索状阳性反应物。这类痛点基本具备了 肌群痉挛,炎症结节,化学致痛物质释放等一些现代医学已认识的病理变化。而这类变化的共同特 征是紧张,紧张的肌群是不松则痛的病机基础。中医学软伤科特别注重这种动态失衡产生的诸多疼 痛症状

10、,静止不痛而动则生痛和特点切中 “不松则痛 ”之病机。13 不荣则痛 许多慢性腰椎关节(包括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及外伤后骨质受损的病人腰疼不甚, 病程缠绵,有的椎管狭窄的病人下肢以麻木发凉为主,这组证候反映了肾精亏损,肾不能主骨生髓, 肾阳失于温煦,气血俱损,髓海失充,督脉及膀胱经脉的经筋皮部失于气血濡养而发本证。14 督脉受损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乃手足诸阳经气血运行之总督。脊椎不仅是人体的支撑,同时 又是力气之源,腰力赖于督脉气血充实与贯通。督脉受损由于外伤者经脉闭阻,由于内伤者血瘀气 滞。阳病则阴胜,阴血瘀阻,阳气不行,麻木冷痛,遇寒则重,得温则减,都是督脉阳气不足之证。2 治疗方法首先是肾

11、俞穴注药:先用指压法选准肾俞穴,用5ml注射器抽取当归注射液4ml,在肾俞穴向脊柱方 向45角刺入,行针得气后缓慢注入2ml,对侧依然。其次是秩边调气:用3 5寸长针刺入穴位后提 插转动强手法调气速行,得气后行针手法,病侧取泻法,健侧取平补平泻手法为宜。最后取长强骶 注:药液配制取醋酸泼尼龙30mg、利多卡因10ml、维生素B12注射液l0mg、盐酸曲马多注射液100mg、 0。9%氯化钠注射液加至2040ml,先行穴位点局麻后,按骶管注射的操作规程,将配制药液注入骶 管腔,压迫止血5分钟,无菌纱布封针孔24小时。上述方法即称之 “五针通督法”。3 理论探讨 腰脱椎管狭窄及脊柱关节退行性病变与

12、肾气亏虚、肾精不足、肾脉闭阻相关。取肾俞穴治脊柱相关 疾病为冶病之本。从现代解剖学分析,腰椎间盘脱出症是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神经根受压而产 生的临床症状。用当归注射液或碳酸氢钠穴位注射,可取得针刺效应,同时药物作用又可缓解由于 局部酸性物质瘀积引起椎旁小肌群的痉挛,从而解除神经根压迫症状,使疼痛得以减轻。腰脱症多 数在秩边穴在压痛反映,腰骶、臀部、大腿后侧是疼痛症状的体表集中反映区。这一带属膀胱经的 经筋皮部,属现代解剖学的臀上皮、臀中皮、臀下皮神经分布区。针刺后得气调气,疏通闭阻之经 络之气,是中医传统手法的一大特色。骶管注射大量药液,可以有效地消散无菌性炎症,以及液体 的扩张作用松解粘连

13、从而缓解临床症状。中西医在诊治腰脱症方面都有诸多有效方法,五针通督法在临证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研究汇通了 中西医两种学说精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中医的经络针刺法是本法的理论基础,消炎、 解痉、止痛、制酸药物的应用于本法,对取效于临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骶管注射也可称之为 长强穴注,作为一种治疗手法,在本法中应该属中西医汇通的一大特色。 临床医学资料宝库腰间盘突出的中医治疗方法作者: 山村中医发表日期: 2006-08-06 15:22 复制链接腰间盘突出的中医治疗方法腰间盘相当于一个微动关节,是由透明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组成,分布在腰椎骨间,腰椎间盘退 行性改变或外伤所致纤维环破裂,

14、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压迫腰椎神经,而出现腰腿放射性疼痛,中 医学认为腰间盘突出属 “腰腿痛,痹症”范畴。一:腰椎间突出症的病因:(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导致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主要原因是长期慢性积累性劳损。常 见于30岁以上,退变的腰椎间盘纤维变性,弹性减低、变薄、变脆、髓核脱水、张力降低,在此基 础上,遇有一定的外力或椎间盘压力突然增高,即可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2)外伤:约有1/3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常见的外伤形式有弯腰搬重物时腰部的超荷负 重,在腰肌尚未充分活动情况下的搬动或举动重物,各种形式的腰扭伤,长时间弯腰后突然直腰, 臀部着地地摔倒等,这些外伤均可使椎间盘在瞬间髓核受

15、压张力超过了纤维环的应力,造成纤维破 裂,髓核从破裂部突出。(3)腰椎间盘内压力突然升高:患者并无明显外伤史,只是在剧烈咳嗽、打喷嚏、大便秘结、 用力屏气时引起的。还有的患者是由于受寒冷或潮湿引起。是因为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 腰肌反射性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而致纤维环破裂。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约占患者人数的80%,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95%腰椎间盘 突出发生在第45 腰椎和第5第1骶椎间隙,可出现以下临床表现。(1 )腰腿痛:多数患者有外伤、着凉或过度劳累史。起病时,常先表现不同程度腰部疼痛,轻 者仅为 钝痛和酸痛,重者卧床不起翻身

16、困难。疼痛主要在下腰部或腰骶部,疼痛的原因主要是因为 椎间盘突出后刺激了纤维环外层和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所产生。疼痛部位较深,难以定位, 一般为钝痛、刺痛或放射性疼痛。腰痛经卧床休息后逐渐减轻或消退。数周后,渐感一侧下肢放射 性疼痛,站立、行走、咳嗽、打喷嚏及用力大小便时,腰痛加剧。经一般保守治疗,症状可缓解甚 至完全消失。以后腰部再次扭伤、着凉或劳累时,症状仍可再度复发。如此屡次复发,使症状呈进 行性加重,发作期逐渐延长,发作间隔逐渐缩短,甚至可无明显缓解期。(2)脊柱姿势改变:腰椎间盘突出后约有 90% 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脊柱侧凸,侧弯 是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压迫的一种保护性措施。(3)腰椎活动受限:腰椎的生理曲度减小 (俗称板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