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人员安全培训》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487393445 上传时间:2024-05-1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修人员安全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维修人员安全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维修人员安全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维修人员安全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维修人员安全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维修人员安全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维修人员安全培训》(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维修人员培训材料设备工程部编辑课件v目录v1、登高作业v2、搬运作业v3、维修工平安操作规程v4、公司相关事故案例分析编辑课件高空作业v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制定本高空作业标准。v1.根本定义v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米以上含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编辑课件登高作业常见伤害v高处坠落v扭伤v划伤编辑课件高处作业分析v 1、从高处坠落造成伤残、死亡:这是常见的工伤事故之一。上海市1986年至1989年6月,3年半中共发生坠落事故多起,死亡201人,占工伤死亡总人数的24.15%,居各类事故死亡的首位。其中,建筑业发生的坠落死亡59人,占总数的29.3%,居第一位

2、,其余70.7%的坠落死亡散见于其他各行业。v 普遍规律是,登得愈高,坠落伤亡的危险性愈大。但据江、浙、京、沪等18省市182例坠落死亡中,高度在2米以下发生坠落死亡的仍有13例,占7.1%。登高2米以下,虽尚不属我国规定的高处作业范围,但绝不能加以无视,因为这个高度作业的人数较多,基数大,即使发生伤亡的机率较小,其发生伤亡事故的人次数也较多 编辑课件v(2)由于精神紧张产生的危害:人离地面愈高,愈易产生怕坠落摔伤、摔死的紧张心理,尤其是当从高处向下看时,心情更加紧张甚至产生恐惧心理,此时更容易发生失误行为,造成一失脚成千古恨的结局。v其次,人们处于紧张状态时,神经系统会发出信号,促使肾上腺素

3、分泌量增加,而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暂时性血压增高。当从高处回到地面上后,紧张心情得到缓解,脉搏、血压才会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但如长期从事高处作业,尤其是二级以上的高处作业,所引起的精神紧张长期得不到缓解和消除,由紧张引起的血压升高也得不到恢复,因此这种行业的人群中,高血压发病率随工龄增长而明显增高。这种增高在50岁以后更加明显,患者人数可比对照人群高出1倍以上。此外,长期精神紧张还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身体免疫功能下降,患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时机增多,为对照人群的35倍 编辑课件v.高处作业的级别.高处作业高度在米至米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高处作业高度在米以上至米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高处作业

4、高度在米以上至米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高处作业高度在米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编辑课件v3.高空作业的平安要求v3.1作业时衣着须灵便,禁止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子。v3.2在没有防护设施的高空施工,必须按规定使用平安带、平安帽,平安带必须高挂低用,上下传递物件时禁止抛掷;平安帽必须戴稳,并系好下颚带。v 3.2.1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时,不得使用不能锁紧的 挂钩,高空作业均戴全身式平安及系索,不得使用腰式平安带。v3.3遇到恶劣天气如风力在六级以上影响施工平安,禁止进行露天作业及登高架设作业。编辑课件v5.4使用梯子登高作业应注意:v 5.4.1在使用梯子前,应该全面检查梯子的平安性能。v 5

5、.4.2梯子不得缺档,不得垫高使用,不得接长使用。v 5.4.3梯子横档间距以300mm为宜,使用时上端要固定牢固,下端应有防滑措施。v 5.4.4不得使用自制梯子从事高空操作。v 5.4.5在水泥地面等易滑地面使用梯子登高作业,必须有人在旁协助。编辑课件v5.4.6单面梯工作角度为70-80度为宜,人字梯上部夹角为35-45度为宜,使用人字梯第一档和第三档之间应设置拉撑。v5.4.7禁止两人同时在梯子上作业,在通道处作业使用梯子,应该有人监护,无可靠着落点的地方禁止使用梯子登高作业,作业时要集中精力,不可东张西望,心不在焉。v5.4.8在使用梯子前,应检查梯子的横档是否损坏以及拉撑是否结实,

6、对不合要求的梯子禁止使用。v5.4.9以导电材质构建的梯子不得使用于工作附近有裸露活动导线的作业。编辑课件v5.5没有任何防护,禁止在屋架、挑架的挑梁和未固定的工件上行走或作业,高处作业与地面联系应设置通讯装置,禁止站在梯子上使用手动电开工具。v5.6高处作业所用的工具、零件、材料等必须装入工具袋,上下梯子手中不得拿物件;不准在高处投掷材料、工具或他物,工作完毕时应及时将工具、零星材料、零不见等一切易坠落物件清理收拾好,防止落下伤人。v5.7需要过高或长时间站立于梯子上作业的情况下,可以申请叉车登高作业,在使用叉车登高作业前,必须到平安组申请,经平安组同意,有平安组人员现场监管,操作者站在笼子

7、里面,且不容许超过两人,笼子必须固定在货叉上,且必须戴上平安带才可以操作。v5.8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病以及有恐高症的人员等,不得从事高处作业或是登高作业。编辑课件人字梯使用平安本卷须知v1、切勿站在梯子上使用各种电开工具及带电操作。v2、切勿在倾斜、湿滑、上下不平的地面上或工作台上使用v3、切勿将梯子当作施工架、棚架等非正确用途使用。v4、切勿将未完全张开的梯子斜靠在支撑物上使用。v5、使用时应把梯子两侧之拉杆完全张开并保持四肢良好着地,并确保四肢在一个平面上。v6、确保梯子的结构结实可靠,梯子并无零件欠缺、损坏、变形等。假设发现梯子异常或破损,应即时禁止使用。v7、禁止检查维

8、修,保障使用平安。编辑课件分析公司登高作业事故案例编辑课件搬运作业v搬运作业:v 主要指通过人力或者机械的力量使物件做水平或垂直的移动。v搬运作业特点:v 作业内容不固定v 作业场地不固定编辑课件搬运物体常见伤害v1.砸/碰/撞伤v2.扭伤v.划伤v.化学品伤害v.交通事故编辑课件人力搬运人力搬运v女工及未成年男工,每个人一次负重一般不超过25公斤,两人抬运的总重量不得超过50公斤.v男工单人的负重量,最高不得超过80公斤,两人抬运时每人的平均重量不得超过70公斤,抬运的人数增多,其平均负重量应适当缩减.v50公斤以上的单件货物,由一个人搬运时,应有人搭肩,需要时应有人卸肩v单人负重50公斤以

9、上的货物,在平地上的搬运距离最远不得超过70米;超过70米时,必须有人接替或用工具搬运,在斜坡上(如跳板楼梯坡道等)进行搬运时,其搬运重量或搬运距离应适当缩减。编辑课件v人力搬运一般本卷须知人力搬运一般本卷须知v.准备搬运要姿势正确准备搬运要姿势正确.v(准备搬运时准备搬运时,双脚分开约与肩宽双脚分开约与肩宽.一脚应放置一脚应放置于对象之侧于对象之侧;另一脚放于对象之后另一脚放于对象之后,背脊保持背脊保持垂直垂直.).)v.用手掌紧握物件用手掌紧握物件.v(不可只用手指抓住对象不可只用手指抓住对象,以免对象滑脱以免对象滑脱;);)v.运用伸直双腿的力量起身运用伸直双腿的力量起身.v(将身体之重

10、量集中与双脚将身体之重量集中与双脚,靠近物体靠近物体,将身体将身体下蹲下蹲,用伸直双腿的力量用伸直双腿的力量,不要用背脊的力量不要用背脊的力量,缓慢平稳地将物体搬起缓慢平稳地将物体搬起,不要突然猛举或扭转不要突然猛举或扭转躯干躯干;);)编辑课件v.先移动脚,后扭腰.v(当传送重物时,应移动双脚而不是扭转腰部;当需要同时提起和传递重物时,应先将脚转向欲搬往的方向,然后才搬运;)v.不要一下子将重物提至腰以上高度.v(而应先将重物放于半腰高的工作台上或适当的地方,纠正好手掌的位置,然后再搬起,以防闪腰.)v.要采取防护措施.v(除此之外,在搬运重物之前,还要采取防护措施,戴防护手套和护肩,穿防砸

11、鞋等;衣着要合体.轻便;检查物体上是否有钉,尖物等;以免造成损伤.)编辑课件v.注意防滑倒.v搬运重物时,还特别要小心工作台,斜坡,楼梯及一些易滑倒的地方;搬运重物经过门口时,应注意们的宽度和高度,以防刮伤或擦伤手指;v.重物的高速不要超过人的眼睛v(搬运重物时,重物的高度不要超过人的眼睛;用小车推物时,无论是推还是拉,物体都要在人的前方,防止物体倒下压着人.)v.当搬运较长的对象时,应将对象之前局部稍为提高,以免撞伤旁人.v10.使用手动唧车或推车做搬运工具时,应小心操作,运行速度不准过快,在转弯及进出口处,应先观察,在确保平安的情况下通过.编辑课件维修工平安操作规程维修工平安操作规程v1、

12、维修设备前要检查自身劳保用品穿戴是否齐全、是否标准v2、工作环境应枯燥整洁,不得堵塞通道。v3、不准在发动着的机械下面操作,维修设备过程不是试车中要关掉设备电源。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或异常时,不准未停机进行故障处理。v4、动用明火时必须先申请,相关的平安防护措施落实到位之后,待平安组批准后,方可在指定时间和区域内点火作业。编辑课件v5、不准在运转的起重设备下面逗留及不容许闲杂人在电气焊接作业现场逗留。v6、检修设备时,没有平安措施或平安措施不落实,不准开始检修。例如:检修机械前必须先切断电源,锁好开关箱,应挂有“正在修理,禁止合闸等标志。非检修人员,一律不准开动该设备。v7、设备检修后应先接零接地,后接电源,未接零接地前,禁止送电试机。v8、每次维修设备结束时,必须清点所带工具、零件,去除工作场地所有杂物,以防遗失和留在设备内,经过彻底检查确认完好后,方可交由岗位人员操作。v9、清洗用油、润滑油脂及废油渣及废油、绵纱不得随地乱丢,必须在指定地点存放。编辑课件分析公司维修作业事故案例编辑课件v v 谢谢大家!v 祝大家工作愉快!编辑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