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必修3)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389701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必修3)(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必修3)第一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必考选考)读“我国西北地区沙地分布及内蒙古某县20世纪7090年代末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图”,回答12题。1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干旱 B过度开垦C开采矿产 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2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不断发展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整治措施是()A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牧B实施人工降雨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D发展立体农业解析第1题,图中所体现的是人口、耕地与荒漠化土地面积变化关系图,根据图中信息分析,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人们过度

2、开垦,导致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所以由图中信息可分析,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垦,B项正确。第2题,荒漠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的破坏,故治理荒漠化主要采取的措施应从恢复地表植被入手。答案1.B2.A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3图中甲区域是我国某重要的农作物产区,该区域发展该种农作物的有利条件是()夏季光照充足,日较差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本地消费市场广阔有较丰富的灌溉水源A B C D4图中乙处大面积分布有荒漠,其主要形成原因可能是()A过度放牧与黄河多年断流B工矿区、居民点和交通线的建设C修建梯田与不合理的灌溉D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大幅度减少5图中丙处要减少荒漠化,

3、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是()A禁止开垦、放牧等经济活动B实施环境移民C合理分配内流河上、下游的水资源D引黄河水大力植树造林解析第3题,图中甲区域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的山麓地区,气候干旱,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且有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第4题,图中乙处地处我国黄土高原,能源矿产丰富,其荒漠化的形成主要与工矿区、居民点和交通线的建设有关。第5题,丙处位于气候干旱的河西走廊地区,其荒漠化的形成主要与水资源的利用不当有关,因而要减少荒漠化就要合理分配内流河的水资源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答案3.B4.B5.C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6该区域在荒漠化之前,盛产优质向日葵的自然条件是()A

4、光照强 B气温年较差大C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7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8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A全部种树 B种草、种树C种树、种草 D种树、种草解析第6题,能使农作物品质优良的自然条件有: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等。图示区域降水稀少而光照强。第7题,草原景观出现在降水量相对较多的地区,而地降水量在100 mm以下,则可能该地有较充足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水源。第8题,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上的半湿润地区可以种树,而半干旱的地由于降水少而适宜种草。答案6.A7.B8.C9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A降

5、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解析植被的出现,增加了地表的粗糙程度,从而降低风速,风速降低则会使侵蚀变弱,A项错。风速降低,搬运能力减弱,沉积堆积能力增强,B项错。风速降低,携带风沙的能力变弱、侵蚀也变弱,C项错。风速降低,并能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因而沉积作用增强,形成沉降,D项符合题意。答案D据报道,浙江省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回答1011题。10“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11“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6、()A滥垦草皮 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解析第10题,由于浙江省降水丰沛而且时空分布不均,且地形复杂,故浙江省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因此不少地方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已由“绿色宝库”变成了“红色荒漠”。第11题,我国江南丘陵广泛分布着红壤,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开山取石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从而引发水土流失,形成“红色荒漠”。滥垦草皮、过度放牧这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发生在半干旱的草原地区,并非江南丘陵地区。答案10.C11.C读“河套平原周边地区图”,回答1213题。12河套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断裂抬升、风力侵蚀B断裂下陷、风力堆积C断裂抬升、流水侵蚀D断裂下陷、流水堆积13造成河

7、套平原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有()地下水位高蒸发大降水少地势平坦降水强度大植被丰富A BC D解析第12题,读图,河套平原北面是断层,说明地质历史时期是断裂下陷地带;低洼地区容易被泥沙淤积,形成平原;图中明显有河流影响,且北部有山脉阻挡,减弱了风力的影响。第13题,河套地区位于黄河沿岸,地下水位高,对;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蒸发大,对;地势平坦,农业活动引黄河水灌溉,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碱化。答案12.D13.A14读“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年降水量分布图”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_,干旱程度_。这在很

8、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地区成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2)从“荒漠化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_的长期丧失,其实质是_的退化。(3)简述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4)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解析第(1)题,西北地区由于地处内陆,距海远,且周围山岭环绕,故降水少,气候干旱是本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由于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故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量递减;干旱程度则不断增强。第(2)题,根据“荒漠化发展与结果图”来看,荒漠化的发展最终结果是土地生产力不断下降,而实质是土地的退化。第(3)题,本区荒漠化扩展主要从人为原因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和过度用水等

9、方面分析。第(4)题,治理措施针对原因入手,从恢复植被和保护水资源等方面分析。答案(1)干旱递减增强(2)土地生产力土地(3)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盲目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4)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15(加试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包兰铁路全长990千米,其中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在治沙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

10、安全。材料二包兰铁路部分路段示意图和某观测断面剖面示意图。材料三“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是将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铺设成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的草种和灌木,如图乙所示。(1)描述图甲观测断面处的地表环境特点。(2)说出该地区冬季盛行风的风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3)说明图乙中条带状砂砖的作用。解析第(1)题,地表环境特点包括地势、植被、水源和土壤等方面。第(2)题,从位置上看,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在亚洲高压的影响下,盛行西北风。第(3)题,注意材料三中信息“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说明砂砖能为植被生长提供水分和温度;另外,砂砖还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阻止沙丘前移。答案(1)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表干旱缺水,沙漠广布,植被稀疏(荒漠植被)。(2)西北风。冬春季节,亚欧大陆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近地面)空气从高压中心呈顺时针辐散,该地区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故为西北风。(3)砂砖夜晚吸收露珠并保温,白天释放水汽,为沙丘上植被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水分和温度,有利于固沙植物的生长。同时,铺设砂砖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止沙丘前移。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