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客家的文化风俗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388419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9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海客家的文化风俗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海客家的文化风俗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海客家的文化风俗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海客家的文化风俗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海客家的文化风俗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海客家的文化风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海客家的文化风俗(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海客家的文化风俗客家,或称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 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一、北海客家的简单概述就目前北海客家人的分布而言,仍然是以东片地区为主,纯客家乡镇有:白沙、公馆、 闸口、曲樟、涠洲;部分客家集中聚居的乡镇有:廉州、常乐、石康、福成、南康、山口、 沙田;零散分布则遍于全市各乡镇,人口约50 万,占北海总人口的三分一。其中纯客家乡 镇的人口(2007年末统计)分布为:白沙107549人,公馆124311人,闸口 42753 人,曲樟23756 人,涠洲15000 人。合计超过了30 万人。部分客家集中聚居的乡镇中, 常乐 75962人,山口

2、 75000 人,廉州168500 人,客家人口占了相当一部分,计约10 万人。此外,福成、南康均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北海客家一万多水库移民的重要安置点,加 上零散分布于全市各乡镇的客家人口不会抵于10 万。因此,北海客家的人口总数今为50 万这只是以居住地为统计范围的保守数据,如果以客家人血缘为统计范围(包括改革开放后 进入北海的客家人),北海客家人口总数应超过60 万。北海客家的主要姓氏有80 多个,在北海列入统计的160 多个姓氏中占居一半。以姓 氏集中聚居是客家的群体特征,也是家庭组织结构的主要特征。以姓氏集中聚居,成就了北 海客家姓氏村落的现象。在张、李、范、彭、朱、刘等人口逾万的姓氏

3、中,居住村落连绵十 多里。在这些姓氏村落中的每一个家庭之间,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维持着这种血缘 关系的就是宗庙祖祠。在一个姓氏村落里,始祖祠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始祖祠以下是各宗 支的祠堂,俗称“厅下”,以示是在始祖祠的支派之下。北海客家姓氏村落的辈分排列以始 祖为源,有的大姓为了显示宗族繁盛,辈分排列至二十代之后。辈分一经排定,即入族谱, 各支子孙必须按此入名,不得僭越。北海客家姓氏宗亲中,以辈分为尊,在同一支系中,以辈分排列为序,宗亲之间不以 年龄、职业、官位分尊卑,而是以辈分排列所定的次序称呼。如张三即便年龄大,职务高, 但面对辈分高的张二却要以公、伯、叔称之。因此,敬老尊长爱幼的人

4、文观念得以世代传承, 自成习俗,淳化民风。民间曲艺公馆木鱼是北海客家民俗文化的代表。嘉靖年间的民间艺人编造出一套名叫“牡丹花”的曲调,用客家方言演唱, 因开始系用木鱼为道具,且公馆镇历来为客家人的文化中心,后来称公馆木鱼。二、北海客家的历史文物古迹以南流江为主线,北海客家在海丝路始发港的迁移史迹丰富多彩,有:南越王行宫(秦、 汉为灵觉寺、宋为东山寺)、从大廉山留名、大廉山灵杉传奇、宴石山、绿珠传奇、越州大 云寺、常乐州、石康县忠烈祠,太邱书院、文治书院、廉湖书院遗址、陈铭枢故居、合浦三 官庙、南山学堂、石康罗公祠、闸口普云庵、闸口文昌庙、闸口仙人桥、闸口老鸦洲天妃庙、 曲樟灵隐寺、曲樟三宝岩仙

5、祠、客家土围楼群、陈家祠堂、公馆关帝庙、公馆鳌鱼寺、六甘 古树、六甘对园、白沙宏德寺、白沙林翼中故居、涠洲岛、合浦图书馆旧址(北海中学内、) 真如院(公馆中学图书馆)等等,这是一座有待开发的宝库。三、北海客家的风情民俗守岁习俗。珠乡客家人过年,最重一个“情”字。人情、亲情、友情、乡情都在年夜淋 漓尽致地表露出来。除夕夜围着火塘守岁,最是令人难忘。为了准备守岁御寒的柴火,客家 人会早早地上山挖柴头,以备应时之需。斯时,各家各户的屋檐下,都会堆满了各种各样的 树头,整个村场到处弥漫着树根的芳香。每逢除夕之夜,客家人吃过团年饭,便在厅房烧起 火塘。火塘是用烂铁锅做成的,有条件的人家就会做一个铁脚架把

6、烂铁锅支起来,大多数人 家则就地而作。火塘的位置一般都是相对固定的,年年守岁,火旺于斯,含有期待着来年的 日子能像火塘一样,红红火火,旺旺盛盛,温馨热烈,代代传承。夜幕降临了,就是火塘旁 围坐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客家人围着火塘守岁,并不局限于一家人。只要事先约好,大家 都会准时来到。聚集在一起,一杯清茶,一支水碌竹(水烟筒),一盆自制的花生糖或五香 炒黄豆,便摆开了守岁龙门阵。年夜祭祖习俗。客家人把过年称为年夜,即是从除夕夜起至正月十五的这段时间里,都 属于客家年夜时效范围。在这个时效范围内,客家人的年夜活动中,最轰轰烈烈的项目是祭 祖活动。而这个祭祖活动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除夕,客家

7、人称之为大年三十。大年三十拜祖是一年中的头等到大事。这天一早,家家户户忙着张罗的都是与拜祖先有 关的事,杀鸡啦,蒸扣肉啦,张贴对联啦等。其中最隆重的是各家各户把自己事先蒸好的大 笼糕扛到各自的支系祖祠。“大笼糕”既表示团圆之意,也寓意五谷丰登,象征来年的好收 成。因此,一年的收获,当然要先让祖宗享受。接着是各家把过年的美食摆上供桌,点燃香 烛纸钱,诚心祈祷。这就是大年三十拜祖先。拜完祖先后,大笼糕就留在祖祠的供桌上,直 至过了年初三之后才各自取回。人丁兴旺的祖祠里每逢此时,供桌上的大笼糕堆积如山,蔚 为壮观,就像是在举办大笼糕博览会了。第二阶段是大年初一祭祖。祭祖是要到始祖祠堂去的。客家人各姓

8、氏都有各自的始祖 祠堂,不论人口繁衍多大,始祖祠堂只有一家。因此,大年初一的祭祖场面是浩大壮观轰 轰烈烈的。村场中流行早行早得福的习俗,许多人家都希望给祖先上第一炷香。于是乎,一 大清早通往祖祠的道路上便人如潮涌,涌到祖祠大门口便依次排队上供,依次摆出供品,依 次燃放鞭炮烟花。这时,香火烟袅,鞭炮声震,烟花腾空,人声鼎沸。这一天,不论居住的 地方有多远,即使搭飞机、坐汽车、乘轮船,也要赶回祖祠前,焚香叩拜,以尽孝道。即使 有特殊情况赶不回来的,也事先托乡中亲友代为准备供品上贡。大年初一这天,从清早起到 吃晚饭时分,客家祖祠香火旺盛,礼炮声震,极为壮观。此情此景,可与任何盛典媲美。祭祖的供品客家

9、人烧香第三阶段是年初二各个宗支祠堂的祭祀活动。客家人称之为“拜厅下”也就是拜祭 宗支的先人。“厅下”的人数虽然少,但祭祀的阵势并不见弱。因为这里面有一个竞争对比 的因素在起作用。每一宗支都趁此时显示一下各自的实力。而最能体现实力对比的就是看谁 的鞭炮声响,持续时间长,那家宗支祠堂门前的鞭炮屑积累得多。这时,各家拜祖先时,不 再是各自燃放鞭炮烟花,而是集中起来统一时间烧放。于是乎,客家村场过年最壮观的情景 出现了,村与村之间,姓与姓之间,祠堂与祠堂之间,顿时鞭炮齐鸣,硝烟升腾,彼此响应, 争鸣竞响。祭祖舞狮贴春联。北海客家的春联,有着鲜明代表性和各自不同的姓氏堂号和堂联。在北海 160 多个姓氏

10、中,有一半的姓氏属于客家人或与客家人有关。丰富的姓氏也就带来了丰富的堂号、 堂联。春节期间,将堂号、堂联融入春联之中,加以构思创新,既成为客家春联的卓然独特 的风格,也是客家人敬重先祖,思念故土的表现形式。在这些洋洋大观的客家春联之中有以 姓氏直接入联的;有以居住地名撰联的;有以祖先事迹撰联的;此外,在客家春联中,也 多有劝谕勤读诗书,诗礼传家,或以农为本,忠直做人的佳联妙句,还有鼓励耕读工商兴家 的。总之,各姓氏、各村场之间,都会有体现各自特色的春联,表达着各自的愿望和期待。通过春联这一文化现象的折射,对客家人来说,等同于一次姓氏祖籍和文化知识的大 汇展。春节期间,只要你去客家人聚居的地方走

11、一走,不用多问,凭春联内容便可知主人的 姓氏和祖籍,家中或宗族中是否有过显赫人物或事迹。如有人为陈铭枢故居撰联云:铭刻青 史淞沪十九路军;枢机雄才珠乡第一杰俊。一看便知陈铭枢将军的历史功绩和社会地位。客 家春联以其独特的形式组成了客家文化中的绚丽花环。行村。行村是客家方言,意即去亲戚家拜年。北海客家人“行村”重情不重礼。每当年 初二过后,客家村场之间的阡陌道路上,便见三五结伴的行人,挑着礼担,晃晃悠悠的穿行。 一拨又一拨,从早到晚,络绎不断,浓浓的乡情洒满田垌,娓娓的乡音飘遍村场,悠悠的乡 韵牵动人心。“去村”是指客家出嫁的女子在春节期间回娘家的一种说法。扫穷鬼。大年初三,客家人是不走亲戚,一

12、早起床就要拿扫把把家里上上下下、里里外 外,打扫一遍,甚至一些柜子、抽屉什么的都要打开扫下,取意是把家里的“穷鬼”给赶出 去,今年生活红红火火。开标习俗。北海客家人“开标”,是一种独特的竞争方式。在宗族社会状态,乃至集体 所有制的生产队管理模式中,开标”都是确定某种拥有形式经营方式或的手段。“开标”,就 是要将某种原是宗族共有或集体所有的财产,以公开竞争的形式去确定拥有者或经营者,中 标的根据就是谁的标的高,就归谁经营。祠堂议事习俗。北海客家人祠堂议事的习俗,延传久远。族中每逢有大小事务,由族长 及族中辈分高的长辈主持召集,小到子弟读书,大到宗族纷争,祠堂议事有绝对权威。修谱习俗。北海客家人十

13、分注重修谱,每个姓氏都有姓氏族谱,每个宗支都有宗族家谱。 修谱由族人集资进行,由族中长者主持。族谱详尽记载姓氏宗族的起源支派,族中大事、人 物均入谱记。修续谱牒。是客家人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谱牒记录着客家人千年迁徙,万里流离 的衍生发展经历,记录着家系排序,记录着祖先的功德业绩和道德规范,是子孙后代行为的 准则。 客家谱牒有固定的格式,不可错乱次序。每姓的谱牒循例依次是先贤名言、概述、 人物志、家训格言,续谱序言、历代修谱纪事、大事纪要及谱例、世次编等。主持修续谱牒 者,一定要由宗族中德高望重者,或辈分高者主持。参加修续谱牒者,要品行端正,道德良 好,且有一定成就者。有前科或者名声不好的人是

14、不能参加与修续谱牒的。在旧时代,没有 儿子后代的人也不能参与修续谱牒,由此可见,修续谱牒在客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称谓习俗。客家人之间的称谓,一般都是以辈分排行称呼。只要是同一宗亲,不论年 龄大小,男女老幼,均按字辈排行称呼。小字辈称长字辈为“公”、“伯”、“叔”,长字辈称 小字辈则以排行直呼,如十五、二十等。即使小字辈的做了多大的官,在长字辈面前也得尊 称“公”、“伯”、“叔”,相互之间,称呼十分怡然自得,毫不做作。婚嫁习俗。客家人的婚嫁习俗与当地没有太多独特突出的地方,在习惯上,嫁女被称为 “卖女”,这与客家人艰苦的生活经历有关,因为,卖女”当中,难免有讲价之嫌。但这个价 并不是身价,而是一

15、种象征。表示女儿出嫁是有价值的。未经双方父母讨价还价就私定终身, 反而被族中宗亲视为“贱”。当然,这种“卖女”的价格不像当今婚嫁这样漫天叫价,铺张 浪费,而是根据实际,一般都在几百元之间,双方的父母都满意了,择吉迎取,亲朋好友在 祠堂、晒场中,欢宴一场,皆大欢喜。“卖女”之说,虽然有赤裸裸之嫌,但从数目及意愿 来看,也反映出客家人朴实,坦荡的情怀。女方嫁到男家后,要在自己的姓氏前加上夫家的 姓,成为复姓。吃“开嘴米乙”古俗。北海客家人兴学重教的文化现象,还在饮食文化中得到体现,那 就是珠乡客家人吃“开嘴米乙”的古俗。客家人非常注重子弟的读书求学,当家里的小孩子到 了读书年龄的时候,父母人就要忙

16、着为之张罗入塾求学。开学的第一天,母亲一大早就来, 专门做一碗“开嘴米乙”给儿子吃,吃了“开嘴米乙”,象征着去学校之后,勤开口读书,多学 知识,肚中有料(有文化)的意思。渡身习俗。客家人“渡身”的习俗是一个惊心动魄的经历。“渡身”类似宗教的洗礼, 也与道教中流传“得道”相似。但是,客家人的“渡身”,并不是要得道成仙,或者是“神 仙附身”,而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在客家人看来,渡身者必须是有德长者,行善之人,德行 有损,心术不正的人是不能渡身的。“渡身”的仪式场面激烈。先由主持人念经礼佛,被渡 之人沐浴净身,穿上头盔行当,在主持人引导下,过火海刀山,铁针穿脸。在此过程中。如 有出血痛感,即渡身失败,反之,则大功告成。一经“渡身”仪式之后,就有了“渡身佬” 的名号,在族中仍然是长老身份,有相当的权威和声望。猪牙佬习俗。“猪牙佬”是一种靠“磨牙花”、练嘴皮谋生的“嘴皮劳动”。这名称听起 来还有点“邪”,但在客家地区,却是少数人掌握的有智慧又有一技专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