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复习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736603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权劝学复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孙权劝学复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孙权劝学复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孙权劝学复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孙权劝学复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复习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花城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案 编制:张其秀 审核: 梁翠林 使用时间:2016.4 班级: 姓名: 。 孙权劝学复习一、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 卿今当涂掌事(卿:你 )( 当涂: 当权,当道 ) 2. 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推脱 )(务: 事务 ) 3. 孤常读书我,(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常:经常 ) 4.见往事耳(见:了解。 往事:历史 耳:罢了。语气助词。 ) 5. 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 ) 6.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 ) 7.卿今者才略(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 8.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不再是 )9. 即更刮目相待( 更:重新 ) 10.大

2、兄何见事之晚乎(大兄:长兄 )(见事:认清事物 )11. 但当涉猎 (但: 只,仅仅 ) 12.及鲁肃过寻阳 (过:到 ) 13.即更刮目相待 (更:重新 )二、掌握成语1.成语“吴下阿蒙”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与蒙议论,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这一成语的意思是: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2.成语“刮目相待”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这一成语的意思是:用新的眼光看待。 三、全文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

3、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四、内容理解填空题1.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面对吕蒙的,孙权没有以权势压人,而是提出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的读书的基本要求,再用“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指出了读书的好处。2.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明吕蒙才略的惊

4、人长进。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答: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表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和认可,侧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孙权的劝学取得明显效果。4.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一个人即使基础再差,只要端正态度,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学到东西,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5.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 孙权:三国时吴国国君。善劝、亲近、关心部下 吕蒙:吴国名将。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 鲁肃:吴国谋士。直爽、敬才、爱才 五、中考链接1.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 )(3分)A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 B若 孰若孤 以钱币乞之 若毒之乎C.过 及鲁肃过寻阳 D见

5、见往事耳 人恒过,然后能改 有时见日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2分)全品中考网蒙辞以军中多务 【用】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A B 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来】 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把作为】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么】 肃遂拜蒙母【于是】C D 宋何罪之有【提宾标志】 遂与外人间隔【于是】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 )(3分)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4.简答(不得直接摘抄原文句

6、子)(6分)(1) 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吕蒙现在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 (2)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吕蒙学有所成?鲁肃与吕蒙交谈讨论,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5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的理解。答: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难道是要你去阅读经书当博士吗?我只不过是叫你应当多读点书,熟悉一些历史罢了。这句话写出了孙权对读书目的的看法,揭示了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为增长见识阅历。6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分)答: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的。 三人越谷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

7、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翻译】现在有三个人:一个勇敢,一个一半勇敢一半怯懦,一个怯懦。有人同他们一道走到深谷边,并且告诉他们说:“能够跳起跨越这深谷的,就是勇者;不能跨越的就是懦夫。”那个勇敢的人以怯懦为耻,一定会跨过深谷;那一半勇敢一半怯懦的人和怯懦的人就不能。又告诉他们说:“能够跳过去的,给他千两银子;不能跳过去就不给。”那个一半勇敢一半

8、怯懦的人追逐金钱利益,也一定能跳过去;那个怯懦的人还是不能过去。一会儿,回头看见一只凶猛的老虎向他逼来,这个怯懦的人还不等别人告诉他就立即跳起,像走宽阔平坦大道一样地跨过了深谷。那么,人难道有勇敢怯懦的区分吗?关键是形势的驱使才会让人有了勇怯的区分。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以怯为耻,意动用法 A. 彼勇者耻怯(耻辱) B. 跳而越者与千金(赏赐) C.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来到) D. 顾见猛虎(回头看)2.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能 跳 而 越 此/ 谓 之 勇 /不 然 为 怯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那么,人难道有勇敢怯懦

9、的区分吗?关键是形势的驱使才会让人有了勇怯的区分。4.这段文字认为“勇”与“怯”皆为“以势驱之”。其中的“势”内涵丰富,请说说“势”对文中的三种人来说分别指什么?对勇者而言:是指面子;对半勇半怯者而言,是指奔利(金钱);对怯者而言,是指逃命(生命)晏子巧谏齐有得罪于景公者,公大怒,缚置殿下,召左右肢解之:“敢谏者诛。”晏子左手持头右手磨刀仰而问曰:“古者明王圣主肢解人,不知从何处始?”公离席曰:“纵之,罪在寡人。”时景公烦于刑,有鬻踊者。(踊,刖者所用)公问晏子曰:“子之居近市,知孰贵贱?”对曰:“踊贵履贱。”公悟,为之省刑。翻译:有人得罪齐景公,景公非常生气,命人把他绑在大殿,准备处以分尸的

10、极刑,并且说如果有人胆敢劝阻,一律格杀勿论。晏子(即晏婴)左手抓着人犯的头,右手拿着刀,抬头问景公:“古时圣王明君肢解人犯时,不知先从人犯的哪个部位下刀?”景公立刻站起身说:“放了他吧,这是寡人的错。”景公时,刑律条文繁多。有一天景公出游见有卖踊(被砍去一脚的罪犯所穿的鞋)的,踊,是受过刖刑的人用的鞋子。景公就问晏子:“贤卿住的地方靠近市集,可知道踊贵还是普通鞋子贵?”晏子答:“踊贵。”景公突然有所领悟,于是下令废除刖yu刑(砍去罪犯一脚的刑法)。1.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子之居近市(靠近,临近) (2)公悟,为之省刑( 废除,废止 )(3) 子之居近市( 你 ) (4) 知孰贵贱( 哪个,哪一个 )2.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晏子左手持头/右手磨刀/仰而问曰3.翻译句子。公离席曰:“纵之,罪在寡人。”景公立刻站起身说:“放了他吧,这是寡人的错。”4.这段短文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晏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一是智止肢解罪犯;而是巧谏废止刖yu刑(砍去罪犯一脚的刑法)表现了晏子机智、善于进谏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