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735786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三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三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三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三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供你自主研学一、积累与运用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狡黠 ( ) 诘难 ( )滞 碍( )寻章摘 句 ( ) 吹毛求疵 ( ) 豁 然贯通 ( )2 辨析近义词,选择恰当词语填在横线上。(1)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 ( 充满 充足 充实 充分 ) 的理由。(2) 要想把经典着作读( 懂 完 透 ) ,懂得其中的道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3) 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 ( 丢弃丢失 放弃 放松 ) 了整体。3 选出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白杨礼赞语言流畅,

2、文笔优美,是一篇脍炙人口 的散文佳作。 B 中华民族在任何外患、艰难险阻面前,都表现出了坚忍不拔 、不可战胜的 英雄气概。C 一提到环城河近几年的变化,管委会的老马夸夸其谈 ,充满了建设者的自 豪。D 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读右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国人口增长情况。 ( 不超过 30 字)5按要求表达从除例句以外的23个大写英文字母中任选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B 是两个联结在一起的心, 是友谊。C是未满的 儿,是缺憾。仿 句 : ,二、思考领悟阅读下边文字,完成文后各题。谈读书培根我国人LI增长图情也,最 中;其长 理细事或

3、深思者莫 条文断事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 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 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 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 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 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 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 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 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

4、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 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 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储,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 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 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 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 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 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 诸如此类。如智力不

5、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 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 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6 .给文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大意。7 .作者论述了读书的重要,为什么又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8 .画曲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9 .画直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句的论点来。三、探究创新阅读下边文字,完成文后各题。谈读书朱光潜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 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

6、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是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弗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还要忙些么?他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 ,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不读书而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这个道理,孙先生懂得最清楚的,所以他的学说特别重“知”。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

7、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当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你不看见现在许多叉麻雀( 指打麻将 ) 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士们乃至于教员们, 不大半由学生出身么?你慢些鄙视他们,临到你来, 再看看你的成就吧!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们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须迟钝一份。达尔文在自传里曾经说过,他幼时颇好文学和音乐_ 当时因为研究生物学,把文学和音乐都丢开了,到老来他再想拿诗

8、歌来消遣,便寻不出趣味来了。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当时节,便会萎谢。比方打网球,你在中学时喜欢打,你到老都喜欢打。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自愿去学,比登天还要难十倍。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10 文章含蓄地批评了当时中学生中存在的哪种不良倾向?1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2 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其中的一种。13 “许多人的学问都是在忙中做成的”,请你另外写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14 你认为当今的中学生应怎样挤时间加强课外阅读?供你自主研学、1. xi a ji e ncnzh 1 zh a c 1 hu o2 (1) 充分 (2) 透 (3) 放弃3 C)第

9、三4 到 2000 年,我国人口已由 1949 年的亿增至13 亿。5 略 ( 提示:字母与想象的对象有相似之处,又揭示所包含的意义则可。二、 6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 阐述读书的方法:层 , 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7 书上的内容,也许对,也许错;对读者来说也许有用,也许无用。不加分析,全盘吸收,效果不会好。 ( 意思对即可。 )8 排比;这样写,句子整齐, 造成一种气势,有力的证明了论点。9 比喻论证。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三、 10以课程多为借口而不去读课外书。11 中学生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要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12举例论证 (摆事实 ) 、讲道理、正反对比、比喻论证。例句略。13 略 (提示:只要所举例子符合要求即可。 )14 略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自己特点来谈即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