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1任务答案001005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7356160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0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1任务答案001005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1任务答案001005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1任务答案001005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1任务答案001005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1任务答案001005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1任务答案00100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1任务答案001005(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原病理学)01任务001一、单项选择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1. 关于健康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 体格健全B. 不生病C. 没有疾病或病痛,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D. 社会适应力的完全良好状态E. 精神上的完全良好状态2. 疾病是指( E )。 A. 机体有不适感B. 细胞受损的表现C. 机体对内外环境协调功能异常D. 劳动力下降和丧失E. 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3. 能够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 D )。 A. 疾病的条件B. 疾病的原因C. 疾病的危险因素D. 疾病的诱因E. 疾病的外因4. 不属

2、于生物性致病因素的是( C )。 A. 病毒B. 细菌C. 四氯化碳D. 立克次体E. 疟原虫5. 疾病的发展方向取决于( D )。 A. 病因的数量与强度B. 存在的诱因C. 机体的抵抗力D. 损伤与抗损伤力量的对比E. 机体自稳调节的能力6. 细胞水肿属于( B )。 A. 代偿性肥大B. 轻度变性C. 渐进性坏死D. 细胞内物质沉积E. 液化性坏死7. 支气管黏膜上皮由原来的纤毛柱状上皮转化为鳞状上皮是指( C )。 A. 增生B. 再生C. 化生D. 萎缩E. 肥大8. 最易发生脂肪变性的器官是( B )。 A. 肠、肝、脾B. 肝、肾、心C. 心、脑、肺D. 脾、心、肝E. 肠、脾、

3、脑9. 血管壁玻璃样变性时,形成病变物质的主要成分是( C )。 A. 胶原纤维B. 弹力纤维C. 血浆蛋白D. 增生的内皮细胞E. 浸润的炎性细胞10. 细胞核缩小、消失见于( D )。 A. 水肿细胞B. 变性细胞C. 萎缩细胞D. 坏死细胞E. 以上均不可11. 不符合转移性钙化特点的是( B )。 A. 多见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情况下B. 血钙仍可保持正常水平C. 钙盐在肾脏沉积D. 接受大量维生素D时也有可能引起E. 可见于骨肿瘤12. 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主要见于( D )。 A. 大型动脉B. 大型静脉C. 毛细血管D. 细动脉E. 小静脉13. 下列哪项为干性坏疽?( D ) A.

4、 发生于肺或子宫等内脏B. 有明显的腐败菌感染C. 全身中毒症状严重D. 病变部分较干燥,腐败菌感染较轻E. 病灶内坏死组织分解,产生大量气体14. 有关湿性坏疽的正确描述是( C )。 A. 四肢末端最为常见B. 腐败菌的感染一般较轻C. 常发生于肺、子宫、阑尾等内脏D. 坏死组织内产生大量气体E. 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分界明显15. 从一种类型的成熟组织细胞转变成另一种成熟的组织细胞的过程称为( B )。 A. 增生B. 化生C. 间变D. 不典型增生E. 肿瘤性增生16. 男,56岁,肝肿大,肝区胀痛,有长期饮酒史,患者肝脏最可能出现( A )。 A. 肝细胞脂肪变性B. 肝细胞嗜酸变性C

5、. 肝窦内皮细胞增生D. 肝小动脉透明变性E. 肝细胞水样变性17. 患者,男性,73岁,20年前发现患糖尿病,10年前又发现患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3年来病情逐渐加重,常有胸前区不适等心肌缺血症状,1月前开始有右下肢拇趾末端麻木,以后发展为局部脱水皱缩和色泽变黑褐,其病变应为( C )。 A. 局部感染B. 湿性坏疽C. 干性坏疽D. 气性坏疽E. 以上均不是18. 对脾梗死形态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 梗死区呈不规则形B. 病灶呈灰白色C. 凝固性坏死D. 原有的组织结构轮廓尚存E. 周围有明显的出血带19. 槟榔肝是指( B )。 A. 肝脂肪变B. 肝慢性淤血C. 肝混浊

6、肿胀D. 肝硬化E. 肝慢性炎症2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 D )。 A. 脑、心、肝等重要器管有较多血栓形成B. 全身小动脉内广泛性的血栓形成C. 全身小静脉内广泛性的血栓形成D. 毛细血管内广泛性的微血栓形成E. 全身小动,静脉内广泛性的小血栓形成21. 血栓形成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E )。 A. 混色合血栓,红色血栓,白色血栓B. 红色血栓,白色血栓,混合血栓C. 红色血栓,混合血栓,白色血栓D. 混合血栓,白色血栓,红色血栓E. 白色血栓,混合血栓, 红色血栓22. 股静脉内的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运行阻塞于肺动脉的过程,称为( D )。 A. 血栓B. 血栓形成C. 血栓栓子D. 血

7、栓栓塞E. 梗死23. 左心衰竭时发生淤血的部位是( B )。 A. 脑B. 肺C. 肝D. 脾E. 肾24. 男,57岁,右大腿大隐静脉曲张6年,行大隐静脉切除术,术中见静脉腔内多个褐色物堵塞血管,与血管壁紧密相连,该褐色物最可能是( C )。 A. 静脉内凝血块B. 静脉内血栓栓塞C. 静脉内血栓形成D. 静脉内瘤栓E. 静脉内细菌栓子25. 女,23岁,第二产程过长,在分娩过程中突发呼吸困难,口鼻黏膜大量出血而死。尸检镜下可见肺小血管内有胎脂及角化上皮。最可能的死因是( C )。 A. 血栓栓塞B. 气体栓塞C. 羊水栓塞D. 脂肪栓塞E. 瘤细胞栓塞26. 女、58岁,患风湿性心脏病二

8、尖瓣狭窄10年,现出现心慌、气短,肺部可闻湿性啰音,如果对该患者进行肺部活检,显微镜下可见( E )。 A. 肺泡腔内有心衰细胞B.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C. 肺泡腔内有红细胞D. 肺泡腔内有水肿液E. 以上各种病变都可能出现27. 女,43岁,患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月余。经积极内科治疗,炎症有所消退,但近几天患者出现行走不便偏瘫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 E )。 A. 脑血栓形成B. 脑出血C. 下肢动脉血栓栓塞D. 脑膜炎E. 脑栓塞28. DIC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D )。 A. 广泛微血栓形成B.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C. 纤溶过程亢进D. 凝血功能紊乱E. 溶血性贫血29. DIC凝血

9、功能紊乱变化特点为( B )。 A. 先低凝后高凝B. 先高凝后低凝C. 血液凝固性持续增高D. 血液凝固性降低E. 血浆纤溶活性明显增强30. DIC发生的关键环节是( C )。 A. 凝血因子的激活B. 凝血因子大量入血C. 凝血酶大量生成D. 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生成E. 凝血因子的激活31. 不属于DIC原因的是( D )。 A. 细菌感染B. 恶性肿瘤转移C. 严重挤压伤D.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抑制E. 白血病32. 大量组织因子入血的后果是(B )。 A. 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B. 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C. 激活补体系统D. 激活激肽系统E. 激活纤溶系统33. 脱水热产生的原因是( A

10、 )。 A. 散热减少B. 产热增加C.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D. 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E. 产热增加和散热减少34. 患者口渴,尿少,尿钠高,血清钠 150mmol/L,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类型是( C )。 A. 等渗性脱水B. 水中毒C. 高渗性脱水D. 水肿E. 低渗性脱水35. 早期易发生休克的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是( A )。 A. 低渗性脱水B. 高渗性脱水C. 水中毒D. 低钾血症E. 高钾血症36. 判断不同类型脱水的依据是( C )。 A. 体液丢失的总量B. 细胞外液丢失的总量C.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D.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变化E. 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变化37. 造成血浆胶体

11、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 )。 A. 血浆白蛋白减少B. 血浆球蛋白减少C. 血液浓缩D. 血红蛋白减少E. 血Na含量降低38. 水肿时全身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C )。 A.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B.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C. 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D. 肾小球滤过增加E. 静脉回流受阻39. 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因素不包括( C )。 A. 肾小球滤过压下降B. 肾血流量减少C. 肾小球囊内压降低D. 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减少E.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降低40. 判断是否出现水肿较敏感的方法是( C )。 A. 检查是否出现凹陷性水肿B. 检查皮肤弹性C. 每日测体重D. 检查血Na+ 浓度E

12、. 观察尿量41. 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因不包括( B )。 A. 长期使用速尿 B. 代谢性酸中毒C. 禁食D.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E. 代谢性碱中毒42. 某患者做消化道手术后禁食一周,从静脉输入葡萄糖盐水。此患者最容易发生的电解质紊乱是( E )A. 低血钠B. 低血钙C. 低血镁D. 低血磷E. 低血钾43. 对挥发酸进行缓冲的最主要系统是( D )。 A.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B. 无机磷酸盐缓冲系统C. 有机磷酸盐缓冲系统D. 血红蛋白缓冲系统E. 蛋白质缓冲系统44. 对固定酸进行缓冲的最主要系统是 AA.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B. 磷酸盐缓冲系统C. 血浆蛋白缓冲系统D. 还原血红蛋白缓冲

13、系统E. 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统45. 血液pH的高低取决于血浆中( D )。 A. NaHCO3浓度B. PaCO3C. 阴离子间隙D. HCO3-/H2CO3的比值E. 有机酸含量46. 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增高可见于( B )。 A. 代谢性酸中毒B. 代谢性碱中毒C. 呼吸性酸中毒D. 呼吸性碱中毒E. 以上都是47. 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升高可见于( C )。 A. 代谢性酸中毒B. 代谢性碱中毒C. 呼吸性酸中毒D. 呼吸性碱中毒E.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48. 血浆HCO3浓度代偿性增高可见于( C )。 A. 代谢性酸中毒B. 代谢性碱中毒C.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D. 慢性呼吸性碱中毒E.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49. 血浆H2CO3浓度代偿性降低可见于( A )。 A. 代谢性酸中毒B. 代谢性碱中毒C. 呼吸性酸中毒D. 呼吸性碱中毒E.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50. 碱中毒时出现手足搐搦的主要原因是( D )。 A. 血钠降低B. 血钾降低C. 血镁降低D. 血钙降低E. 血磷降低01任务002一、单项选择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1. 不属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