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7353939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单元分析:本单元教材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加强了直观教学图形的特征,并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单元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4、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和特征。

2、(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性和性质。难点:(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课时分配:轴对称-1课时 旋转-1课时 欣赏设计-1课时 整理复习-1课时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单元分析: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一、因数和倍数;二、2、3、5的倍数的特征;三、质数和合数。这些知识是以后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等四

3、则运算知识的重要基础。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3、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各个概念,并能区分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难点:熟练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课时分配:因数和倍数-2课时2、3、5的倍数的特征-2课时 质数和合数-1课时 整理复习-1课时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从认识平面图形扩展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

4、念的一次飞跃。本单元分三个小节编排: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2、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其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其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难点:探索并掌握长、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课时分配:长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表面

5、积-1课时 体积-4课时 整理复习-1课时 粉刷围墙-1课时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分析: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本单元是分数教学的重点。教学时要注意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同时要关注学生的领悟程度,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3、理解和掌握分

6、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的进行约分和通分。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比较熟练的进行约分和通分。难点: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课时分配:分数的意义-2课时 真分数和假分数-1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1课时 约分-2课时 通分-2课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五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分析: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拥有良好的

7、数感的一项重要尺度。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2、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发则,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法。3、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4、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5、会解答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答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会用整数加法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课时分配: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1课时 异分母

8、分数的加减法-1课时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六单元 统计单元分析: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二是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推测。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4、经历简单的搜集

9、、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经历简单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难点: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课时分配:众数-1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打电话-1课时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单元分析: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有效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本单元主要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

10、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得多样性以及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时分配:找次品(一)-1课时 找次品(二)-1课时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第八单元 总复习单元分析: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因数与倍数、分数、空间与图形、统计。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这部分内容不做具体要求,因此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和复习。2、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3、进一步发展数的概念、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4、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课时分配:因数与倍数-1课时 分数-1课时空间与图形 -1课时 统计-1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